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609)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达延汗原本是要在河边自刎而死,被阻止了以后一度也有过想死之心,但这也是当时,而后慢慢平静以后,他有点想要见到大明的那个小皇帝,因为心里总是有些好奇,他不明白,只不过几年时间,为什么一个无将少兵的大明会忽然间冒出好几名骁勇善战的将军。

至于边上的这些人,他完全没有兴趣。

王炳则略微有些得意。

大明立国至今,作为文官擒敌酋,又有几人?当年于少保是守卫了京师,护住了大明,他比于少保还要更进一步,他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小王子的惨状就是他向上行走的背景,如此,他又怎能不得意?

刚刚马荣做的事他都看在眼里,此时也轻飘飘的说:“他已不再是什么草原大汗了,而是我明军的俘虏,又何必为了他训斥下属?”

这话说完,周尚文和杨兴都沉默。

马荣略有惊诧,他想说什么,但是余光扫到了周尚文的表情,是在微微摇头。

“大司马说的是,末将明白了。”

王炳很满意这样。

他走之后。

杨兴像个木头一样愣了两秒,然后也悄无声息的消失。

周尚文身后还有一严兴奎的壮年人,他翻了翻白眼道:“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这场仗与他有什么关系?”

他们是经常在一起的人,自然是要替马荣说话。

严兴奎与马一槐已经共事好几年,虽然平时偶尔也有争吵,但相互之间都是救过命的交情。

“管好自己的嘴。前头就是京师了,你当是大同?!”周尚文训斥了他一句,但也仅是训斥了一句。

徐镇安在边上讲:“有这次的功劳,他所得封赏怕不会少。人生得意之时啊。”

已经是兵部尚书了,再升就是入阁。

只不过这形势总让人觉得不好。

以往,不论是徐溥、刘健还是李东阳、谢迁,他们虽然各有个性,但相对来说都不是如此跋扈之人。

王炳则不一样,他为人处事较为强势,多多少少带些咄咄逼人的感觉。

“先前有过传言,说李、谢二人与其有过不不和,现在看来也不是空穴来凤。”

“不要再说了。”

周尚文是头儿,他得定调子,王炳毕竟还是兵部尚书,谁也不知道身边是不是有他的眼线。

说得多了,再平白惹来祸事。

正德二年九月初九日。

大军凯旋而归!

朱厚照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明黄色的龙辇在人群之中异常显眼,边上皆是朝廷重臣,除此之外锦衣卫和神武卫分别负责仪仗、护卫。一个正在上升期的王朝所展现出的那种锐气能从这些人的脸上瞧见。

朱厚照自己看到军容整齐的部队一点一点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心中也忍不住沸腾激昂。

大明骑兵、上直亲卫、宣府边军、十二团营……这些都是他手中的力量。数万人排列下去有一种望不到尽头的恢弘之感。

这就是天子!

“臣,兵部尚书王炳奉命出征,仰赖祖宗庇佑,陛下洪福,又有将士用命,于良乡一战,破敌五万,生擒虏酋……”

朱厚照今天很有耐心,一直听着他说完。

似这种比较重大的场合,都是有礼仪规定的。

但气氛到了那个程度,朱厚照将那些都抛诸脑后。

他走下龙辇,亲自上前扶起了行跪礼的王炳。

“爱卿平身。知道是大胜之时,朕兴奋的彻夜未眠,爱卿这一仗打得好,将士们这一仗打得都好!”

“陛下过誉,此乃臣应尽之责。”

王炳见皇帝竟然亲自搀扶他,心里头更加舒坦。

一个小门小户的读书郎,能有这样的一幕,光宗耀祖、百世留名,这都不成问题了。

韩文和闵珪看完了则心里嘀咕,这个王炳也有些不懂君臣之礼,怎么就坦然受之了。

不过今日迎接大军凯旋,大胜还是主旋律,其他的往后再说。

朱厚照也没有忽略后边儿的将军们,不过他就不一一去扶了,而是对着他们说:“不管是大同、宣府还是京师之兵,这一仗都打得很好,朕已经在捷报中都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们就是朕的飞将,此战之后,大明便真的可以叫胡人度不了阴山了!”

“末将等愿为陛下效死!”

“走走走,朕今日接你们入城!”

这些话都不是原先固定好的,但皇帝这么干了,礼部尚书也不能冲出来说皇上你得重说,

这之后,龙辇回宫。

周尚文、马荣、石奉等人则跟随在后,骑马入城。

这个时候的京师已经犹如沸腾之水,锦衣卫清了通往京师的路,但路两边则跪满了百姓。

骑在马上的马胜颇为享受这种被人仰望的感觉。

马夫人带着儿媳和两个儿子都在人群中,等到认出马荣、马胜的时候瞬间便欢喜异常。

“卓儿、定儿快看。那是爹爹和二叔!”

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都在发出欢呼声。

“这才叫与民同乐。”

刘瑾则禀告,“陛下,梅怀古奏禀,想要今晚在不夜城摆宴,到时候想用陛下的名。”

“算是有几分孝心,准了,朕就当他这个舅舅给载垨、载壦花的钱。”

国有大胜,天下归心。

不夜城这个晚上是张灯结彩,甚至还放起了烟花。这番景象引来了很多平时都不怎么来的人。

“宫中也在大宴,除了大宴还要大封群臣。妹妹,你应也能猜到些?”

不错,不常来的便是如王芷这样的。

他们挑了一间酒楼的包厢,开窗正巧能看到绽放的烟花。但王芷其实没听到他二哥在说什么,她望着烟花其实出了神,因为她在想皇帝。

“妹妹?”

“啊?”

“怎么出了神?”

“没有,就是在想,国泰民安,才能如此热闹。”

第五百零五章 大宴

宫外大宴,宫里也大宴。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下令礼部官员制定朝贺传制等礼仪,这其中就包含大宴礼。

但凡大宴,宫中尚宝司、锦衣卫、教坊司、仪礼司、光禄司等内外庭衙门都有职责。

是的,有教坊司。

教坊司要安排人根据宴会等级的不同准备不同的舞曲和大乐。

在礼仪的过程中,奏一曲、喝一杯……等等都有流程规定。

至于群臣,

明朝的规矩,四品以上的官员座位安排在奉天殿内东、西两面,其他官员的酒樽食桌被安排在大殿之外、东西两侧的走廊内。

皇帝当然还是设御座,居于正中。

朱厚照平日里多少有些严肃,碰上大宴的时候,他便也不再摆那张脸,从一出现就哈哈笑了几次,以此也让身边人也放松些。

甚至还饶有兴致的问起了今天菜品的种类与做法。

刘瑾见皇帝关心,便找了尚食局的太监仔细来说,什么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炉煿肉……平日里他吃过没吃过的都问问,这些顶级的菜里边儿是有文化寓意的,仔细听听也觉得绝妙。

臣子们见皇帝一边赏着舞曲,一边聊起了菜品,多多少少也能放得开些。

一曲舞毕,光禄寺的人负责倒酒。

朱厚照按着御座起身,他这么一站不要紧,下边儿文武百官也全都站起来了。

按照规矩,文官以王鏊为首,居左,武官以成国公朱辅为首,居右。

英国公称病不出,已经没有保国公了,魏国公在南京,京里的勋贵,成国公自然可以为首,而且他那个次子朱凤,此番也立有功劳,成国公一脉也终于有了点起色。

“都坐下。”

朱厚照从上面走了下来,他其实还小,也就才十七岁。年轻、朝气,精神饱满、面带红润,看着面容仍嫩但不失英断之气,这便是现在的正德皇帝。

“谢陛下!”

“这第一杯酒,诸位爱卿与朕一起敬我大明太祖太宗及历代君主,敬当初随太祖一起创业的开国功臣,敬百年以来我大明所涌现的忠臣良将,没有他们便没有大明、没有朕,也就不会有各位今日之荣华富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