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62)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金陵?陈恒微微皱眉,他在那边可没有好友呀。将东西接过一看,打头一份烫金红贴,一看就是出自富贵人家之手。展开一看,其上的内容竟是出自甄府,大意是说:本年三月二十三,家中老太太做寿。请表妹和表妹夫过府一叙。

这甄家跟林家也有亲?陈恒摇摇头,先放下这茬。又拿起两封信翻开,第一封竟然贾琏写的,封头就写着表妹夫亲启。

这桩怪事,也就罢了。虽不知道贾琏为何给自己写信,陈恒还是先拿起第二封信。这不看还好,一看可真叫人头疼不已。

只见封面是表妹亲启,乱款是宝玉的名字和印章。好家伙,陈恒看的直皱眉。他是真弄不明白了,黛玉已经成婚不说,连宝玉自己都已经跟宝钗完婚,这贾宝玉怎么还是不死心啊。

陈恒甚是无奈,不过毕竟是夫人的信件,他也不愿直接拆了查看。只是将其交给潘又安,让他送到后头给紫鹃,让紫鹃代为转交。

陈恒自己则打开贾琏的信件,信中都是家常话。只说自己这次来金陵拜贺,府里的老太太托自己给陈恒和黛玉夫妻带了些礼物,都是老太太的心意,请表妹夫一定要过来拿等等。

贾琏在心中百般盛情邀约,非要请自己去甄家坐坐。陈恒却看的想笑,这位贾二爷真是不怕事大。他这段时间在华亭县抓了不少大户,亦是处置了不少人家。背地里不知道多少人,骂陈恒是个爱抄家的县令。

这样的好名声在外传播,贾琏怎么好意思劝自己上门做客啊?

陈恒摇摇头,又找人出去打听一圈。才知道甄家人不是单给他一个寄请帖,连同苏州、余杭、松江在内的大小官员都有收到。

“那萧主事准备去吗?”陈恒问道。

萧平摇摇头,苦笑一声,坦言道:“不是下官妄自菲薄,像我这样的小官过去,怕是连坐的地儿都没有。”

陈恒晒笑一声,也不继续多言。他是打定主意了,到时候要去好好看看甄家的排场。顺道还能看看甄宝玉、贾宝玉,光是想想都觉得有意思的很。

可一数时间,尚有两个月之久。陈恒摇摇头,只叮嘱信达记下此事,回头记得提醒自己。后者突然想起,问了一句:“那这次上门,我们家准备什么礼物好?”

“这还送什么礼物?送一副我的字帖,就算礼轻情意重了。”陈恒古怪道,他家里虽然手头富裕,可花在甄家这些人的身上,那是一个子都没有。

信达闻言,只好尬笑作罢。他已知道宝玉写信之事,更清楚陈恒面上没表露,内心肯定是有些不悦的。

这般开始数着日子期待,陈恒却在二月初,等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来客。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主考县试

“怎么还没到。”

后院正堂,陈恒脸上颇有急色,频频望向门口。他今日穿了一身青色儒士袍,头戴适合已婚男子的东坡巾。这般寻常中带着点正式意味的装扮。显然即将上门的人,是陈家亲近的贵客。

黛玉亦是做了些打扮,略施粉黛的俏脸上。虽未戴太多珠钗点缀,可也难掩其绝代风华。瞧出相公的着急和期待,她便朝陈恒安抚道:“三哥已经亲自去城门处等候,应该快到了,相公且耐心些。”

三哥是黛玉对信达的称呼。陈恒点点头,正要回夫人一番话。潘又安却从前头跑进来,嘴上呼道:“大人,夫人。陈管事陪客人回来了。”

终于是把人等到了。夫妻二人相视一笑,忙携手朝着门外走去,以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才走到庭院处,就见到低垂的春枝下,几道模糊的人影正徐徐走来。

陈恒牵着黛玉,稍稍加快步伐,嘴上已经激动道:“杜兄。”

他的夫人,亦是朝着来人出声喊道,“韦姐姐。”

“林妹妹!”“持行。”

杜云京和韦琦君一对伉俪携手而至,故人重逢都是难掩激动。两对人急切的拥在一处,直接就在庭院处聊起来。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陈恒握住杜云京的手臂,大笑道,“谁能想到会在松江跟杜兄重逢,真是大好事。”

“哈哈哈,想必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杜云京得意的笑过,稍微驱散眉宇间的愁苦落魄之色。他的年岁比陈恒要大不少,一张脸上已经初显风霜之色。也不知是赶路辛苦,还是被自己的境遇所累。

陈恒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又伸出手亲自朝前引路。身后一对的手帕交,从见面开始,双手却粘在一处,话题早已经说到天南海北去。

“江南的天气还是养人。”韦琦君的视线,自从看到黛玉就没移开过,才几个月没见,林妹妹的肤色比起在京时,不知要好上多少。

“北地的冬日还是太干燥了。”黛玉亦是笑道。说完,她贴在韦琦君耳边,也不知道说着什么悄悄话。

说来也是巧合、缘分,这两对夫妇的私交都是极好。一对夫人是从小长大的金兰之情,两位男人又是一个书院的同窗故交。

陈恒知道黛玉跟韦琦君有许多话说,便朝韦琦君告罪一声,道:“还请嫂夫人行个方便,容我借走兄长一会。让我们俩说会贴己话,可好?”

韦琦君闻言,岂有不答应的道理,她跟黛玉亦需要时间独处呢。见其笑着点头答应,陈恒直接拉着杜云京的手,欣喜道:“走走走,杜兄,快随我一道去书房。”

眼见自己被主人家拽出老远,杜云京才抽空转过身,对着夫人点点头。

他本意是想……

韦琦君都懒得管他的本意,直接呛声道:“你们聊你们的就是,不必挂念我。我在林妹妹这,比你还要自在些。”

见到他们夫妇如此情深意重的模样,黛玉看在眼里,亦为姐姐嫁对人而高兴。

……

……

四个人分做两地闲处。书房内,陈恒将杜云京迎到榻上,两人都没有在乎礼节拘束。一个半侧着身,靠在软垫上。一个盘腿泡茶,似乎要卖弄下自己新学的茶技。

杜云京将陈恒的书房看了又看,在墙上看到了薛蝌的画、陈恒的字。堆满书的书架上,有陈恒跟黛玉从街头淘来的小物件。东西看着普通寻常,却处处透着股温馨舒适。

“这样看来,还是担任地方官好啊。”

想到自己在京师的种种遭遇,杜云京忍不住感慨着。

正月的朝廷邸报,还未发到松江来。陈恒虽不知道老杜为何被贬出京,可一想李贽命他办的事,会有此遭遇也并不意外。私下查勋贵的帐,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真当人家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吗?

将刚刚泡好的茶叶推到好友面前,陈恒笑道:“等你在地方待习惯了,怕是叫你回京师也不愿回去。”

杜云京笑笑,端起茶盏饮了一口。他是个有抱负的读书人,亦清楚能在京师发光发热,肯定要比地方上呼风唤雨来的更好。前者微微一动嘴,影响到的可能就是千家万户的百姓。在地方干的再好,惠及之人不过一县一州。

见客人心中还藏着事,陈恒想了想,就问道:“杜兄此番来松江,担任何职啊?”

“是松江府海事署主事。”

这个答案却让陈恒觉得微妙,这官职倒好说,跟刑部主事一样都是从六品。京官先天比地方官要高半阶,说声‘明贬’丝毫不为过。毕竟京官常年在陛下眼前打转,说不准就有飞黄腾达的时候。

可别看海事署主事,只有从六品。论起权力来说,却丝毫不小。这个官署是为松江府港口专设,直接归属在户部名下。既是一方掌印官,又脱离州府的管制体系。

说句难听的,以后杜云京发起脾气来,松江知府的面子也可以不卖。这样看来,说句暗升也不为过。这般遭遇,为何杜兄还闷闷不乐呢?

陈恒一下子没想明白其中的关窍,就对杜云京安慰道:“到底是一方掌印,以后还能跟杜兄同城为官。既能为民办事,还有好友相伴。日日免了早朝的难处不说,只要公务处理妥当,平日想做什么都由自己来,岂不美哉。”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