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945)

作者:春又至夏 阅读记录

在这之前,杨选从来没有预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统帅朝廷二十六万大军,向大明的心腹大患俺答汗发起复仇。

而在他的不远处,则分别站着副将戚继光、俞大猷,以及成国公朱希忠。

环视一圈后,只见杨选收敛心神,看向台下那些神色肃穆的士卒,朗声道。

“诸位,本将军是蓟辽总督兼征虏大将军杨选!”

“就在不久前,本将军收到了消息,说是已经打探到了鞑靼主力的所在处,诸位此番的任务,便是随本将军一起,将敢于进犯我大明边疆的敌人,尽数消灭!”

“这一次,我们将跟鞑靼主力展开决战,对他们展开复仇,为那些曾经遭受他们蹂躏的百姓讨回公道,杀得他们再也不敢入侵我大明的边疆,杀到血流成河,杀到他们胆寒为止!”

“杀杀杀!”

杨选的话音刚落,从台下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台下诸多士卒的眼中,都闪烁着仇恨的目光,他们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一波又一波的声浪,震得杨选耳朵生疼。

在这之后,只见杨选将手往下虚按,示意众人噤声。

待校场之上逐渐安静下来后,杨选方才面向台下的众多士卒,继续道。

“凡是参加本次战役的士卒,朝廷一律发放双倍的饷银,若有不幸阵亡者,所能够得到的抚恤金也是双倍。”

“家中有稚童的,优先送入义学,家中有老母的,则由当地的官府出资赡养!”

“此次战役的战利品,一律不必上交,诸位可自行保留!”

杨选的话音刚落,便看见台下诸多士卒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攥紧拳头,朗声道:“万胜,万胜,万胜!”

杨选见此情形,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随后,只见其从腰间拔出长剑,朗声道:“出发!”

在做好万全准备后,由杨选直接统帅的,驻扎在蓟州镇的十五万明军主力,倾城而出。

余下的十一万大军,也在接到命令后,片刻不歇地向着肃州卫所在的方向行进。

轰然不绝的马蹄声响彻在戈壁滩上,从半空中往下看去,只见一股看不到尽头的黑色洪流,正朝着远方席卷而去。

……

由戚继光、俞大猷、朱希忠所统帅的三万大军,作为前军,向着肃州卫开拔。

一杆高达一尺五丈的赤红色旌旗,在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中十分显眼,旌旗在劲风中不断飘摇,上插朱缨,下接雉尾。

由戚继光、俞大猷朱希忠所统帅的三万前军,主要负责探查敌情,以及厮杀。

而在他们身后,则跟着由杨选这位主帅亲自统领的六万中军,以及大同总兵杨照所统领的三万后军,大军的两翼则是由辽东总兵吴瑛,亲自统帅的两万三千余名辽东铁骑来负责护卫的。

余下的一万三千余人,则负责运送辎重粮草,用以保障大军的后勤。

此刻,朱希忠正骑在一匹枣红色的战马上,身着明光铠,虎头肩,头盔上还有长缨,腰间跨着一把宝剑。

看着周遭一成不变的风景,朱希忠的心中,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

此情此景,让朱希忠不由得联想到他的祖先朱能、朱勇,领军出征,替大明开疆拓土,扫除叛乱的场景。

旋即,只见朱希忠将目光收回,暗自感慨道:“真没想到,我朱希忠也有这么一天!”

自明成祖朱棣奉天靖难以后,朝廷对于宗室、勋贵的防范,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可以说,相较于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外加上有文官在一旁进谗言,自那以后,皇帝对宗室、勋贵多半持打压的态度。

少许不听信文官谗言,想要扶持宗室、勋贵上台的武宗皇帝,还莫名其妙地暴毙而亡。

“还好陛下及时醒悟,从得道成仙的幻梦中清醒过来,不然的话,也不知道我大明的宗室、勋贵,什么时候才能够看见曙光!”

在朱希忠看来,皇帝已经把能做的,都做到了,接下来的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朱希忠的心里十分清楚,眼下,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大胜鞑靼,还有一条路是光荣战死,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倘若明军大胜鞑靼,且由自己统帅的神机营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话,那么皇帝就有足够的借口,携大胜之威,名正言顺地将宗室、勋贵送入朝堂。

就算不幸战败,那么自己也不能活着回去,必须得死在战场上,用自己的命,为往后的宗室、勋贵铺路。

朱希忠想到这里,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脸上满是坚毅之色。

随后,只见朱希忠回过神来,紧了紧手上的缰绳,转过身来,看向一旁的戚继光,出言询问道:“戚将军,按照大军现有的速度,还有多久到达肃州卫?”

戚继光闻言,在思衬片刻后,紧跟着给出了回应:“按照现有的速度,最多再过两天,咱们就能够到达肃州卫了!”

在从戚继光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见朱希忠点了点头,自顾自地说道:“还有两天啊!”

戚继光将朱希忠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在斟酌许久后,出言安慰道:“成国公不必担心,此战咱们至少有七成的把握获胜!”

“嗯。”

朱希忠听闻此话,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

正当其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只见把总胡守仁纵马来到戚继光、俞大猷的面前,沉声禀报道:“禀将军,斥候来报,说是前方发现了敌军的哨探!”

戚继光闻言,在沉吟片刻后,不假思索地下达了命令:“即刻派遣一支小队前去追杀,不能将他们放走!”

“遵命,将军!”

胡守仁在应声后,向戚继光、俞大猷拱了拱手,当即领命而去。

……

两天的时间眨眼便过,甘肃,肃州卫。

距离肃州卫指挥使彭耀,派人给蓟州镇那边送去消息,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里,鞑靼军队也没有再对肃州卫发起新的进攻,而是在收缩兵力。

尽管如此,彭耀也不敢有丝毫放松,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前去打探消息,并顺带着确定敌军主力的位置。

此时,房间内,肃州卫指挥使彭耀,看着摆放在自己面前的战报,脸上满是诧异之色。

因为战报中的种种迹象表明,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主力,对面的俺答汗不仅不害怕,反而迫切地想要与明军主力发起决战。

甚至就连大军驻扎的地方,都没有变动太多,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

“这群该死的鞑虏,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等朝廷的大军来了,有你们好看的!”

彭耀说完,便从座椅上起身,径直来到舆图面前,舆图上用红黑两色,清晰地标注了鞑靼军队的进攻路线,以及明军主力的行进路线。

不仅如此,周遭的山川河流,以及详尽的地势状况,也尽数包含在这幅舆图当中。

“此番,俺答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劫掠,而朝廷动用了二十六万大军,除此之外,还有一万五千余名鞑靼精骑协助我大明作战,目前征虏大将军杨选负责统帅十五万大军,这一支大军是我大明的主力!”

“余下的十一万大军则肩负着护卫主力的任务……”

正当彭耀还在思考着当下的局势时,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眼见脑海中的思绪被打断,彭耀不由得皱了皱眉。

在这之后不久,只见一名侍卫推开门,快步来到彭耀的面前,俯下身体,恭敬禀报道:“大人,由昭毅将军戚继光、怀远将军俞大猷,以及成国公朱希忠所统帅的三万前军,已经到了!”

在从侍卫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彭耀心中那股被打扰的怨气也尽数消散,旋即,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通知下去,让将校集合,随本官一同前去迎接!”

上一篇:大明嫡长子 下一篇:濒危鲛人失忆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