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眉梢点花灯(381)

  他不知道宣稚埋伏了多少人在平南山,但殿前司可领兵马三十万之众,只取半数,也在陵王大军之上了。

  裴阑本就是为陵王召集而来的,打的是临阵叛将的主意,可是,宣稚把他要灭杀的敌兵都提前杀了,他该上哪儿效忠陛下去?到时候老皇帝秋后算账,他难道单凭一张嘴说自己没有帮着陵王造反吗?

  思来想去,他才想着是不是该半路折回来,救云浠于水火,顺便与怀集宣武的人马决一死战的。

  其实即使有了回来的念头,裴阑也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一来,他不知道云浠这边的战况如何,她是不是已经死了;更重要的是,怀集与宣武除了五万兵马,还有援军,反观自己,手上的兵马除了两万是自己的,另两万是云浠麾下忠勇部的,这些忠勇部的人本来就厌恶他,到时候打起来,听不听他号令还另说呢。

  回去救云浠也许会赔了性命,若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去垂恩宫,即便会遭昭元帝重罚,指不定能活着呢?

  裴阑原是犹豫不决,可关键之时,他又想起今日临行前,老太君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句“既为生死同盟,必当交付性命”,当下心一横,带兵折返回来。

  裴阑这个人虽不怎么样,但行军打仗还是有真本事的。

  他运气很好,在带兵回来的路上,遇上了赶来与怀集大军汇合的昭武校尉五千人,他看着自己士卒与敌方士卒身上一样的银甲,忽然心生一计,当下以迅雷之势斩了对面四千余人,留下百余活口,押着他们到了山端,命他们鸣角与怀集传信。

  怀集与宣武等人虽早接到裴阑或许叛变的消息,但因一直没与裴阑遇上,又担心这是翊卫司那边传来扰乱军心的假讯,所以并不很确定,加之前方的逻卒说前来集结的兵马是昭武校尉麾下的,因此卸了防备,误中裴阑的惑敌之计,一时间被杀得溃不成军。

  裴阑见怀集与宣武撤兵,并没有派人乘胜追击,他与程昶解释道:“此前陵王接到张岳被殿前司击溃的消息,已带着兵马往垂恩宫方向去了,眼下怀集与宣武大概是另择路去与陵王汇合,探不清对方虚实,我们最好不要贸然追,陵王万事留有后手,此前平南山西南的火药已经炸了一枚,不知哪里还埋着更多火药。殿下还是尽快与末将和明威将军赶去垂恩宫吧。”

  罗伏问:“陵王既然在山中埋了火药,那我们去垂恩宫的这一路上会不会遇上火药机关。”

  “这个不会。”云浠道,“陛下既先一步算到陵王会起兵,早已派兵驻守明隐寺与垂恩宫,只要我们不绕行,寺中山道,路上便是无碍的。”

  寺中火势已被大雨浇得倾颓不堪,他们一行人刚自鬼门关的火海里脱身,此刻行在雨中,只觉这雨是恩泽,谁也没有抬手去遮。

  程昶牵着云浠的手,走到半途,忽然顿住步子,朝夜雨如烟的山间看了一眼。

  云浠问:“三公子,你在看什么?”

  程昶与她笑了笑:“没什么。”

  那是垂恩宫后的一处陡崖,他在来明隐寺之前,仔细看过平南山的地图,这里的地势他都牢记于心。

  裴阑之军叛变,宣武张岳败退,宣稚率军二十万,看来陵王今日,败局已定了。

  可是,既然这样,他又带兵去垂恩宫干什么呢?

  他的脾气,应该是宁死也不服输的吧。

  裴阑说陵王万事留有后手。

  也许,垂恩宫后的那片陡崖才是他真正的后手吧。

  这样也好,世间因果有报,当初白云寺清风院,他逼他跌落万丈深渊,而今异地处之,竟该换他来尝这滋味了。

  第一五七章

  中夜时分, 山间雨势式微,陵王的人马与张岳汇合后, 在平南山西侧的弯谷稍歇了半刻。

  变故来得很快, 一个时辰前,军中先是传来裴阑叛变的消息, 尔后云浠带着忠勇部出现在明隐寺,与裴阑一起击溃了宣武与怀集的大军。听说他们还在兵乱当中救下了程昶。

  陵王得知程昶还活着,并不意外。

  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相信程昶的本事。

  早在罗复尤传信说昭元帝逼迫程昶留在问贤台后, 陵王便猜到他的父皇杀意已决。

  可不知怎么,他竟直觉程昶能够活下来,诚如他此前在白云寺的断崖,在皇城司的火海里存活下来一样,他这个人, 仿佛是有佛祖庇佑的。

  张岳大军是从平南山西北撤回来的, 他们在那里遇上了殿前司的禁卫军。

沉筱之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