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67)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只有一点需要担心,若城内守军响应援军,蜂拥而出,届时郑军将有腹背受敌之危。

“传我帅令,城门若有一丝动静,立刻万箭齐发!”郑成功的这道军令掷地有声。

将领们匆忙赶回各自营地,将外出狩猎的士卒召回。无论如何先在城门外列下几道阵,将城门堵死了再说。部将们紧密关注着城门动向,不敢疏忽大意。仪凤门、正阳门、定淮门、汉西门(后更名为“旱西门”),郑军分批在各道城门前列阵,大气都不敢喘。十万人的视线全部集中在城门上。

二十二日正午,门前列阵的郑军仍迟迟没有等来攻城的号令,士卒们渐渐有些按捺不住了。就在这时,响彻天地的吼声从城外传来!将士们只道是别处城门已开,两军开始交锋了。部将高声喊道:“注视城门,不要分心!城门马上会有动静!”

守军要出城应敌,必然是各门同时出击,不可能分批行动。若有守军单独出击,十之八九是将领因慌乱提前行动了,既如此,其他城门的守军恐怕也会立马行动。各部将领的判断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远处传来的喊声不减反增,其中还混杂着“敌袭”“败阵”的哀号。将领们一惊,但又觉得自己多虑了。郑军在各道城门前重重列阵,即便敌军能抵挡住第一层箭阵,其后还有步兵阵、骑兵阵,怎么可能这么迅速地破了阵?

“敌军破阵了!敌军破阵了!”哀号声再次传来。

“快看,是八旗铁骑的旗帜!”

数以万计的八旗骑兵高举旗帜,突然现身城外。将士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前锋镇将领余新对下属怒吼道:“是哪道门的废物放清军出来了?”

“属、属下不知啊!”下属回应道。他们一心关注眼前城门的动静,根本无暇顾及其他,自然不知清军全部来自神策门。

正如前文所说,神策门是一道暗门,郑军只在现存的城门前布了阵,对神策门根本没有丝毫的防范。附近的士卒只听见一阵墙壁坍塌的声响,无数清军铁骑便出现在眼前,没有受到一根箭矢的干扰。

“竟、竟有此事?”前锋镇余新方寸大乱,在他眼里,这些敌军就是从地底冒出来的。回过神来,自己已深陷敌军的包围圈。

“骑马那人是贼兵前锋大将,生擒者重赏!”身披黑色甲胄的清军将领用手中马鞭指向余新。

“你说谁是贼兵?”面对敌将的叫阵,余新只能这样无力地还击,甚至已无力做出防守的架势。

“这究竟是什么妖术?”已是瓮中之鳖的余新不甘地大喊道,但身边已无人回应。就这样,离神策门最近的前锋镇余新部队几乎全盘崩溃。

片刻之后,清军阵中响起震耳的欢呼声:“崇明援军已至!”

这对郑军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梁化凤的援军恰好在此时抵达,虽只有五千兵马,却能发挥出数万大军的奇效。

郑军完全乱了阵脚。前锋余新遭生擒,中冲镇将领萧拱宸带残兵败将逃往长江。所幸郑成功所在的汉西门距神策门甚远,逃过一劫。

懊悔、不甘、愤恨,烧灼着郑成功的内心,他紧咬双唇,直至嘴角渗出殷红。更令他不可接受的是,他败得不明不白,只知敌军凭空出现在城外,搅乱了郑军阵脚,导致梁化凤能及时驰援。

毋庸置疑的惨败,郑成功现下能做的,唯有尽快收拾败局,将损失降到最低。

“各部整兵,撤至观音山!”郑成功下达了撤退令。

长江在南京以北绕了一个弯,此处有七里洲、八卦洲两处沙洲。观音山地处七里洲正对面,是长江上的要冲之一。

郑成功在游学南京期间经常攀登此山。此山地势深险,大军可藏身其中休养生息。当然,既是休养,便不是立竿见影之事。

败军撤退绝非易事。左提督翁天祐断后,郑军仓皇逃往观音山。郑成功将帅帐设在了山间的观音门。杨祖部队驻扎山顶,甘辉部队驻扎山间,林胜、陈魁部队驻扎山脚,右虎卫陈鹏则留在观音门,守护帅帐。

“明日将是背水一战!”郑成功吼道。他嗓音沙哑,正如他眼下的意志一般。

“这种时刻建立的战功是无价的!儿郎们,明日才是真正建功立业之日!”

郑成功不知疲惫地骑着马,在各营巡视、激励,甚至不惜哄骗士卒们,明日才是招讨大将军的生辰吉日。

一日喘息之机就好,就一日!

郑成功在心中祈盼着。重整旗鼓至少需要一日时间,只盼清军保守,愿意给一日喘息之机。他从戎数十年,还是头一回祈求敌军给机会。

凄凉的生辰之夜就这样迎来了黎明,清军终究还是没有遂了郑成功的心愿。准确来说,清军表面上似是给了郑军时间,但背地里却派大部队迂回到了观音山后方。

不仅如此,率领五万追兵的不是别人,而是引兵驰援、大破郑军的名将梁化凤。在其精妙的指挥下,清军只用了一晚,便在观音山脚下集结列阵。而且他列出的可不是寻常的包围阵型。

清军参谋以为梁化凤会将山脚团团围住,逐渐向山顶平推,但梁化凤否决道:“不可,如此只会徒增我军牺牲。”

“将军另有高见?”参谋问道。

“我军气势正盛,应趁势直接攻占山顶。须知军法有云,‘十丈十倍’。”

所谓“十丈十倍”,说的是,地处高十丈(约三十多米)的位置,便可匹敌十倍于己的敌军。假设交战双方各领兵一万,占据高处的一方要比低处的一方强出十倍。居高临下的优势,就是门外汉都知晓一二。

“将军高谋,属下佩服!”参谋赞道。

从山脚向上平推的战术固然万无一失,但一直将自己置身于较低的不利地形,损失必然惨重。但是若能将敌军逼至山顶,其结果只会是全军覆没。

“一切以保全将士性命为重。”梁化凤嘴上这般说,心里其实另有盘算。他想尽量放国姓爷逃出生天。

己方直攻山顶,自上而下,便给敌方留下了撤退的后路。届时败兵可乘长江上的兵船逃走。郑家的数百艘兵船仍完好地停泊在长江岸边,郑成功及麾下众将的家眷全都留在船上。

这日,林统云之妻淑媛登上甲板,眺望远方的陆地:陆面上黄沙四起,炮声、喊声不绝于耳,显然正在激战,只是不知谁胜谁负。

第28章 战败

梁化凤率五万清军一股脑冲向山顶,五万大军全力以赴,登顶不是难事。反观郑军,驻守在山顶的只有左先锋杨祖、前冲卫蓝衍部队,士卒们皆战意消沉。

清军来袭之前,郑成功给全队立下了“无军令,不许擅自出战”的大原则。以水师为核心的郑军有自成体系的号令系统,不容丝毫变通。若非严格秉持原则,郑军怕早已从内部瓦解。迄今为止,不知有多少部将因自作主张而人头落地。

负责驻守山顶的杨祖、杨正、姚国泰、蓝衍等将领在敌军来袭的紧急情势下,最先想到的不是御敌之策,而是如何向主帅通报。若是在海上,一面令旗便可传递军令,但在蜿蜒起伏的山间,郑家的号令系统便派不上用场了。

清军如山中猛兽一般嘶吼着,片刻便兵临郑军的山顶阵地。杨祖心急如焚,催问幕僚道:“本阵可有令旗?”

“从我军阵地无法看见‘观音门’!”幕僚答道。

“那还不速派传令兵去本阵请令?”敌军已在阵前磨刀霍霍,杨祖还在纠结于郑成功的号令。

山顶上的将领或许是消沉、或许是疏忽,他们无不坚信清军会采取保守的平推战术,还想着等山下有了异动,再着手准备迎战。没想到清军根本不在山脚、山间停留,而是如暴风骤雨般直扑山顶。

清军的咆哮和郑军的哀号声宛如来自阿鼻地狱的叫唤,随风传至郑成功所在的观音门本阵。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