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72)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从帘子后,偷瞧到这副场景,茅大庆心中亦是紧张万分。他下意识握紧手中残刀,又不止住的松开。从本心上讲,他不愿为难陈恒跟柳湘莲。前者官声不错,后者对自己亦有手下留情之恩。

可一会真到官兵搜查到自己,届时自己是拿不拿陈家人做挡箭牌呢?茅大庆心中万分纠结,实在拿不定主意。

陈恒却看出他的进退失据,深怕茅大庆脑子一糊涂,拔刀威胁柳湘莲掉头。当即安抚道:“不要慌,说了能带你出城,必然能带你出去。只望替天行道的壮士,不要做个言而无信之人。”

“我岂是这等鼠辈。”茅大庆恼怒的反驳着。

陈恒哼过一声,算作应答。又对着帘外驾车的柳湘莲几番吩咐后,让其安心跟在队伍后头即可。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期间马大银听闻城南那头疑似有凶犯出没。直接舍了城东的诸事,就往城南赶去。

事发突然,金陵府衙还未画下犯人的长相。一众官兵中,也就马大银跟茅大庆打过照面。他这般急匆匆的赶去城南确认消息真伪,倒叫马车内的陈家人心思稍安。

好不容易轮到陈家的车驾。把守的官兵,瞧了瞧马车的形制。见是金陵本地车行之物,知道车内人没什么来头,哪里有轻易放行的意思。

瞧到这些人气势汹汹的围上来,柳湘莲当即勒绳停马,照着陈恒的嘱咐道:“车内是松江府华亭知县——陈大人。”

众官品一听乐了,什么知县不知县的,有我们家马指挥使官职大吗?柳湘莲又底气十足道:“你们这些杀坯,别给自己惹麻烦。去喊你们领头的来。他要是说查,就让他亲自来查。”

哦,是这个要求啊?那倒是好办。披甲持枪的官兵对视一番,当即分出一个丘八去请上峰。毕竟是个朝廷文官,一层层推诿上去,几个小头头都不敢担责,反倒把马大银留下的副指挥使牵扯过来。

“什么县令不县令,直接查了就是。都已经通天的大案,他真要有本事,直接写折子去陛下面前告我们好了。”此人骂骂咧咧的走过来,又瞧了坐在车头的柳湘莲一眼,喝骂道,“下车,金陵卫奉令府台大人之命。大索全城,缉拿朝廷要犯。”

柳湘莲也不多理他,只冷笑一声,屁股让出半分落脚地,恐吓道:“大人的家眷今日受了惊吓。副指挥使,你搜查的时候,可要留心些。出了什么事情,我怕你担待不起。”

副指挥使斜视一眼,对其嗤笑过后。直接迈足踩上车,正要探手掀起帘子。里头突然传来一阵男声,“紫鹃,把这东西拿去给他看看。”

“是,老爷。”

看什么东西?副指挥使心里一疑,手上的力气弱了一截,稍稍掀起帘子一角,瞧见一对女眷并肩坐在此处。其中一个拿着明晃晃、金灿灿的东西,正对着自己,晃得十分刺眼。

他再一细看,当下如惊起的野猫蹦下车头,半跪在路边,连声呼道:“卑职参见……参见……”

好家伙,副指挥使这般反差的行为,直接把周遭围着的官兵看呆。顶头的都跪了,一群人也是稀里糊涂的跪成一片。见到这副场面,到叫车头憋火的柳湘莲,看的趾高气昂。

紫鹃手里的东西,自然是李贤留给陈恒的晋王令。这次来金陵,陈恒担心有个万一,便把它带在身上。它对茅大庆这样的江湖草莽,形同虚设。可对副指挥使一类人,无异于尚方宝剑。

见副指挥使想上半天,也找不到对自己的合适称呼。陈恒也懒得跟他废话,眼下让家人脱险才是要紧。他当即喝问:“副指挥使,可还要亲自查一查吗?是否要本官带夫人下车,给大人行个方便?”

“不敢不敢。”副指挥使赶忙摆手解释。眼下虽不是太子李贤亲至,可拿着这枚令牌的人,相当于李贤替其作保。自己若是执意搜查,岂不是当众打太子的脸。

这口锅太大,左右死的又不是自己的儿子,何苦来载。思及起,他连连朝着身旁一同跪着的官兵使眼色。

谁知这些丘八还在犯糊涂,根本弄不清上峰的眼神暗示。气的副指挥使直接上前,又打又骂道:“没眼力劲的东西,还不快给陈大人放行。”

众官兵如梦初醒,这才起身跑去移开路障。

柳湘莲稍显得意的坐回原位,拉着马绳对副指挥使拱手道:“倒让大人白跑一趟。”

“不碍事,不碍事。”伏低做小的副指挥使,自觉有几分晦气,巴不得赶紧送走几位瘟神,“路障已开,陈大人请速速通行。”

……

……

如此大摇大摆的出了城,一到官道上,柳湘莲直接挥起马鞭疾驰,狠是赶上一段路。直到身后瞧不见金陵城,周遭也无其他外人,柳湘莲才在一处山林边停下车。

“茅大庆。”柳湘莲直接回身掀开帘子,对着里头的人恼声道,“你就在这里下车吧。”

坐在车内的茅大庆,环视陈家人一圈,才道:“今日是茅某鲁莽,惊扰了大人一家。这次恩情茅某记在心里,他日必有厚报。”

陈恒怕就怕还跟此人发生纠缠,直接道:“不必。离了此地,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

茅大庆也知自己已经恶了陈恒,固执的抱拳行过礼。才从车上跳下,小跑着窜向附近的山林里。柳湘莲坐在车头,对着茅大庆离去的背影,狠狠吐过唾沫,转头对着车内的陈恒问道:“大人,要不要我现在去把他抓回来?”

陈恒想了想,还是叹道:“罢了。”

既然茅大庆言而有信,他也不愿意多为难对方。真要抓回来,如何押解回去还是件麻烦事。如今身处荒郊野外,还是赶紧找个地方歇息,更要紧些。

他们这般走了许久,茅大庆才从树后头探出身来。弄半天,这黑厮还是个粗中有细的人,竟然担心陈恒背地里下套,正躲在暗处打量情况。

眼见陈恒没有陷害自己的意思,茅大庆心思一安,又忍不住叹气的想着。这下好了,欠陈家人的情面,真是欠大了。

……

……

茅大庆的离开,可算移去众人心头的大石。陈恒担心黛玉的情况,有意在回去的路上慢慢走,以安抚黛玉的心情。途径苏州时,更是带着黛玉回了林家祖宅一趟。

说是祖宅,其实久未有人居住过。林如海跟贾敏,只在此处留了几个林家老仆看顾。这间祖宅出过林家四位侯爵,建成于林家最风光的时候。其中的屋院和布景,比起贾、甄两府虽有不如,亦是胜过寻常大户许多。

可惜黛玉从未在此生活过,对祖宅的记忆实在不多。林如海跟贾敏在京师成亲,成婚后,林如海从翰林院出来,就担任了兰台寺大夫,是故黛玉也是出生在京师。随后她就跟着爹娘来到扬州暂居,在扬州度过自己整个童年。

他们到此歇息一夜,顺道祭拜一下林家先祖,又给看守的老仆发些银钱,算作奖赏。做完此事,林家再无旁的亲戚要拜访。林家少人之状,可见一斑。

这夜,他们夫妇二人走进林家的藏书楼,都对此处的浩瀚书海感到震惊。两人都是惜书爱书之人,当即挑了几本拿到房中慢慢欣赏。

看书的间隙,陈恒跟林黛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甄府闲话。话题不免绕到宝玉的书信上。此事,陈恒真没主动提。是黛玉担心相公胡思乱想,才自己开口说起书信内容。

“什么?”陈恒听完黛玉的讲述,不敢置信道,“你说他们夫妇要在松江府买铺定居?他放着好好的贾府不住,跑我们这头来干什么。”

见到相公惊愕的模样,黛玉歪着头,思索道:“应该是为了平海事司的账目。相公你不管家,不知道维系一个国公府的开支艰难。茶米油盐样样不能少,衣行更要讲个派头体面。”

“我听说外祖母刚嫁进来的时候,一天就要上换四五套衣服。除非碰到特别喜欢的衣服,甚少有多穿的时候。”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