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541)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再想想当年落草为寇、呼啸山林的快乐自在,倍感失望而心生去意的茅大庆,当即联系了几个往日要好的弟兄。

数人一拍即合,原是想着自己脱身,重寻一方天地。

也不知哪个倒霉催的走漏消息,等到翌日茅大庆要走时,已经有数百人暗暗表态,想要跟着他一起离开。

这些都是清风寨的老弟兄,往日都是一个大锅里吃饭,一个铺上睡觉。真叫茅大庆弃之不顾,如何可能。

茅大庆是个性情中人,若没有这份性情,他也不会放着上好的军中前程不顾。

可如此多的人要走,万一被发现,势必会被水溶和大当家不容。

茅大庆想了个法子,他要等一个机会。

没过几天,这个机会就他等到了。

辛素昭再次率部袭营,又一次被水溶留下断后的茅大庆,终于选择彻底分道扬镳。

追击的辛素昭,并没有为难这一小波脱队的叛军。也许是看不上这点蚊子肉,辛素昭至始至终都咬在水溶大军的身后。

侥幸脱困的茅大庆,在平安州走上半日,发现又有不少兄弟闻讯赶来汇合。

眼看跟着自己的人马越来越多,茅大庆没办法,只好选择先带人回清风寨暂时落脚。

可等他们回到乌獴山,看到已经被陈恒付之一炬,化作灰烬的山寨。

再回头看看自己身后的弟兄,茅大庆亦是深深感觉到无力。

连视之为归宿的清风寨都化作泡影,天下还有何处可以安身呢?

茅大庆站在空旷的山道上,默默思考着。

眼下能供给他们的选择不多,是带着一帮兄弟继续东躲西藏,还是独身一人,落个自在清净。

茅大庆其实很想选择后者,可看着对自己寄予希望的弟兄们,他又很难说出让大家各奔东西的丧气话。

因盛名广受兄弟信任的茅大庆,最终也为盛名所累。

一个人是光脚,几千人光着脚,那就不是光脚了。

……

……

“那你为什么不去占山为王?”

城门下,陈恒看着自缚双臂,下马走进来的茅大庆如此问道。

“人贵有自知之明。”茅大庆垂着头,他的模样,哪有昔日大闹甄家的不可一世。

“我连字都不识一个,又怎么能带着他们搏个生路出来。到最后不过是一样的结果!”

也不知道到底经历了什么,在陈恒的视线里,茅大庆万念俱灰道,“反正不论我怎么做、做什么。在他们眼里,都是一个种地的泥腿子。”

茅大庆口中的他们是谁?陈恒也有些猜测,只是不知道猜的对不对。

说完这话,茅大庆发出莫名的轻笑:“若是拉着弟兄们占山一方,驱使他们为我一人抛家舍命,我跟那些人又有什么区别。”

许是自知自己死期将至,茅大庆当着周围戒备的守兵,对着陈恒露出几分凄苦的惨笑,“他们都说你是好官,陈大人你读书多,我且问你一句,天下真有我们这等下民安居乐业之地吗?”

对于这位主动投诚,想用自己一条命换取弟兄安危的男人。

陈恒由衷的生出几分敬意,能为常人所不能为,怎么不是当世大丈夫呢?

“有的。”陈恒认真的说道,“书上所描述的天下大同,从来不是一个虚构的传闻。它是人心所向,将来必然会实现,只是早晚的问题。”

听着陈恒如此笃定的语气,茅大庆沉默片刻,突然昂首大笑。

笑着笑着,竟有两行泪从脸庞滑落。

良久后,茅大庆才对着陈恒唏嘘道:“要真有下辈子,也让我投个好胎。尝一尝世家子的日子,是什么滋味吧。”

这话听着,实在叫人心酸。陈恒想不到足以宽慰的话,只好坐视守兵上来,将茅大庆缉拿下去。

随之而来的,是数千准备投诚的流寇。不知道茅大庆是如何说服他们,这伙人垂头丧气的走进来时,都小心翼翼看过一眼陈恒。

他们在看陈恒,陈恒其实也在打量他们。

茅大庆想要替他们求条活路,可朝廷自有法度在。摆在陈恒的难题,是如何替这些人争取一条活路。

一旁的守将还在替陈恒开心,嘴上不无羡慕道:“恭喜大人,有了这份功劳,他日青云直上,指日可待。”

陈恒什么反应都没有,只站在城楼的坡道旁,看着茅大庆远去的背影。

……

……

十日后,到了十一月的最后一天。陈恒终于收到黛玉的回信,信中所写的字迹,都是为夫君平安无事的喜悦。

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朝的诗句,拿到今日还能适用。不得不让陈恒感慨一句,历史的惊人相似性。

在建南关发闲的日子里,能有这样一份家书在,足以慰藉陈恒寂寥的内心。黛玉的温言片语,更加勾起陈恒对家的想念。

赶在十二月来临前,陈恒躲在建南关里,准备给朝廷写一封公函,想要提前带民夫们离开。最近赶来支援的府兵、州部别驾甚多,陈恒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

与其在此地白白耗时间,还不如早点带民夫们回家,也能赶在新年来临前团圆。陈恒原本是这样想的,却被突然的访客打乱计划。

“殿下,你怎么会在此?”陈恒对着李俊发出惊呼。

后者刚刚被护卫引进来,见到陈恒老神在在的坐在堂内,当下道:“父王放心不下你,就跟皇爷爷请命,让我来看看你。”

没想到千里之外的太子,此时此刻竟还惦记着自己。陈恒说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毕竟对方派来的人选,是自己的长子李俊。

谁知这李俊也不是空手来的,他才见到陈恒,连茶都顾不上喝,就开始传递李贽的口谕,示意陈恒马上入京面圣。

怎么偏偏赶在这个时候?陈恒心里泛起嘀咕。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他没法抗旨,只好收拾行囊,跟着李俊一同上路。

与他一道同行的还有柳湘莲、贾宝玉等人。

宝玉啊宝玉,终于可以回家了。

……

……

十二月初七,陈恒重新回到阔别一年之久的京师。人刚在渡口处下了船,林家派来接人的马车,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李俊知道林御史必然有一番话要对女婿嘱咐,只跟陈恒约定明日早朝后,王府会派人来接他。

分道扬镳后,陈恒拉着柳湘莲、信达,当即坐上回家的马车。才至门口,陈恒就见到林如海穿着官袍等在此处。一看对方,就是刚从署衙回来,连衣服都来不及换。

陈恒赶忙跳下马车,快步走到林如海面前,问候道:“岳父……”

林如海拦下正要行礼的陈恒,将他好一番打量,才安心道:“平安无事就好,平安无事就好。”

说这话的时候,林如海自己眼眶微红,真看不出对方往日运筹帷幄的自信。

久违的听到家人关心,陈恒的鼻头亦是冒酸,强忍着心底的波动,陈恒主动握住林如海的手,翁婿两人并肩走入家中。

已经在大堂等候多时的贾敏,才见到陈恒的身影,就开始数落女婿:“恒儿,你现在也是成家立业的人。你爹在信中没告诉你,量力而行,保全自身吗?你要有个万一,你让玉儿怎么办,你让娘怎么办。”

知道贾敏是关心则乱,陈恒亦是不敢多言。只好低着头,听着长辈的教诲。

贾敏又是说上一通,才把心底的火发完。再去端详陈恒憔悴的模样,贾敏又忍不住叹气道:“这几天在家里好好养养,娘命人给你炖些补品。你要这般模样回去,玉儿看到,不知要落多少泪。”

见夫人终于松口,林如海才适时的出声道:“好了,若没有恒儿的机变处置,平安州不知要闹成什么样子。”

一家之主都这般说了,贾敏也不好多说什么。她寻了个由头起身,将大堂留给这对翁婿。

眼见没了旁人,林如海再次看向昔日学生,良久后才道:“这事你做的好,我知道你的顾虑和担忧。你能以天下百姓为己任,我很为你感到高兴。”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