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960)

作者:春又至夏 阅读记录

“嗯。”

嘉靖在应了一声后,从吕芳的手中接过战报,分外专注地浏览了起来。

趁着嘉靖浏览战报的间隙,只见吕芳偷偷抬起头,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嘉靖。

就在刚刚,吕芳感到了一股莫名的心悸之感,他总感觉,今天的嘉靖,跟以往相比,不太一样。

“难不成,是陛下的道行又进步了?”

冷不丁地,吕芳的心中突然闪过这样一个想法。

不过很快,吕芳便将脑海中的这个想法尽数掐灭:“不,吕芳,你什么都不知道,还是专心侍奉陛下吧!”

就在这时,只听嘉靖那略带感慨的声音响起,将吕芳重新拉回到现实:“好,好啊!”

吕芳听闻嘉靖此话,脸上适时浮现出好奇之色,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出言询问道:“陛……陛下,可否是前线又打胜了?”

“嗯,这是自然,你自己看看吧!”

待话音落下,只见嘉靖端起桌上的茶杯轻啜一口,并顺带着将手上的战报,递交到吕芳的手中。

在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前线又陆续送来了许多封战报,上面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明军大胜。

在从嘉靖的手中接过战报以后,只见吕芳分外专注地浏览起了上面的内容,只见上面写着。

“启禀陛下,自上次一役后,大军气势如虹,又接连与鞑靼大军交战数次,歼敌……”

待将战报上的内容悉数浏览完毕后,只见吕芳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旋即,只见其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激动道:“陛下,依奴婢看,前线节节胜利,距离擒获俺答汗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嘉靖听闻吕芳此话,在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出言感慨道:“是啊,等消灭了俺答汗这个心腹大患,往后我大明的边疆,也能够安定下来了!”

“等朕先前派出去环球航行的船队,将红薯、玉米这两种作物,带回大明以后,百姓也能够填饱肚子了。”

侍候在嘉靖身旁的吕芳闻言,刚想趁势拍一拍嘉靖的马屁,只见导引太监迈步进入了乾清宫。

导引太监在进入乾清宫以后,当即俯下身体,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沉声道:“启禀陛下,礼部尚书李春芳在外求见!”

在从导引太监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嘉靖的脸上并未浮现出任何的意外之色。

毕竟,距离朝廷举行恩科考试的日子临近,李春芳作为本次考试的主考官,理应前来汇报进度。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从导引太监的身上收回,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

“嗯,朕知道了,让他进来吧!”

“遵命,陛下!”

在得到嘉靖具体的吩咐后,导引太监未作丝毫犹豫,当即迈步离开了乾清宫。

……

在这之后不久,只见李春芳迈步进入了乾清宫。

李春芳刚一进入乾清宫,便‘扑通’一声跪伏于地,沉声道:“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靖闻言,将目光从李春芳的身上扫视而过,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嗯,起来吧!”

“谢陛下!”

在得到嘉靖的应允后,李春芳方才从地上缓缓起身。

随后,只见李春芳从袖中取出一封奏疏,将其高高举过头顶,恭敬禀报道:“启禀陛下,这里是本次恩科考试的同考官名单,以及具体流程,烦请陛下过目!”

侍候在嘉靖身旁的吕芳见此情形,不等嘉靖吩咐,当即上前,从李春芳的手中接过奏疏,并将其递交到嘉靖的面前。

“陛下!”

“嗯。”

嘉靖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然后从吕芳的手中接过奏疏。

在将考官名单,以及考试的具体流程都仔细浏览了一遍后,只见嘉靖将手上的奏疏放至一旁,点了点头,看向李春芳所在的方向,紧跟着开口道:“嗯,干得不错。”

见皇帝没有对奏疏中的同考官名单,以及考试流程提出异议,李春芳整个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也总算是放了下来。

李春芳所挑选的这些考官,都是学富五车、清廉自守,且刚正不阿的人。

如此一来,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蹈前任礼部尚书的覆辙。

要是这次考试,有考官收了考生的银子,提前将试题泄露出去,亦或者是在试卷上动手脚的话,那么自己身为主考官,将难辞其咎。

再不济,也得被扣上个识人不明的帽子,往后的仕途,恐怕得到此为止了。

待嘉靖的话音落下,只见李春芳俯下身体,恭敬应声道:“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陛下的英明领导才是,微臣岂敢居功?”

嘉靖对于李春芳的话不置可否,随后,其仿佛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将目光从李春芳的身上收回,又继续询问道:“对了,朕先前交代给你的事情,你办得如何了?”

李春芳听闻嘉靖此话,整个人瞬间明悟:“陛下这是在问,参加本次考试的宗室子弟,朱顺先的事呢!”

在这之后,只见李春芳收敛心神,抬起头来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沉声禀报道:“启禀陛下,在这之前,微臣已经就考试的相关事宜,与张阁老商议过了!”

在从李春芳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嘉靖也是放松了下来,用手轻轻摩挲着龙椅上雕刻的龙头,在沉吟片刻后,紧跟着开口道:“嗯,爱卿的付出,朕都看在眼里,好好干!”

“多谢陛下!”

李春芳听闻嘉靖此话,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低下头,沉声应道。

随后,只见嘉靖将目光从李春芳的身上收回,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

“朕接下来还有事情要忙,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就先到这里吧!”

“遵命,陛下,微臣这就告退!”

李春芳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之色,在向嘉靖躬身行礼后,迈步离开了乾清宫。

走出乾清宫以后,李春芳停下脚步,抬起头来,看向远处的景色。

此时的李春芳,心中不由得生起一丝豪迈之感,只见其下意识地攥紧拳头,无声自语道:“李春芳,你听到了吗,陛下一直在暗中关注你!”

“等这件事以后,距离你入阁也就不远了!”

……

伴随着恩科考试的临近,京城内也出现了许多进京赶考的学子,徐渭自然也在其中。

由于参加本次考试的学子,都有着举人的身份,因此,免不了一番交际。

千万不要觉得麻烦,在这个过程中积攒下来的人脉,保不齐哪天就会成为仕途上进步的资本,亦或者是救命稻草。

大家一同参加考试,彼此之间以“同年”相称,也就多了一份香火情在。

对于这些考生来说,在初入仕途之际,唯有抱团取暖,方才能够尽可能地保全自己。

毕竟,波谲云诡,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场,可不是那么好混的。

尽管大部分的学子,都在忙着宴饮交际,替自己拓展人脉,但还是有少部分的学子,仍旧埋首苦读于书山文海之中。

他们想要抓紧这最后的时间,再加把劲,争取拿到一个好的名次,为往后的仕途铺平道路。

因此,他们整日埋首苦读,甚至于连房间的门都不出,一日三餐都在房间内解决。

徐渭也跟这些埋首苦读的学子一样,整日待在馆舍中,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出门。

徐渭这样做,倒不是因为想要查漏补缺,而是因为前来请他参加宴饮,拉近感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不知道是谁,将徐渭曾经在胡宗宪麾下,任幕僚一职的消息,捅了出去。

自那以后,每日登门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甚至其中不乏朝中的官员。

毕竟,现在的胡宗宪,在入了阁的同时,还身兼吏部尚书一职。

可以说,往后这些人的仕途前程,都系在胡宗宪这位吏部尚书的一念之上。

上一篇:大明嫡长子 下一篇:濒危鲛人失忆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