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953)

作者:春又至夏 阅读记录

“朝廷以市场价收购桑农手中多余的生丝,既解了那些桑农的燃眉之急,织造局那边,也能够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嘉靖闻言,在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出言吩咐道:“嗯,朕准了!”

就在这时,只见吕芳迈着悄无声息的步伐,进入了乾清宫,而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两名怀抱锦盒的小太监。

“奴婢见过陛下!”

“嗯。”

嘉靖闻言,瞥了吕芳一眼,将目光分别从高拱、张居正的身上扫视而过,紧跟着吩咐道:“看看朕给你们的赏赐吧!”

“遵命,陛下!”

高拱、张居正闻言,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之色,旋即上前从那两名小太监的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锦盒,并将其打开。

待张居正打开锦盒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支用青色玉石制成的毛笔,这支玉笔精美异常,所用的玉石也十分细密、温润,笔上满是浮雕,而高拱那边,则是玉如意。

高拱那边的玉如意,整体的形状为灵芝形,柄弯曲,以金、玉、玛瑙等材料制作,采取了浮雕、镂空、镶嵌等工艺,看上去颇为华贵。

在看到玉如意的瞬间,高拱的眼中满是惊叹之色,他当即打算,将其摆在家中最为显眼的地方进行供奉。

嘉靖将高拱、张居正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挑了挑眉,出言询问道:“爱卿觉得如何?”

嘉靖的话音刚落,只见高拱抢先一步站了出来,脸上满是感激涕零的神色,恭敬应声道:“多谢陛下恩典,微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一旁的张居正闻言,也紧跟着站了出来,沉声应道:“陛下,微臣也是一样!”

嘉靖听闻此话,将目光从高拱、张居正的身上收回,点了点头,缓缓道:“喜欢就好,好好收着吧!”

“多谢陛下!”

高拱、张居正闻言,当即神色一凛,沉声应道。

随后,只见嘉靖端起桌上的茶杯,轻啜一口后,装作不经意似的,看向高拱、张居正所在的方向,一脸关切地说道。

“朕觉得,诸位爱卿近来实在太过于操劳了,为了第一时间将前线送到的战报,拿到朕这里来,甚至不惜让两位阁臣在内阁值夜。”

“朕在想,要不要创设一个临时的机构,专门负责将前线的军情送到朕这里来,这样的话,也能够减轻你们身上的担子,你们觉得呢?”

嘉靖说完,便将目光分别从高拱、张居正的身上扫视而过,静静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高拱和张居正听闻嘉靖此话,脸上满是为难之色,支支吾吾道:“陛……陛下,这……这……”

嘉靖似乎对此并不在意,只是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行了,朕接下来还有事情需要处理,你们先下去好好想想吧,等想清楚了再给朕答复!”

见皇帝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高拱、张居正也不好意思再出言反对,只得点头称是。

“是,陛下,微臣这就告退!”

“嗯。”

在这之后,只见高拱和张居正向嘉靖躬身行礼,然后怀抱着锦盒,转身离开了乾清宫。

待高拱、张居正离开乾清宫以后,只见嘉靖将目光收回,垂下眼眸,漫不经心地看向地面,无声自语道:“军机处啊……”

第七百五十六章 振奋人心!

嘉靖的构想便是借着临时设立军机处一事,逐步将宗室、勋贵送入朝堂。

而嘉靖之所以要着重强调军机处是临时设立,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推行的阻力,反正要不要废,什么时候废,也是由他这位皇帝说了算。

等到朝中的文武百官,逐渐熟悉军机处的存在后,军机处也就没有了废除的必要。

虽说目前仅仅只是让军机处,负责前线战报的递送,但时间一长,总有新的权责可以往军机处上面加。

那些受到嘉靖扶持的宗室、勋贵,也亟需这样一个平台,来证明自己,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收敛心神,转过身来,看向吕芳所在的方向,出言吩咐道:“吕芳,你亲自去英国公府一趟,把英国公给朕叫来,就说朕找他有要事相商!”

侍候在一旁的吕芳听闻嘉靖此话,当即低下头,恭敬应声道:“遵命,陛下!”

……

高拱、张居正经由乾清宫回到内阁后不久,很快,有关前线大胜,明军歼敌三万一千人的消息,便被内阁公布了出来。

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得朝野震动,毕竟,发生在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可是在大明的脸上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由于大明采取的是先南后北的战略,将战略重心都放在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上面,因此,在面对北方的鞑靼入侵时,通常选择被动防守的策略。

而现在,大明总算是在战场上找回了场子,不仅一举歼灭了三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名鞑虏,而且还缴获了八千余匹战马,以及数不胜数的刀剑、盔甲等战利品。

试问,像这样的消息,如何不令人感到心潮澎湃?

尽管现在是上值的时间,但内阁附近的公告栏,还是围满了前来打探消息的官员。

“此战一举歼灭三万,进犯我大明边疆的鞑虏,壮我大明威势,真是快哉,快哉啊!”

“好啊,没想到老夫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一天,真是痛快啊!”

“按照这样的态势,朝廷的大军应该很快就能够打到俺答汗的老巢去了,等擒获了俺答汗,一定要将其扒皮抽筋,凌迟处死,以告慰那些死伤军民的在天之灵!”

“要是老夫再年轻个几岁,说不定就跟着朝廷大军,一同上阵杀敌了,将这群鞑虏杀得心惊胆寒,再也不敢进犯我大明边疆!”

正当在场的诸多官员心潮彭拜,慷慨激昂之际,有官员却是发现了盲点。

“话说立下如此功劳的戚继光、俞大猷,好像是胡阁老亲自向陛下举荐的吧?”

此话一出,在场的诸多官员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紧跟着感慨道。

“嘶,胡阁老的眼光可真是毒辣啊!”

“你们可别忘了,戚继光、俞大猷可是协助胡阁老,剿灭东南沿海倭患的猛将,胡阁老身为他们的顶头上司,对于他们的能力,自然是知根知底,不然的话,也不会亲自向陛下举荐了!”

“立下如此大功,又有胡阁老这位吏部尚书照顾提携,此二人往后的仕途,简直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啊!”

“这一仗可不仅仅只有戚继光、俞大猷两个人表现亮眼,成国公那边,也是不逞多让啊,你们看这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

……

与此同时,京城,英国公府。

自从成国公朱希忠统帅神机营,随大军一同出征以后,以英国公张溶为首的一众宗室、勋贵,就在时刻关注着从前线送来的战报。

毕竟,这一仗,关乎大明数百万宗室、勋贵的命运。

此时,房间内,只见英国公张溶背着双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脸上满是焦躁不安的神色。

“管家都去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有回来,该不会是路上遇到什么事情耽搁了吧?”

“还是说,从前线传来的战况不容乐观?”

正当张溶思绪翻飞之际,只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多时,只见先前被张溶派去打探消息的管家,气喘吁吁地跑进了房间。

张溶将管家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一脸急切地询问道:“情况如何?”

管家听闻张溶此话,在喘了口气后,方才断断续续地回应道:“老……老爷,胜……胜了,前线大胜,不久前从前线传来捷报……”

由于太过于激动,导致张溶并未听清楚,余下的那些话。

此时的张溶,只感觉全身上下都传来一种舒畅的感觉,一直紧绷着的神经,也在这一刻放松了下来。

上一篇:大明嫡长子 下一篇:濒危鲛人失忆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