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81)

作者:皇家雇佣猫 阅读记录

没什么好商量的。

因为这相当于挖他这个太子的根基。

“儿臣,参见父皇!”

“啊,皇儿来了。”弘治皇帝有些着急忙慌,“你快过来,和朕一起想想,这事儿该如何办?”

一封奏疏塞在他的手上。

弘治皇帝气鼓鼓的闷着头,等着儿子把奏疏翻完,说:“照儿,你教父皇一招,这次要怎么应对这些大臣?最好再像你每次那样,气气他们!”

朱厚照看完后把奏疏摊放在一旁,稍作思考,说道:“父皇可记得当初被排到青州的任知府的杨廷和?”

“有点儿印象,怎么了?”

“二月时,他曾到东宫拜见过儿臣。说的是他的上司山东按察使齐宽,强占百姓之田的罪行。儿臣已给了他话,叫他必须叮咬这个齐宽,若有事,东宫来担。想来,再过些日子也该有信来了。”

弘治皇帝也不介意,“他是你的人。你既已交代他,让他照做即可。这和此事有何干系?”

“父皇,齐宽之事已令许多百姓无家可归。土地田亩……不能轻易赏赐啊。”

他是要孝顺,但不是事事都顺着弘治的意思来。

就像父母爱子女,但不能什么都依着,那就不叫正常的爱。

有些事,朱厚照他是有立场的,哪怕是弘治这个皇帝都反对,那他也要按照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路来走。

反正你也不会叫我不当这个太子,怕什么?

倒是对弘治来说,有些难以接受,“这……朕本来是叫你过来,商量看看怎么能叫大臣们同意的。你怎么……你怎么还反对?”

“父皇,儿臣从未想过要气那些大臣。”

这是多么无聊的想法才会得出这种结论,他每一次的争斗那背后都是有他的政治目的的。国家大事,怎么会和出气不出气扯到一起。

“其实,儿臣与先生们接触以来,发现不少人其实是忧国忧民的,他们能够发现国家和朝廷的弊端。只不过问题是,他们经常把这些弊端归结于是我们父子二人,要么铺张了,要么德行不够了,要么又错信了什么奸臣了。殊不知,臣子之中有太多像齐宽这样的人,他们一样在欺民。”

“父皇,百姓无田是活不下去的。祖宗也说过,民不可欺。咱们就是顾念亲情,也不能夺了百姓的田。天下的田地就这么点,可各地藩王却越来越多,都给了他们,百姓怎么办?”

其实道理弘治都懂,不然不会成为文臣称颂的中兴之主。

但他就是爱护短。这是他对待家人的柔软之处。

“不过是几百顷的土地,若不从二王所请,只怕他们会有所怨言,祖宗地下有知,也会说是朕……没有照顾好他们。”

朱厚照真是不理解了,“他们怎么能有怨言?那么大的国家,都是父皇在辛苦担着,现在朝廷是年年要赈灾,边关是年年要打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本就该削减花费,体谅父皇。好,哪怕他们不削减,又怎么好意思开口多要土地?开了口若是不满足,还要有怨言?这样的人岂不是不忠不孝之徒?”

弘治皇帝说不出话来,他还真没预料到太子会反对。

随后重重叹了一口气,“可他们毕竟是咱朱家人。小的时候,朕还抱过他们。还有这些臣子也可恨,三月初三一过便上此疏,什么意思?是怕朕反悔,想落地为安?”

“父皇若是想出这口气,儿臣也不是没有办法。这几次来,儿臣何曾让父皇受过他们的气?但这地是不能同意给两位皇叔的。”

弘治皇帝笑骂,“既然有办法,那你先快快说来。”

“办法其实也简单。叫锦衣卫多找几个齐宽,案情陈述清楚之后,交内阁论罪。”

就是请内阁看着办。

弘治皇帝眼神之中开始有激烈纠结的色彩,“照儿的意思是,他们不让咱朱家人多占了田地,咱们也让他们吐出来一点。”

朱厚照拱拱手,算是承认了。

这样的话,您老的气出了,藩王的奏请的地不给了,而已经被贪官兼并的也可以要他们吐出来些还给百姓。

既然有了这一次,后面这种大肆赏赐土地给藩王的事儿往后就都不能准许。否则岐王和雍王不是被区别对待了?

朱厚照想着要说服皇帝,还是把整个计划和盘托出,让他一览全貌,“这封奏疏,父皇要拖上一阵,但拖不是为了不办,是为了等。等一位臣子上疏。”

背后的话意就是,谁上这个疏,谁背这个锅。弘治要是这还理解不了,那就太没政治敏感性了。

“因为大臣激烈反对,父皇无奈,只得不准两位皇叔的奏乞,且完全可以演出受了委屈的情绪,这时候恰好碰上齐宽的案子,那父皇即便查办的重些、范围扩大些,甚至……查办一些他们自己人,他们也不好说什么。而皇叔们的怨气……也可以解了大半。”

毕竟那些反对岐、雍二王的那些人里,也有倒霉的。

弘治皇帝的手有些颤抖:你小子平时做点事都这么玩是吧?

第八十五章 勿使我有杀叔之名

朱厚照的办法,其实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帝王心术,你要有自己的目的,然后在各方情绪之中寻找恰当的落脚点,以达成你的目的。

除非就是像弘治这样,有自己的私心。

但朱厚照不想,他现在一心想的都是明君治天下,四方皆臣服。大明盛世一定要达成,怎么能因为几个王爷就瞎糊弄。

但这个前提为不准岐王、雍王所请的办法,

弘治皇帝还是有些犹疑……

“若朕……朕想依了岐王和雍王所请呢?他们毕竟是朕的弟弟。”

这样的话,朱厚照就只能叩首,“若是如此,儿臣遵旨就是。”

弘治自然听得出太子言语中的不情愿,“唉。你让朕再想想吧。”

皇太子走了之后,他自己在乾清宫还是有些闷闷不乐。

“萧敬,你说是不是朕这个君父忽略了……竟让太子和他的皇叔们这样感情淡薄?”

今日这些萧敬是一直看在眼里的。但事涉皇家,很是敏感。

“奴婢不敢说。”他马上跪了下来。

弘治皇帝不耐烦的催促,“快说!朕不治你的罪就是了。”

“是。皇爷自是仁爱之君父,宫里宫外无人不知。太子殿下也是孝顺的。可今日之事,若太子心中不愿,哪怕不是今日,奴婢也只怕将来……将来……”

将来太子还会不收拾他们?

这就是朱厚照要萧敬说的话,其实只用说一半,提个醒。帮这个忙不会要他怎么样,但可以卖太子一个人情。

主要这话,万不能朱厚照自己来说。他总不能威胁皇帝说:你就这样干吧,等你死了,我要他们好看!

这种话除了他不能说,一般人也不能说。

想当年朱元璋大肆分封,有个叫叶伯巨的官员提醒他,说您老悠着点儿,这样搞下去很快就会出现汉晋两朝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朱元璋气得半死,直接把他给咔嚓了。

皇室之间会自相残杀的事,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说的,得分人。

所以朱厚照才特意找了萧敬。

其实萧敬的话虽是一半,弘治皇帝听到这里,再看老太监那害怕的样子,怎么还能想不到?

是啊,不能现在让太子与这些藩王之间结怨,自己还在的时候,岐王也好、雍王也好,自然可以过得很好。

可自己不在了呢?可不要弄得自家人沾了自家人的血。

这也是他要考虑的。

而且越是他这样重亲情的皇帝,越发在乎这一点。

反正皇太子你是换不了了,要想避免这个问题,趁早想其他出路。

于是弘治皇帝只能拿着奏疏叹气,“你起来吧。也苦了你了,这样的话除了你,谁又会和朕说呢?”

萧敬脸上抹泪,心里乐开了花,当时太子和他说的时候他还觉得很有难处。到头来竟然两头得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