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779)

作者:春又至夏 阅读记录

张元功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犹疑之色,鼓起勇气,向张溶确认道:“父亲,您的意思是,孩儿很快就要去播州一地任职了?”

张溶闻言,瞥了张元功一眼,点了点头:“嗯,没错,你们这些被陛下列入名单的宗室、勋贵子弟,将在三天后出发!”

张溶在说到这里的时候,不等张元功做出回应,又继续道:“爹今天把你叫过来,便是有些话要对你说!”

“播州这个地方不仅往来民族众多,而且山高林密、地势险峻、遍布瘴气!”

“那个地方环境恶劣,稍不注意就容易患病,在那个地方患病,基本无药可治,你一定要多注意身体,别让你娘担心!”

“另外,朝廷此番是为了在播州一地施行改土归流的政策,那里不比京城,凡事一定要多留个心眼,都听明白了吗?”

张元功听闻张溶此话,心中不由得淌过一丝暖意,自他有记忆以来,还从未见过张溶如此说话。

随后,只见张元功的脸上满是感激之色,俯下身体,沉声应道:“多谢父亲提醒,孩儿明白!”

……

距离赵贞吉亲自带兵包围织造局,已经过去了好几天的时间。

眼下的织造局,虽然暂时由布政使司代管,倒也运转正常,并未出什么太大的差池。

浙江,浙直总督府。

今天,郑泌昌、何茂才、戚继光、俞大猷等一行人齐聚总督府议事大厅,向赵贞吉汇报近些天来的成果。

“禀巡抚大人,自从您命人张贴告示以后,那些百姓踊跃举报,官府这边顺藤摸瓜,抓住了不少商贾!”

“眼下,没有多少商贾,敢冒着风险,以低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生丝!”

郑泌昌如此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庆幸之色。

倘若没有赵贞吉当机立断的行动的话,那么百姓手中的生丝,多半是保不住了。

到那时,为了给朝廷一个交代,他郑泌昌必定会被当成替罪羊丢出去,落得个跟马宁远一样的下场。

赵贞吉在从郑泌昌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脸上并未浮现出太多惊讶之色,只是点了点头,吩咐道:“嗯,干得不错,抓紧审讯那些商贾,尽量从他们口中,拿到一些有价值的口供!”

郑泌昌闻言,当即神色一凛,低下头,沉声应道:“是,巡抚大人!”

在郑泌昌之后,一旁的戚继光和俞大猷也陆续从座椅上起身,向赵贞吉叙述了近些天来的收获。

“看来,浙江百姓手中的生丝总算是保住了!”

正当赵贞吉如此感慨之际,只见一旁的何茂才站了出来,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巡……巡抚大人,这眼看着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马上就要来了,您看……”

赵贞吉将何茂才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挑了挑眉,出言吩咐道:“本官待会儿下来后,便给你写考语!”

明朝的大计始于洪武十一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吏部考评觐见的官员“殿最”,上等为最,下等为殿。

吏部奉旨在内廷设宴,官员按照考核成绩入席。

称职无过错者,为上等,赐座而食,有过错而尚能称职者,为中等,站立而食,有过错且不称职者,为下等,于门外列队罚站,看着别人吃,待宴席散尽后,方可离去。

自那以后,三年一度的大计,便成为了朝廷针对外官的考核,外官主要包括军政、民政、司法等主官。

至于中央以及六部九卿的京官,则另有一套考核制度,针对京官的考核制度,名为京察,京察每六年一次,四品以上京官,只需要自己撰写述职报告,交由吏部考核,其升降去留均由皇帝定夺。

而每逢三年一度的大计来临,一省督抚,都需要对本省所辖官员,按照才学、政绩、年龄、以及履职状况做出评判,因此,由督抚做出的评判,也被称为考语。

每到这个时候,那些主管军政、民政、司法的官员,无不战战兢兢,祈求上级能够给自己一个好的评语。

而何茂才更是如此,其身为浙江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除此之外,还肩负着监督提学、兵备、抚民、清军、驿传、巡海、监军、水利、屯垦等职责。

这些差事,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而一旦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问题,那么何茂才身为浙江按察使,将难辞其咎,轻则丢官弃职,重则发配充军。

也正是因为如此,何茂才方才会当着众人的面,向身为浙江巡抚的赵贞吉提及此事。

何茂才不敢奢求最上等的评价,他只希望赵贞吉能够给予自己一个中等的评价,保住现有的位置就行。

待赵贞吉的话音落下,只见何茂才的脸上浮现出感激涕零的神色,只见其低下头,沉声应道:“多谢巡大人!”

赵贞吉闻言,向何茂才略微颔首,以示回应。

赵贞吉虽然上任不久,但他对何茂才此人,也算是较为了解,其才学、政绩勉强可以得到,一个中等偏上的评价。

但纵使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评价,大明朝能够真正获此评价的官员,也不超过一半,其中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庸碌无能之辈。

……

就在这时,一旁的何茂才仿佛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看向赵贞吉所在的方向,又继续道。

“对了,巡抚大人,下官所在的按察使司,主要负责那些商贾的审讯!”

“近日,下官从一些商贾的口供中得知,在这之前,嘉兴袁家疑似与这些商贾合作,共同压低价格,以收购百姓手中的生丝!”

“而在这之前,嘉兴袁家的小少爷袁魁见色起意,强行霸占一名百姓的妻子,并将其丈夫打成重伤,眼下,此人已经被官府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何茂才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在这期间,袁家不止一次派人请下官赴宴,但皆被下官正色拒绝,巡抚大人,您觉得……”

何茂才的话还没说完,赵贞吉难掩脸上的激动之色,猛地从座椅上起身,出言追问道:“你方才说的那些话,属实吗?”

在场的人,明显没有预料到,一向云淡风轻的赵贞吉居然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不由得怔楞了片刻。

何茂才在察觉到赵贞吉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后,不由得心头一慌,在暗自吞了一口唾沫后,恭敬应声道:“禀巡抚大人,此事千真万确,并无半句虚假!”

在得到何茂才肯定的答复后,赵贞吉的脸上满是如释重负的表情。

毕竟他赵贞吉来浙江任职,一方面是为了接胡宗宪的班,另外一方面便是要暗中查清楚,被这些豪绅富户,所隐匿起来的土地、人口。

而这个嘉兴袁家,在江浙一带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兼并了十几万亩的土地。

赵贞吉正愁找不到理由发难呢,但偏偏在这个时候,何茂才就给自己送来了一个绝佳的理由。

他打算先借这桩案子,探一探这个嘉兴袁家的虚实。

随后,只见赵贞吉回过神来,脸上满是怒意。

只见其猛地一拍桌子,看向何茂才所在的方向,沉声道:“哼,霸占人家的妻子不说,居然还敢把人打成重伤,真是无法无天了!”

“如此下去,这天底下的公理何在?”

“何大人,按照大明律来审理此案,还百姓一个公道!”

何茂才自然听出了赵贞吉的弦外之音,赵贞吉这是在暗示自己,借题发挥,将这桩案子彻底闹大!

尽管何茂才不明白赵贞吉这么做的缘由,但有赵贞吉这位浙江巡抚点头,他也就有了办案的底气。

更何况,眼下,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将至,他何茂才的考语,还需要赵贞吉帮忙呢。

要是能在这个时候,借着审理这桩案子的机会,大肆炒作一番,也能够勉强算作政绩了。

别的不说,保住现在的位置,肯定是没什么问题。

上一篇:大明嫡长子 下一篇:濒危鲛人失忆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