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237)

李遂安毫不掩饰脸上的落寞之意。

义阳大长公主:“你现在只是少女情怀罢了,我年轻时也有过,这一缕情思,随着年纪渐长,自然而然,就会消逝了。”

李遂安既是问她,也是问自己:“那要是消逝不了呢?”

义阳大长公主并未回答,而是继续先前的话题,道:“兴王宁可得罪我与李家,也要拒绝这门婚事,强人所难不美,你父亲便向我提出,将你许配纪王。”

她望着李遂安,柔声道:“安安,阿婆近日越发觉得身子沉重,从前还能爬小半段山的,如今连走这几步路都喘气不已,不知还能照拂你多久,我希望看着你嫁人生子,有个归宿,你父亲答应过我……”

不知为何,话到一半,义阳大长公主又戛然中断,她摸着孙女的脸颊:“纪王已经北上驻边了,陛下说过,一年后就会召他回来,届时,阿婆再亲眼看着你们成亲,就放心了。”

李遂安红了眼眶:“阿婆,我不想嫁给纪王!”

义阳大长公主:“以后,你会明白我的苦心。”

……

五万人不是一个小数目,人员加上辎重,注定他们不可能快马加鞭,三两日就抵达岭南,但因着广州府失陷,岭南五府经略使被杀,行军速度也不会慢到哪里去。

贺湛一路上兴致勃勃,他的身体已习惯这种长途跋涉,不以为苦,反能苦中作乐。眼看即将抵达洪州,他忍不住诗兴大发,吟诵道:“莫愁前路无知己……”

“贺家五郎狗不理。”旁边一骑漫不经心接道。

贺湛还未反应,后面听见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见贺湛回头,对方忙将笑声改成咳嗽声。

“我、我喉咙痒!”为表示自己没说谎,他还故意清清嗓子,用力咳嗽了几声。

这清嗓子的不是旁人,正是贺融他们的老熟人,前房州刺史谭今。

在谭今身后,还有一骑,与贺融他们同样熟识,则是谭今的老搭档周翊。

当年竹山之围一战,谭今拼上自己的前程性命,配合贺家一家子,死守竹山,最后终于等到援兵,他也从此踏上青云之路,很快就顶替了司马匀的位置,被擢升为房州刺史。

说起谭今此人,他才能不过中等,但有一项长处,就是为人懂得变通,很会审时度势,不似一般迂腐之辈,而他身边也有一位好幕僚,不仅足智多谋,最重要是对恩主忠义双全,立功之后,贺泰原是想请先帝给周翊也封个县令之类,以彰朝廷恩德,但周翊居然拒绝了,说谭今对他有知遇之恩,自己不能得了功劳就弃谭今于不顾,先帝知道之后,也没有强人所难,反而赞赏周翊所为,将他破格提拔为房州主簿,让这两人不必分开。

这些年,谭今在房州刺史任上颇有政声,贺融知道,这一切离不开周翊的辅佐,没有周翊,谭今很可能到现在都还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县令;而没有谭今,周翊也很可能不会有人愿意如此毫无保留地信任赏识,至今依旧郁郁不得志。

他一直留意谭今的表现,见他已经在刺史任上磨炼得差不多,这次南下平乱,就向嘉祐帝提出请求,让谭今他们跟着大军南下,嘉祐帝也还记得这两个人,自然不会不答应。

于是谭今和周翊就出现在这里,当然,他们身上的官职,也已经不是房州刺史和房州主簿,而是兵部侍郎与兵部员外郎。

在本朝,兵部侍郎的品阶与中州刺史相同,但在中央跟在地方为官,这差别就大了去了,谭今这种任命,明为平调,实则升迁,是大大的提拔之举。

不过也没多少人羡慕他,毕竟刚上任就要远赴南夷那等瘴疠横行之地,而非在京城享福,这侍郎的福,也得有命回来享才行,多少官员去了岭南,因水土不服染上疾病,英年早逝的更大有人在。

谭今生性小富即安,接到任命之后还有过犹豫,心想要不要辞官回去种田算了,万一在岭南染上什么疟疾,丢了小命,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结果被周翊指着鼻子骂了一顿,这才打消念头。

如今他跟在两位殿下身后前往岭南,累是累了些,但他们随行有太医,还有早就准备好的草药,就地休整时,安王就下令士兵们以营为单位生火烧柴熬制草药,每人一碗喝下去,这一路过来,得病的人居然寥寥无几。谭今这才觉得自己完全是杞人忧天了,以当年竹山之战时安王表现出来的谨慎细致,又怎么会没注意到这种细节?

此时听见自家三哥的埋汰,又听见谭今的笑声,贺湛没好气道:“我哪里狗不理了!”

贺融:“你这一路又是唱曲又是吟诗,嗓子都快嚎哑了,上回有条狗在路边听见了,立马扭头就跑,这不是狗不理是什么?”

上一篇:权杖 下一篇:忘忧

梦溪石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