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风云(33)

作者:二点六一 阅读记录

第二天早上,曹氏族人聚集在曹家西场院,曹操站在高台上,朗声说:“-----目今黄巾在各地造乱,颍川、陈国等地破坏严重。官员被杀,粮仓被抢,各地大户庄院被焚烧。我现在组织五百人去洛阳,听任朝廷调派。国事为大,曹操远行,是为了报国。战火就要烧到我们谯城。曹族的安全是曹族人的责任,保护我们曹氏族人安全就全靠你们了。你们在家闲时勤练武功,农时勤耕抢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一旦战乱起,都拿起武器,听从安排。曹家农事由曹德负责,男丁训练由曹仁、曹洪负责。农事武事两相协调,视具体情况相调节。粮食生产是生命的保障,武事训练是家族安全的保障。我们曹家是谯城大族,曹家的安危关系谯城的安危,谯城的大事也是我们曹家的大事,做大事者顾全大局,不能争执一己之见,凡事相商,参考长者意见,既不能盲从,也不偏执,从实际需要出发。黄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人心团结,就能保得家族安全,保得谯城安全。你们保护家乡,我为朝廷护国,家事国事我们都要尽心尽责。曹操的荣耀就是曹氏族人的荣耀,曹族的安全就是曹操的安全-----”男儿有志在四方,曹操这一告别谯城,从此就开始了戎马倥偬的一生。

第16章 栾环要离婚

睢水从嵩山发源,先汇入黄河,再携带黄河水由西向东南,流经陈留郡、梁国、沛国等地。在陈留和沛国的交界处,官府的武装薄弱,黄巾军抢占了睢水两岸有利的地形,在陈留和梁国的交界处集结,焚烧了府衙,抢劫官仓,掳掠百姓财产。等官兵到达襄邑、己吾和宁陵时,黄巾军就沿着边界线向东北逃往济阴,向西南逃向陈国。陈留郡的襄邑、考城和圉县被破坏严重。官仓被抢劫,城郭被烧毁,百姓因无力反抗,有的外逃,有的投靠黄巾,留在城中的大多老弱妇幼。

黄巾军喜欢流动作战,破坏了一地,趁官兵赶来增援之前,转移到另一地。黄巾走后,襄邑城的秩序渐渐恢复,城郭重整,府衙重修。新任的县令出榜安民,招募新兵,训练义勇。黄巾造乱,虽然烧房抢劫,但并不毁坏农田。时值秋收,襄邑城外的庄稼地一片金黄,外出逃难的百姓络绎回乡,与亲人团聚,重整家园,抢收禾稻。这年的秋收后,百姓基本不要去逃荒,街市上就开始繁荣起来。

襄邑城西北有一处破败的大院子,这是襄邑的大族边府。大门前是通向雍丘的大道,道旁有一古树,夏季枝叶繁茂,可覆盖一两亩地,一到秋天,树叶干枯,随风一飘,可飞出几里地外。当地人说,门前大树荫庇,其家必出贵子,边家出了一个边让。边让少年得志,现在洛阳当官,确是边家贵子。但边让是家中独子,其母长年寡居。现在边家只有边母和栾环相伴居住。

边府占地十来亩,里面堂屋大厦,亭台楼阁,廊芜池馆都有。黄巾战乱后,墙垣坍塌,门窗败落,屋椽倒地,几进几出的大宅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家仆们有的外逃,有的在乱中丧生,丫环仆妇也大多逃的逃了,死的死了。

边母病重,栾环端水侍奉。边母说:“文礼在外,毫无音讯,难为你还在这里伴我受苦------”栾环说:“婆母,你歇一会儿。”边母干咳得声嘶力竭,哑声说:“边家门庭败落,我对不起边家啊!”这时屋外响起嘈杂声,边母说:“你去外面看看,同族人为何要相残啊。”栾环知道,那是边家族人逃难回来后,见边母病危,不能理事,到边家搬家当。几个族人正在拆梁搬瓦,见栾环出来,就说:“大家都有难处,相帮帮。你这屋里东西多没用处,再说文礼也不回来。指不定哪天你们就搬去京城享福了呢。”栾环说:“我们不搬走,就守在这里,等文礼回家。”另一个族人说:“文礼当大官了,还稀罕这老房子吗?都去住大屋哩。”族人们嘴里说着,手里干着。有一个下人与他们抢夺一根大木椽,被推倒地上,双方争吵起来。有族人过意不去过来劝说的,也有人喃喃呐呐边说边走的。这时只听得一声断喊:“我还没死呢,你们就这么急着-----咳咳咳------”声嘶力竭的干咳在安静下来的废墟上响起。边老夫人扶着一根断柱子,咳得弯下了腰。栾环赶紧过去扶住,只见地上有一滩血。栾环两腿发酸,几不能站立。几个族人忙过来帮忙,把老夫人扶回房间。老夫人已经两手软垂,鼻中仅有一丝生气,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只是不能发声,当天夜里就过世了。

襄邑城外来了一支部队,县衙里紧张起来,以为是黄巾流寇,组织了人马去打探,原来是曹操带领着部队经过这里。曹操见日头西斜,表示队伍要就地宿歇。那时朝廷的队伍经州过县,当地官府要提供军粮。县令说本县县小粮少,再说刚经历战乱,不能充分满足部队需要。曹操说但凡朝廷部队经过,当地理应充分供给,不能找理由推诿。县令说官仓刚修建,粮食还没储备,只能县里的大户先出粮。本县就边家最大,县令让曹操亲自去边家要军需。非常时期,非常措施,曹操能理解县令的难处,就让管粮官带人去边家,部队驻扎在城外空阔地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