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63)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杜云京听的想笑,将姿势转成半躺,开起玩笑:“听持行这番话,怕是乐不思蜀啊。”

陈恒大方点头承认,又问道杜云京在京师的诸事结果。这没什么好隐瞒的,最多半个月,朝廷的邸报一到松江,许多事陈恒自己也能看一半、猜一半。

“我查了四王八公的几家人,这里头的账目,简直不堪入目、罄竹难书。”杜云京叹息着自己未做全的事务,还是不甘心道,“可惜陛下有意放他们一马,只诛了一干宵小。反倒给这些领头的勋贵,留了一年时间来平账。”

这是正常的,最多四五月就要边关就会打仗。如此关键时刻,怎么可能妄动大雍的勋贵。更不必说勋贵手头掌握的政治能量,他们手上的门生故交,要开始兴风作浪,就是韦应宏都要头疼一阵。

想到这个,陈恒不禁出声问道:“韦师没劝过你吗?”他有些不理解,杜云京的性子直。李贽不清楚,韦应宏肯定是明白才对。怎么就让老杜当起‘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傻子来。

“岳父自然是劝了。”杜云京晒笑一声,“只是我要学那李义山,做个一意孤行的浪客情痴。”

义山是李商隐的字。陈恒听到此话,忙抬手在鼻翼前轻轻挥动,嘲弄道:“你可省省吧。论起诗才,把我们俩加一块,都瞧不见李公的背影。李义山当年执意要娶王氏,是实实在在的情种情痴……”

他话还未说完,杜云京已经抢声答道:“那我一心要为百姓做事,为民做主。不算情种情痴吗?”

陈恒顿时大笑,因为按老杜的说法,也说得通。他只好摇摇头,不再多言。其实陈恒内心,亦是佩服杜云京。能视富贵如浮云,能拒绝亲人长辈的好意劝道。秉持着自己的信念走到底,何尝不是件快事呢?

见主人家的笑容转淡,杜云京担心陈恒要说什么安慰人的话。忙道:“你可别开口夸我,你一开口,我就觉得你连带着在夸自己。十成的心意,我也只当成一半来听。”

这……陈恒看看贵客,再看看自己的境遇。本已停下的笑声,又以更高亢的声调发出。

“老杜,你这嘴皮子是比扬州时,利索许多了。”

杜云京摊摊手,“我在书院时,要有这本事,一定把崔游道怼个底朝天。”

当年乐仪书院的三杰,境遇各不相同。陈恒心中有些感慨,就把话题转到别处上。恰逢五日后,华亭县要举办县试。他忙把此事拿出来,给杜云京说道。

大家都是从这条路上出来的佼佼者,突然听到陈恒的话,杜云京说不感兴趣是不可能的。他忙让陈恒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题目,准备看一看陈恒是如何为难自己治下的学子。

“这就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杜云京十分高兴道,“当年知县难为我的事情,今天都要还给别人去。”

“哈哈哈。”陈恒今日真是被杜云京的妙语连珠逗笑,他从书桌上取过自己的考题,直接交给贵客翻看。

县试是万丈高楼第一关,其保密性倒不必要求过甚。一是朝廷不会管,二是过了县试还有府试,两考全过才算童生。而县试的难度,要举个类比的话,可以理解成后世的小学文凭。

这玩意儿,与其说是难度,不如说是一个资格。代表此人能读书识字,能在乡里解答朝廷下发的公文。更能在科举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杜云京展开题目一看,见了题目的难度,大为不悦。忙道:“你这两道四书题,也太简单了。”

他往后翻了翻,又埋怨道:“你怎么连帖经也弄出来了。”

帖经就是后世的填空题、默写题。能来参加童子试的考生,大多年纪轻。这个岁数,正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拿这种题出来,简直跟放人一马没区别。

再往下翻,见到陈恒写出的算术题。杜云京在心中算了算,发现跟陈恒写的答案完全不同。才眉开眼笑道:“这个好,这个好。就该这么出题才是……”

也不知道杜云京在县试上遭遇过什么,陈恒听的直摇头:“你以后可千万别主任考官,回头不知多少考生要非议你。”

杜云京一笑,“先苦后甜嘛。持行有所不知,只要过了我这关,我保他们接下来事事顺、场场过。”

陈恒闻言,想着给对方排解下心情,就道:“即是如此,我这里还缺一道律诗题,你帮我想个题目吧。”

诗在县试里占比不大。只要工整、不出格。不论好坏,都算考生通过。毕竟这玩意儿太吃天赋,有些考生文采过甚,随便一首好诗写出来,到时考官都不好点评。没办法,自己写不出来嘛。

杜云京一听,兴致又高涨不少。他是建平元年的二榜进士,论才学肯定不差。只见老杜合掌轻拍,眯着眼睛思考一会,就欣喜道:“有了。”

他猛地从榻上跳下来,跑到陈恒的书桌前,在纸上提笔泼墨。不消片刻,他就拿着题目,喜滋滋的迎上来,献宝似的道:“来来来,华亭县老父母,且来看看为兄的题目如何。”

陈恒接过一看,忙笑道:“你啊你,又开始为难人。”

“哈哈哈,这是优中取优之法。非才学兼备,不可得中。”

陈恒点点头,此言倒是不差。反正县试三年两场,这场不过,后年依旧能考。

……

……

二月初十,早春的寒气还未尽散。府城里的学子,已经整装待发,朝着城中贡院和娄县奔走。他们的眉宇间,各有挥毫泼墨的意气,正是准备去知县大人面前试试身手。

今日陈恒起了个大早,穿着一身官服就在贡院的堂上高坐。这样的经历,确实是少见。想到早年自己赴考时的情景,他心中也有颇多感慨。

随着门外唱保声阵阵传来,陈恒当即收拾好心情,提着官腰带先巡视起考场。华亭县是大县,每年的县试都是安排在府城的贡院举行。

与它相比,从华亭县分出去的娄县,考生就要少上许多。一个娄县县衙,足够考生们参加完县试。

松江府的贡院,比起扬州贡院多有不如。其内的建筑,多是从宋朝流传下来。一路走下来,见着不少屋舍都有破旧、老坏。

陈恒暗暗记在心里,这个时候可不讲什么保护古建筑。过上几百年,自己住过的房子,也是老古董呢。谁看不起谁呀。

寅时开始入场,一直到寅时末。七百多位考生,才得以全部入场。萧主事取出夫子画像高挂,再由陈恒领着众考生行礼。

如此一过,差役鸣锣敲钟。建平五年的华亭县试,正式开始。

答题的白纸在下发时,举牌人亦在贡院内走动。过上半个时辰,等到考场内只有沙沙的写字声。陈恒终于可以下堂,领着县衙官吏开始巡视。

第一场是正场嘛,最为重要。陈恒为这些考生,精心准备了两道题。分别是出自《论语》的:富而可求也。《孟子》的:君子之泽。

县试的题目不必难为人,搞截搭题这套,朝廷虽不追究。事后的考生,一定会戳自己的脊梁骨。陈恒将题目写的直接,更期待这些考生能写出精彩的见解。

他在贡院里走上一圈,欣赏完考生奋笔疾书的模样。正往堂上走时,刚好撞见差役举着律诗题出来。

其上是杜云京亲自出的难题,是为:黄花如散金。

这题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如此弯弯绕绕,是因为黄花二字上。这是诗的题目,如果考生以为黄花指的是秋日金菊,那就是严罪跑题。

律诗占比不大,可要是跑题,那也是休想通过。其实黄花是指油菜花,只要考生读过‘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的诗句,或是常常出门游历,在乡间田园见识过早春风光,就该清楚这一点。春季的田野,油菜花可是连片成海,风来浪起,好似散金一般。

毕竟县试是在早春举行,此题绝对不算偏题,只看考生是否有这个巧思和机敏。示意手举告牌的差役,不用给自己行礼避道。陈恒负着手,期待着有多少考生能答中此题,又有多少人会在此题上折戟。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