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61)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不过这书不错,等你看完了,也让我拿去看看。”陈恒翻过几页,絮叨着把书放下。

许是佳节到来,见到身披红袍、气宇轩昂的相公,黛玉突然心生几分恍然如梦。去年今日,还在京师家中围在父母膝前。再回身,已经嫁作人家妇。

陈恒的直觉一向敏锐,见娘子没回话,马上感觉到黛玉的情绪变化。他上前将黛玉揽入怀中,感受着此刻的温存。轻声道:“岳父岳母一定也在想着我们。”

刚要埋怨衣服又要弄乱的黛玉,闻言瞬间安静下来。她情不自禁将头枕在相公肩上,“嗯。”

“等我回来。”陈恒安抚着黛玉,信达和潘又安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他倒是拖不得。

“好,相公早去早回,我跟姐姐在家里等你。”

得此一言,陈恒还未出门,已经归心似箭。

这天地间,确实有个人、有个地方,在等着自己回去呢。

这感觉,真是不错。

……

……

城隍庙前,早已是人山人海。华亭的城隍庙离娄县城隍庙不远。城南城北的百姓,亦是各拜各的庙。不过华亭县是松江诸县之首,这城隍庙的规制,反倒比后建的娄县城隍庙还要大气许多。

陈恒赶到时,此处早已人山人海。连县衙的马车,也只能停在远处。他是在柳湘莲跟信达的护送下,移步走来。临到门口时,萧平已经带着城南的乡绅、庙祝等人侯在此处。

见周遭的百姓被差役分隔开,陈恒看在眼里,忙对相迎的众人道:“诸位不必多礼,先进去再说。”

离戌时开始祭拜,还有些时间。在庙祝的引领下,陈恒带着一票人快速的穿过照壁,又去到主殿中。看到自家老爷入门,柳湘莲忙去外头撤去衙役,好让百姓们先进庙廊,在外围开始祭拜各路神明。

“大人有所不知,那壁画左下角的花瓶,瓶中插三支戟,意为‘平升三级’。”庙祝还在介绍照壁上的壁画,那是从唐宋时期,留下来的老古物。不过也没什么稀奇的,这片土地上多的是这玩意儿。

听出庙祝的恭维之意,陈恒淡声笑笑。也没必要为难别人,来凸显自己的清高。他十分应景的说笑道:“那么说,西北角上挂印的大树上,站着一只猴。是不是取意‘挂印封侯’。”

“正是如此。”庙祝连连点头,这个好日子,吉利话说起来,自然不用客气。

身后紧紧跟随的乡绅中,有人出声道:“大人,照你这般点拨过后,我也看懂左上角的那副画。”此人沉吟片刻,开口道,“一只凤凰的嘴里衔着一卷书,一定是奉献天书的意思。”

哈,这位兄台,你可是松江本地人啊。陈恒对其笑了笑,又转头朝庙祝示意,让他继续带着逛逛主殿各处。廊上多彩画,所画的内容,多是耳熟能详的故事。诸如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亦有三顾茅庐,立木为信等等。

如此闲逛过后,就差不多要到法事开始的时辰。庙祝告罪一声先行离去,又喊来一个得意弟子,给陈恒继续做起导驾。

不消片刻,殿内罄钟声不绝。见时机差不多,小道士赶忙将知县和众人引到殿前。先前的庙祝已经换过明亮色的道袍,站在法坛前念念有词。

殿上,神像高坐神台。披金衣,持法器。神容肃穆,叫人一见就心生敬畏。该做的事情,县衙都有人安排好,留给陈恒的只有跪拜上香之事。

在庙祝吟诵的过程中,陈恒伴着鼓乐、经文声,领着殿内诸人行礼。三拜三叩之后,祈求风调雨顺的经文,沾过几滴神水,就要放进火盆中,以示上告皇天后土。

礼成后,庙祝还要留着继续念经文,把法事做到新年初一。陈恒却要改道前往大门口,看上一会舞龙舞狮的表演。等到南狮叼着彩球来到他面前,将其收下后。此礼亦成。

这彩球,也有一番大雍人的趣事。事后,庙里的小道士,会把彩球用竹竿高挂,只允许十五岁以下的孩子拿小石子砸。谁能把彩头弄下来,就预示这个孩子有好前程。

虽不一定靠谱,可既能博香客的欢心,又能吸引更多人来上香,何乐不为呢?

陈恒掏出几枚铜钱,塞入彩球中,以添几分喜气,才将其交给一旁的道士。又跟身后跟随的乡绅闲聊几句,就启程匆匆回家。

庙外的百姓已经耽搁太久,再呆下去就不礼貌了。

……

……

回到县衙,黛玉已经布置好祭祖的静室。室内高祖、曾祖的画像挂在中央,桌上点着香炉,放着四种颜色的糕饼,四种颜色的干果。碗碟里还要插上冬青、柏枝、红纸剪的元宝,象征长青、富贵、平安。

老爷一回府,自家该操办的事情,紧跟着就要开始。陈恒居中,领着黛玉、英莲等人祭祖,祈求天公垂爱、保佑阖家团圆。

忙完正事,免不了要吃上一顿。县衙外头留了四张席面,刚好留给巡街完毕的柳湘莲。陈恒中途过去喝了一杯酒,很快又回到后院,陪着两位夫人打打马吊,一起度过建平四年的最后一夜。

一家人中,雪雁的技术最差,牌运却最好。先是晴雯输了干净,马上又是紫鹃和英莲。眼见雪雁前面的铜钱越来越多,不肯认输的陈恒,又拿了一吊钱分给晴雯、紫鹃,让她们陪着继续鏖战。

她们这边正打的过瘾,忽听外头烟花齐鸣,爆竹声中夹杂着浑厚悠长的钟鸣。五彩斑斓的光束,透过纱窗照进屋内。闪烁的色彩,映照过诸人的不同神色。有对来年的期许,有对家人的思念,有对眼下平静幸福的珍视。

大家互相一笑,又彼此道着新年第一声贺。黛玉早为几个丫鬟准备好礼钱,一人一个,谁都没落下。

她这边打发走晴雯、紫鹃、雪雁,自己则拉着英莲走到陈恒面前。后者故作欣喜道:“连我也有份吗?夫人待我,实在是好的很啊。”

“相公想什么呢。”黛玉白了他一眼,又摊手笑道,“相公可不要藏私,人人有份才是。”

“我的钱,不都在你手上嘛。”陈恒耸耸肩,甚是无奈。

“相公可别说,自己一点私房钱都没有……”

见黛玉的眼睛乱转,陈恒只好举手投降。从怀里拿出两个准备好的红包,无奈道:“我这一年才攒下这点银子呢,都给你们俩套去了。”

“哈哈哈。”英莲失笑,颇为不好意思的接过心意,又道,“谁叫相公是一家之主呢。”

这话听的陈恒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说的是,说的是。”

瞧他这副得意模样,黛玉好笑之下,又贴在英莲耳边不知说着什么,这俩人自己又笑做一团。

但不论怎么说,建平五年的第一天,终于还是来了。三人面面相对,都知道往后的人生路,彼此要一直走下去。

正月初一,鸡鸣既起,正衣冠,拜天地、先祖。次拜邻里、亲戚。县衙旁边能有什么邻里啊,一般人家也不敢受老大人的拜礼。

早饭是糖年糕,吃过饭的一家人,趁着县衙休假。特意换上常服,在陈恒的陪同下出门逛街游玩。

路上到处是彼此道贺的人,冬日的严寒,阻挡不了大家过节的热情。正月的游街活动要到晚上进行,有不少早起的孩子,正在地上捡昨夜没放干净的爆竹。

看过三国时,陆逊来过的云间第一楼。又去到庙里烧过头香,再照着老黄历拜过喜神。正月初一的日程,就已经接近尾声。

等到晚上游街花车结束,陈恒带着意犹未尽的黛玉、英莲回府时,这俩人已经开始期盼着正月元宵的花灯。

……

……

县衙里虽然初五就开始上衙,可直到元宵过后,年味才微微在城里散去。这几天,县衙根本没有人会上门。陈恒每日除了读书,就是给故交们写写拜贺书信,道上一句新年好。

正月十八这日,他还在书房里翻看公文,潘又安却突然拿着一份拜帖进来,语气甚是紧张道:“大人,大人。是金陵那头送来的请帖和信件。”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