红楼读书郎(422)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黛玉最抵挡不了陈恒的理直气壮,只好让对方牵着手,朝着屋内走去。

亭内依旧燃着的烛火,被随后赶来的晴雯吹灭。

……

……

八月十七,中秋刚过。朝廷上似乎终于决定好,怎么处理海事司的事情。三司会审肯定少不了,叫人意外的是,杜云京以刑部郎中的身份,亦被陛下点名参与其中。

这些事,跟陈恒都没多大关系。他在八月末的最后一天,突然被李贽召至临敬殿内。等他急急的赶到,李贽就跟臣子表达了自己的旨意。

说是旨意,其实就是口谕。正式的升迁圣旨,还要翰林院那边着手书写,才算完成手续。陈恒晕乎乎的听着,才道:“陛下想让臣何时启程?”

“下月初五吧,尽量快些。”李贽的气色看着十分不好,想来最近烦心事太多,也没睡过几个好觉。“你扬州那边不还有一场婚事吗?顺道一起办了吧。”

“是,陛下。”陈恒答道。他是真没想到,李贽最后给自己定下的地方是松江府。此地,夹在苏杭之间。声名虽不如后者显赫。可放到前世,它的名声,就是苏杭见到,都要高呼一声海哥,幸会。

“此去松江府上任,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去做。”对臣子的处事能力,李贽还是认可的,“若有人横加干涉,朕准你写密折上呈,特事特办。”

“谢陛下。”陈恒连忙躬身感谢。有了李贽这句话,他去到松江府上,倒是能大展拳脚一番。

如此离开临敬殿,陈恒连忙赶回翰林院开始收拾东西。稍顷,今科殿试状元郎提前外放的消息,便传遍部内。

崔涣、赵明逸都没想到陈恒会走的这么快,忙上来感叹道:“没想到,持行才在院里待了几个月,就要去松江府上任。”

赵明逸有些看不懂,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讲道理,翰林院的身份最清贵。三年资历熬满,出任六部中,最少都是六品郎中起步。这还是京官,比起地方官的官位,先天就要高半阶。

持行作为三月及第的状元郎,这般来去匆匆,算是陛下信任有加吗?

可若是宠信,为何去的又是松江府?要知道,这松江府刚刚遭过海啸、洪水。这样的地方,要万一处理不好,激起民变。持行的官路,几乎就是半道夭折。

陈恒这个当事人的心态最轻松,他外放这条路,是早就选好的,只是没想到去的会是松江府。笑着收下两位好友的道谢,他又去找曹廷受禀明情况。

待正主走后,一屋子翰林立即凑到一起,讨论起陈恒的‘升迁’。有人道:“不愧是连中六元的状元公,在部里都没待满半年,就能升任六品州同知。”

六品州同知,上面就是五品知州,四品知府。官阶上,比起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要高一些。可前后者,一个在地方,一个在翰林院。大家细细一想,越发看不明白陛下的深意。这是升迁,还是明升暗降啊?

“你们能看明白吗?”有人问。

众人纷纷摇头。

有人指着陈恒带回来的公文,道:“你们瞧,持行还兼领一个附郭县令呢。啧啧啧,谁记得松江府是上州、还是下州?”

“是下州。”有官场老翰林立即答道,“不过他们知府刚刚升任金陵知府,如今知府尚是空缺。我记得此府的知州是个老进士,再熬个一两年,就该致仕了。”

那么说来?!一众人突然面面相觑,想起状元游街的情景,一时觉得这陈恒,说不好要打破大雍官场的记录。

……

……

曹廷受听闻陈恒要出任地方,倒没有太多意外,只叮嘱道:“你一身的才学,比起待在院里治书制史。还是为官一方,造福当地百姓更适合你。”

这是老上司的祝贺,陈恒忙起身谢过。两人又泛泛聊了几句,曹廷受才示意自己会亲手写陈恒的升迁旨意。陈恒见此,忙告退出去。才出了门,就被反应过来的同僚们围住,纷纷叫着让他请客。

眼下哪里还有时间,他初五就要启程,忙把李贽的意思一说。大家一听,陈恒竟然要走的这般急,这才把请客声改成恭贺。

在院里坐到放衙时间,明日九月初一,陈恒就不必来了。只需在家里接过圣旨,再去吏部拿个公文,就可直接启程。

急忙赶到家中,陈恒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黛玉。林妹妹也是又惊又喜,没想到相公转眼就要升迁外放。她想了想,才突然急道:“这可怎么办,就三天时间,家里的东西都收拾不来。我还怎么和你一道过去……”

这确实是个难题,可朝廷的法度摆在这里,陈恒是如何都等不住。想到才新婚不久,就要分别。陈恒忙抱着黛玉安慰道:“没事,等我先过去安顿好事情,你之后慢慢过来就是。”

黛玉也知道没办法,他们家这次去松江府,待的时间绝对不会短。随之而来,要准备的东西跟随行的下人,都要她亲自过问。

皇命难违,无奈之下,夫妻二人相拥在一起。离分别还有几日,不舍的情绪已经开始蔓延。

……

……

翌日,陈恒在家中领了旨意,又趁着下午去吏部办完手续。因新婚同房已经满月,陈恒主动带玉儿回了趟林家。

岳父岳母对此事看的都挺开,觉得女婿升迁就是好事。贾敏看出黛玉有些失落、不舍,不由笑话几句刚嫁人的新媳妇,就是不一样。

林如海拉着陈恒倒是聊了很久,他们的话题还是放在松江府上。林如海着重提了松江府港口的事情,明年边关说不好就要打仗。这个冬季,要是能把港口扩建好,让大雍的海船直接从青泥洼登陆,能极大的减轻运输压力。

陈恒明白了身上的担子,当即点头示意知晓,又从娘家带了几本跟水利相关的书出来。

夫妻二人最后回到家,黛玉除了一再叮嘱陈恒外,只告诉对方,自己这边事情一处理完,就马上过去找他。

陈恒什么都没说,只紧紧抱着她。

……

……

初五一早,陈恒在家中跟黛玉作别。带着信达、柳湘莲先行一步。他们这次轻装简行,坐上官船就直奔扬州,再从扬州到苏州,转道松江府。

八日后,他们三人在瓜州码头下了船。这次回来,倒没有上次的锣鼓喧天。

柳枝萧瑟,码头上还是人来人往。陈恒不动声色的下了船,周遭的老乡却没认出这位扬州名人。悄然无声的回到家,陈恒敲了敲门,才见到打开门的家人。

“恒儿?!”陈丐山揉了揉眼睛,竟没想到千里之外的大孙子,会如此突然的回到家中。

“爷爷。”才分别不久,陈恒的心思倒算镇定,只上前给爷爷行过礼,才被后者拉进自己家。

得讯的陈启、陈淮津都是第一时间回家。稍晚些,连两个姐夫也赶回来。一家人坐在一处,才听陈恒道明这次回来的意思。

“这么说,你以后就要在松江府当官了?”陈淮津大喜道。此地离姑苏不远,那离扬州,自然也远不到哪里去。以后一家人见面,可不就轻松许多嘛。

陈恒笑着点头。

第二百五十一章 光阴似箭,时不我待

刚入夜,跟家人吃过一顿热闹的晚饭。陈恒就被爷爷奶奶、爹娘单独留下,家里其他人都心照不宣的退出去,将时间留给他们五人。

简单的聊过几句,爷爷陈丐山的话题,不免放到陈恒跟英莲的婚事上。前期该走的六礼都已经准备完全,只剩下最后一步请期。

这事,因为陈恒之前在京师为官,只好以大孙子的时间为主。扬州是陈恒跟英莲的家,可陈恒也不好仗着陛下喜爱,频频给自己请婚假。

大家原先是想等着,陈恒自己抽出空来安排。如今正主儿自己送上门来,倒是省了家人老大一桩心事。

陈恒听着奶奶的感慨,一时想笑不已,又跟家里人问了问最近的合适时间。说来也是赶巧,陈启找了懂行的老先生,又合了陈恒、英莲的生肖八字,选出每个月里适合俩人成亲的日子。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