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66)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看我题诗一首!”郑成功执笔挥毫,一首七言绝句片刻间跃然纸上,题目是《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郑成功此刻仿佛已身在南京城墙之上。

先锋舰队于七月初七抵达南京外围的观音门,七月十二全军才列阵完毕。这次行动可以说是迟缓的。即便如此,郑成功并未立即下令攻城。他在等清提督马进宝领兵归降。

镇江大阅兵已是十七日前的事,不足百公里的路程,郑军走了半个月之久。清军在此期间已做足了迎战准备。更别说总管华中行政和兵马大权的江南总督朗廷佐还是稀世之才。

朗廷佐虽是汉人,却非明军的降将。其家族久居辽东,父辈便在清军中建功无数。朗廷佐曾讨伐张献忠有功,从江西巡抚一路晋升到江南总督。

朗廷佐料到郑军会在南京城外安营扎寨,便提前安排外城居民悉数搬入城内,并将外城建筑烧毁殆尽。如此一来,郑军便无法就地征调物资。南京城内由满将哈哈穆管理。他严禁南京居民外出,断绝了内通郑军的渠道。

另一方面,朗廷佐向崇明、松江的两名提督求援。二人皆是朗佐廷的下属。崇明的梁化凤得令后立刻做增援准备,松江的马进宝却迟迟未响应,既不驰援,也不倒戈,大有坐山观虎斗之意。而郑成功却一直在企盼着他的加盟。

瓜州、镇江的大胜,让郑军上下视清军如草芥。不仅如此,在南京城外扎营过久,将士们早就生了厌烦之心,又不能每日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操练。于是军营里滋生了赌博。古往今来似乎皆是如此。下注时的侥幸、钱财上的输赢,逐渐消磨了将士们的战意。

据说当时郑军上下“好渔猎”。弯弓搭箭射杀野兔总比沉迷赌博好些,故而郑成功等高层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加以管束。将士外出垂钓、狩猎与放养无异,长久以往,只会军不成军。

“万万不可如此,还请严加管束!”林统云百般劝说。

“大战在即,趁此机会休息休息无可厚非。”郑成功的态度仍不紧不慢的。

郑成功虽在南京游学多年,却并非对这座城池的各个角落都了如指掌,例如神策门,他便不知晓。

神策门后来被称作“和平门”,此门直通南边的鼓楼大街,现今为中央路,故又被称作“中央门”。城门边就是玄武湖。

朗廷佐命人重新打开了这道古城门。他先是将堵门的砖块拆除,而后重新用砖块填满,但不用灰泥固定,如此便可出其不意地开门。城外的郑军根本没察觉这道门的存在。

郑军大营中,甘辉每日劝郑成功速攻,却得不到应允。郑成功确实有自己的打算,此时的他已陷入自我陶醉,不能自拔。

这日,林一祥喜气洋洋地造访帅帐。“等到了,等到了!”

“马进宝归降了?”郑成功一跃而起。

“大帅莫急,马进宝归降是迟早的事。这回是我军潜伏在南京城内的细作发来的情报。”林一祥的“大耳”抽动着,足见其兴奋之情。

“城内有何线报?”

“城内已粮草不济,难以持久了。”

“如此说来,南京城将逐日势衰,再无逆转之可能!”

若线报真实,郑军只要围城不攻,便可不费一兵一卒,等着清军开城投降了。想到此处,郑成功眉眼间的喜色再也掩盖不住了。

林一祥告退,旁听的林统云皱眉道:“太可疑了。”

“什么可疑?”郑成功问道。

“这条线报的真伪。江南首府,天下副都,怎么可能存粮不济?我军去年在从浙江沿海一路北伐,明摆就是要攻打南京,清军怎可能不提前备足粮草应敌?”林统云提出疑点,他怀疑这是敌军故意泄露的虚假情报。

“统云,你真是杞人忧天。”郑成功大笑道,“林一祥钻研间谍之道三十余年,从未失手过。他拍板的情报,岂能质疑?”

三十余年,这数字蒙蔽了郑成功的判断。林一祥确实早在郑芝龙时代就是郑家的首席眼线,三十年间少有失手。郑成功七岁那年回来时,“大耳”林一祥已奔波列国,替安平城收集情报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当年的郑家仅是海上霸主,还未觊觎天下。林一祥只需要确保情报能帮助郑家时刻把握天下大势即可,说白了,就是情报的“搬运工”。而两军交锋的情报战却事关存亡,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这是林一祥以往不曾接触的。林一祥自恃三十年谍报经验,太过自负了。

这时,甘辉带来了急报:“崇明提督梁化凤率兵前来驰援南京!”

“多少人?”

“约五千。”

“区区五千人,何足道哉,交给马进宝应付足以。”郑成功自信道。

“大帅便这般有把握?”甘辉质疑道。他根本不信任马进宝。

“我有十成把握。”郑成功眉心微微一抽,有些不耐烦。

“大帅真的打算围城,等清军投降?”甘辉再度质疑道。他一直奉行速战速决。

“再等等,若城内清军不识好歹,时机一到,我军自然会发动总攻。”

“何时?”甘辉追问。

“戒骄戒躁,不是诸位告诫本藩的吗?”郑成功笑道。

“末将拙见,还是尽量速战为妙。近来,我军之纪律越发不受管束了。”

“莫急,当务之急是死死封锁城池。”

封锁南京,断绝其粮道,南京必不攻自破。眼下,郑成功只想兵不血刃,夺下南京。

甘辉失望告退。林统云问道:“所谓‘时机’,莫非是二十三日?”

“知我者,统云也!”郑成功先是一惊,而后畅笑。

三十五年前的七月二十三,是郑成功在日本平户呱呱坠地的日子。

不妙!

林统云心里一凉。两军交战时,将纪念日作为时间节点是兵家大忌!南京城内不可能没人知晓郑成功的生辰,清军必然会在那日严加防备。郑军攻城若能出其不意,则事半功倍;若撞上对方严阵以待,损失必然惨重。

但这不只是作战上的失误,林统云还有更为担忧的事。

故意将决战之日选在自己生辰这天,郑成功的心态无疑是极其危险的!统帅都如此狂妄,麾下的士卒可想而知。这样的骄兵如何上阵克敌?

“统云,真不枉你我深交这么多年。”郑成功不由地赞扬好友的机智。但对林统云而言,这印证了他近来的不祥预感。

“就一定要选在这天吗?”林统云挣扎道。

“我知你心中忧虑。本藩之生辰,城内守军必有防备。即便如此,本藩也要强攻。这日乃大吉之日,我军必能凯旋!”郑成功眼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不容任何人质疑。

七月二十二,郑成功于自己的生辰前一日,将北伐军各部将领召集到岳庙山上的大营里,正式下令道:今日日落前,各营各就各位!明日天明,总攻南京!然而攻城之令刚下达,瓜州就传来了急报:“梁化凤已突破我军后防线!”

在场众将无不色变,有人怒吼道:“鼠辈马进宝!”

马进宝若有心投诚,岂能坐视崇明的梁化凤出兵增援南京?

在场的林一祥心虚地低下了头。

郑成功逞强道:“区区五千兵马,能奈我何?我军在南京门前列阵,等他来自寻死路!”

冷静想来,上回经崇明而不攻,实属失策。若郑成功能采纳甘辉之言,痛击梁化凤,一扫后方隐患,何至于此?但凡对崇明动了手,即便不胜,梁化凤也不至于率五千兵马前来驰援。

然而,郑成功心里没有一丝悔意,或者说,他已不懂何谓懊悔。在现在的郑成功眼里,自己的战略方针是完美无缺的。不过五千援军,怎奈我十万雄师?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