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81)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这贾琏是个体面人。陈恒笑着作答:“内兄远来辛苦,快快入府一叙。”

无论自家跟贾家的关系如何,中间毕竟站着一个黛玉。真要把场面弄得难看,黛玉的心里又怎么会好受。

恰逢宝玉从后头接来宝钗,贾琏适时的左顾右盼,问道:“好妹夫,我那表妹呢。老太太可是特意托我带了礼物来,还有些贴己话说给她听呢。”

陈恒朝宝玉跟宝钗微微行礼,亦是解释道:“内兄见谅,她今日在书院还有课。临早出门时,还嘱托我要把兄长留到晚上,等她回来一起吃顿饭。”

贾琏心道几声可惜,看样子黛玉是不会站在娘家人这边了。面上却是热络的说道:“我刚到松江,就听闻你给表妹盖了间书院。等回到京师,我一定要给姑姑、姑父好好说道此事。妹夫如此疼爱妹妹,他们听到必然欢喜的很。”

一提到林如海和贾敏,陈恒脸上亦是露出想念之色。除了过年时,两家有些书信走动。真的是好久没见自家岳父、岳母。压下微微的愁绪,陈恒笑着将客人迎进屋内,道:“外头风大,我们快去屋里说。”

见陈恒朝前伸手,贾琏立刻上前,挽住对方的手臂,亲热道:“今日可要麻烦妹夫接风,我就不拿自己当客人了。”

才见面,就连说两个麻烦。贾琏啊贾琏,你们今日上门来,到底想求什么呢?陈恒暗笑,只和贾琏一道并肩前行。他们的身后,自然跟着一群人。

宝玉和宝钗是客,走在前头。紫鹃是黛玉指派来的人,稍稍走在前头引路。莺儿是宝钗的大丫鬟,如今又跟紫鹃照面。除了多看几眼对方,倒是老实的很。

女子成亲后,就是这个好。在礼数上,只要有丈夫陪着,不必避讳外客过多。他们在县衙庭院里走走停停,陈恒凑空介绍起一些景观。多是自己跟黛玉闲暇时,无聊弄来把玩之物。

贾琏却是赞不绝口,又见每处拐角、游廊上,都站着待命的下人。他更是夸道:“我那妹妹平日就知道吟诗作画。她刚跟你成亲时,我还和老太太说道。你们俩人一个文采斐然,一个才学兼备。成到一起,怕是诗情画意多些,顾不上寻常日子……这般看下来,我这妹妹亦是持家有道啊。”

夸自己还要谦虚一番,既然是夸自家夫人。陈恒答应的那叫一个痛快,直接道:“都是老太太跟岳母教的好。我这家里,全赖夫人把持,才能井井有条。”

贾琏欣慰的点点头,你们两口子感情好就成。喝水不忘挖井人,陈妹夫,你岳母可是姓贾啊。只有这点,希望你千万不要忘记情面。

众人一路说笑,进了大堂。陈恒领着贾琏一道坐在上首,宝玉则陪着宝钗坐在下位。客人上门,少不了送礼。这是亲戚间的走动,可接、可不接。不过要是不接,黛玉的面子就无处安放。

陈恒对紫鹃点点头,自有下人过来将东西领走。唯独一份礼单,被紫鹃贴身放着,就等晚上交给夫人核实。

初时,大家都在闲聊。别管之前在梨香院,因为薛蟠的事情闹得多尴尬。眼下大家是亲家,贾琏亦是频频示好,话题又始终围绕在合适的地方。

陈恒也乐得陪他聊一聊南北的见闻,也凑空应答一些华亭县的变化。两方人之前在甄府没打上照面,可贾琏还是说到此事上。

“那日过后,我是一刻都不敢在金陵待了。真是吓人……”贾琏摇着头感叹,又亲昵道,“妹夫,你是不知道。”

“怎么了?”陈恒眨眨眼,想看看对方又冒出什么话来。

“听说甄家的二公子,无端端见了一场血。受了些惊吓,正在府里头闹病呢。”贾琏盼着这段经历,能拉近自己跟陈恒的关系。毕竟……毕竟……咱们也算是共过苦吧。

“是什么病?”陈恒有些好奇,那个甄宝玉看着白白胖胖,也不像是体虚的样子。

“惊病。大夫说是惊了魂魄,有些神志不清。”

贾琏说的很是痛快,却让陈恒听的莫名熟悉。这不就是……他余光微瞥,下意识看向右侧正在喝茶的宝玉。

我记得你小子,最爱生这个病。

哎呀,我说这话怎么这么耳熟。贾琏暗道自己说错话,正想着怎么给宝玉解围。坐在宝玉身边的宝钗,已经开口道:“可惜林妹妹不在,倒让我一直听着哥哥和妹夫聊谈,竟一下子不知该说什么。”

“要知道你们俩人啊,会说着路上的沿途景色。我就该拉着相公多下船走动走动,也能搭上些你们的话。”

宝玉,你家夫人在点你呢。你倒是说话啊。

陈恒露出莫名的笑容,和颜悦色的对其说道:“表兄一路辛苦,可是有不舒适的地方?”

贾宝玉没得法,只好从位置上起身,对着主人家的关心,低头拱手道:“有劳妹夫挂心,一路都好。”

“坐坐~~”陈恒尾音微微上翘,赶忙伸手示意对方入座。又对贾琏道,“他们成婚时,我已经离京外任。倒是可惜,没赶得上他们的喜宴。这几日,我特意请玉儿略备薄礼,以贺表兄和嫂夫人。”

“哎,什么礼不礼的,都是自家人。”贾琏怪叫一声,作笑道,“真要说到这个,我出门时,你表嫂还托我给你带了份心意。她一个妇道人家见识浅,又缠着我说不带上东西,不让我出门。一会你收了东西,可别笑话她准备的不周全。”

你瞧,各家夫人在应酬中的作用,就是有诸多妙处。陈恒笑着点头,亦好奇王熙凤会送些什么。

第二百七十八章 贾府之求,甄府之难

贾琏朝着廊下的随从唤了一声,当即有人小跑进来,将一个礼盒递到他手中。贾琏没让陈恒多等,说笑中又把此物送到主人家面前。

陈恒掀开锦盒一看,见是柄蓝布包着的折扇。这东西也没甚新奇,他想着王熙凤的八面玲珑,以及贾琏的人情老练。又拿出折扇在手中把玩,才开了扇面左右翻看,就惊呼道:“竟是东坡先生的落款和画作。”

瞧出陈恒的惊讶,贾琏这才满意点头。都说送礼的门道,讲究个投其所好。送给当官的,更要讲究这个。贾琏呵笑着给陈恒讲起此扇的来历。

“当年东坡先生在余杭为官时,境内有人状告百姓拖欠两万钱不肯偿还。东坡先生将被告者召来问答,方知此人家境之难。恰好东坡先生知道这人家中是制扇为生,便令其回家拿了二十柄扇来。

写好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又命此人将扇子拿出去贩卖,一千钱一把扇子。不消多时,就卖个干干净净。事后闻讯赶来的人,想买都买不到,真可谓追悔莫及。”

这典故,陈恒自然也是知晓。东坡画扇嘛,亦是常拿来比喻父母官爱民如子。先贤风采,陈恒一直以为是民间故事,只是拿来做劝诫之用。如今在看扇上的真迹笔法,他才知道确有此事。当即道:“此物太过贵重了。”

嘴上虽是这样说着,可眼底是遮不住对此物的喜爱。先不说扇子的做工,本就是古法古技。再加以东坡先生的字迹,以及这把扇子的来历。陈恒哪怕猜中王熙凤和贾琏的心意,也是爱不释手。

瞧见陈恒的反应,贾琏心中更是高兴。他跟王熙凤商议送此物时,一是想借此夸赞陈恒为官体恤百姓,颇有东坡先生的风骨。二是借此点明自家的难处。好妹夫,东坡先生都能仗义帮一帮境内百姓,你总不好对亲戚见死不救吧。

只求你高抬贵手,也替我们家题二十把‘扇子’来。

贾琏一脸期待的看着陈恒,事到如今,就看对方的意思。只要陈恒点头收下礼物,就说明此事有门。要是陈恒推了此扇,那什么都不必说,大家吃了今天的饭,再……再……回去从长计议。

只用一件礼物,就把不好放在台面上说的事情,一一给说个干净。贾琏和王熙凤的人情才智,可见一斑。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