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番外(125)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阅读记录

轩辕曜将三炷香稳稳地插入灵龛之上,耐着性子就是不回头看,淡淡道:“是谁重要么?朕金口玉言,朕说是谁,便是谁。”

那人仿佛噎了一下,刚想接着劝说,就听轩辕曜道:“朕要回宫了,你跪安吧。”

从头至尾,皇帝竟对他的真面目毫无好奇之心。

仍在踌躇间,轩辕曜扬声道:“守让,摆驾回宫。”

尽管无奈,那人还是恨恨地离去,徒留一阵风声。

轩辕曜坐在步辇上,看着大雪纷扬而下,对周俭昌道:“朕让殿中省以朕的名义施粥,你可去看过?”

“粥铺左近围得水泄不通,百姓均在叩谢陛下的恩德。”

“你知道朕想听的不是这个,”轩辕曜不耐道,“你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这些溜须拍马的毛病?”

周俭昌嘿嘿一笑,“筷子插入碗中不倒,捧到手中冒烟。”

“说的倒是好,只是朕怀疑是否每个粥铺都能做到。”轩辕曜看着白雪皑皑的宫城,“朕斋戒几日了?”

“陛下,今日是第六日了。”守让低声道。

轩辕曜沉吟,“将金吾卫大将军召来。”

第二日的大朝会,皇帝竟难得缺席了。贺鞅颇有几分不快地问,“皇帝何在?转眼就要及冠,怎么连大朝会都懈怠了?”

“大将军勿要急于嗔怪,”赵暲双手拢在袖中,不紧不慢道,“陛下昨夜决意徒步前去南郊,于圜丘祭天,今日五更便启程了,二十里路,怎么都得走上一两个时辰。”

“荒唐!”贺鞅冷笑一声,想不到小皇帝如今也会扭捏作态、蛊惑民心了,只是他却不知,手中无兵,任他就是矫揉造作得尧舜圣君般也是白搭。

赵暲淡淡看他一眼,不再作声。

“也罢,今日吏部与兵部分别有事启奏?”

吏部尚书赶紧上前,“今岁磨勘方罢,吏部依据等第对大小官吏或左迁或擢拔,名单在此,先前尚书省已阅过,请大将军和中书、门下过目。”

说罢,便呈上一本册子,贺鞅看也不看,便用了印,“既然尚书省看过,便这么定了。”

这几乎是视皇帝如无物,更是将中书令赵暲的脸面踩在脚下。

赵暲冷哼一声,吏部尚书将名单呈上,他一眼便看见贺熙华的名字位列首位,要调回京来做黄门侍郎——皇帝的近侍之臣,除了起居注官,无人比他离皇帝更近了。

贺鞅的打算已经非常明晰了,在镇压倭寇前调贺熙华回京,不愿让贺熙华立下大功,动摇贺熙朝在贺家的地位,同时利用贺熙华与皇帝共过患难的这一层关系,将他安置在皇帝左近,再图他用。

只可惜,皇帝若是听闻恐怕丝毫不会有掣肘之感,怕是会欣喜若狂吧?

轩辕曜一步步从大明宫向南而行,金吾卫寸步不离地贴身护卫,虽将东市及周遭各坊短暂清道,可沿街二楼早就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百姓,都想争睹龙颜。

“这是神仙吧,看一眼都能延年益寿呢。”

“老头子这辈子都未见过这么俊的后生!”

“完了完了,长安城多少女子从此春闺梦里换人了。”

轩辕曜对这些喧闹充耳不闻,只神色肃穆地迎着风雪,一步步往南郊走去。

走过朱雀大街,南出明德门,沿着午陛登上四层圜丘,整个长安尽收眼底。

此时的轩辕曜周身湿透,不知是雪水还是汗水,发上眉间皆是飞雪。

他并未理会企图上前的礼官,硬生生地在冰凉的汉白玉砖上跪了下来,惊得周遭乌压压跪了一片。

他恭恭敬敬地对着昊天上帝的神牌叩首,三拜九叩之后抬眼凝望着无尽苍穹,任凭风雪扑面。

“刘从愈如今正在江南,既然倭寇犯边,不如便请他调动江南水师前去迎敌。”兵部尚书仍在滔滔不绝。

“诶,雪停了!”不知是谁心不在焉向外张望,大声惊呼。

贺鞅一惊,向外一看——原本肆虐的风雪已然平息,密布的乌云缓缓散开,从裂缝中透出些许曦光,很快一轮红日冲破晦暗天际,将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下。

很快,整个长安城都在风传,皇帝诚感动天,不愧受命于天。

作者有话要说:唐代天坛叫做圜丘,四层,每层都有十二陛对应十二时辰,中间的午陛只有皇帝才能走。

所以长安十二时辰是真的 哈哈23333

第96章 第五章:一步一鬼

轩辕曜人还未走回大明宫,便被太后传召。

为表纯孝,轩辕曜还来不及将湿透的衮服换下,便急急忙忙地摆驾嘉寿殿。

贺太后见他,淡淡地免了礼,“虽是诚心祈福,可到底也要保重龙体,皇帝为何不将衣衫换了?”

“儿子担心母后久候,什么都顾不得便急匆匆地来了。”轩辕曜在下方凭几坐下,端起茶盏一饮而尽,此时方觉喉间如同火烧。穿着厚重衮服走了这许久路,饶是他年富力强,也有些支撑不住,疲乏得额上青筋直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