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68)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报!敌军突袭山顶!”这是斥候传来的第一报。

郑成功乍听此报,还以为是误报,但随风传来的“阿鼻叫唤”表明,事态并不简单。保险起见,他还是率右虎卫陈鹏和右冲镇万禄带兵前去驰援。

此刻的郑成功身心倦怠,恨不能嘶声怒吼一番:怎会如此啊!

若战败于此,数十年的努力功亏一篑不说,复兴大明王朝的愿望更是化作泡影。云南永历帝连郑成功的面都未曾见过,又是任命他为招讨大将军,又是赐封他为延平郡王,恩宠无限,这是为何?永历帝之所以还能称“帝”,一来是因天下之大,容其抗争;二来,不正是因为大明还有郑成功吗?

郑成功必能匡扶我汉家王朝!不仅是永历帝,世人都对他抱有如此期待。

可天下无敌的国姓爷郑成功,今日要惨败于此。

郑成功身披甲胄,失魂落魄地伫立在观音门前,耳边是一通又一通的噩耗:“山顶军情告急,蓝衍将军战死!”

“杨祖、杨正、姚国泰三位将领难抵敌军,正在后撤。”

“清军占领山顶,正在进攻甘辉、张英二军!”

“张英将军战死!”

面对接踵而至的噩耗,在场幕僚如念经一般窃窃私语,郑成功却一言不发,仿佛全然未听见。

传令兵汇报了张英的死讯后,跪地不起,显然在等待主帅回应。郑成功能猜出他在等什么回应。

负责山间驻防的将领有两名,其一是战死的张英,另一个就是郑成功的头号心腹甘辉。传令兵是在等郑成功询问甘辉的情况。不问便不答,足见情况不容乐观,但郑成功依旧沉默。

“中提督甘辉遇袭……”传令兵小心翼翼道。

郑成功仍然没给出任何反应,甚至神情都没有丝毫波动。传令兵只能如履薄冰地汇报了甘辉被俘的情形:“甘将军本可趁乱脱身,但他突然振臂高呼‘甘国公在此’,吸引了大批敌军,使得其他将士们得以逃脱……”

郑成功的神情终于有了变化,他咬着牙,仍一声不吭。

传令兵继续道:“甘将军已决心赴死,但清军不肯成全他战死沙场的心愿……”

“闭嘴!你给我滚!”郑成功发出怒吼。得知甘辉慷慨赴死,让他万分煎熬。他不愿接受其被生擒受辱的事实。

甘辉之勇,名震天下。他若在战场上自报家门,敌军岂会放过?甘辉牺牲自我,为的是让更多将士逃出去。不必传令兵细说,郑成功都能猜到。

甘辉,永别了……

甘辉被俘,郑成功不得不承认郑军这次彻底败了,没有任何起死回生的余地。终于,他下达了撤兵令:“全军撤退!本藩不管尔等用什么方法,撤回长江!在镇江集合!”

水路也好,陆路也罢,最终能抵达镇江便好……郑成功打算在镇江收拾残兵。镇江还有冯澄世、周全斌、黄昭等负责镇守后方的将领,有完整的部队,纵然清军乘胜追击,也无法轻易突破这条防线。

此次撤退,黄安、吴豪二将之活跃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抵挡了追击敌舰的炮火,护郑成功顺利返回旗舰。

“今日是国姓爷生辰吉日……”董氏在郑成功身边安静道。她遇事总是格外冷静,这一点郑成功向来不喜。例如先前郑母逝世时,妻子的冷静就让郑成功无名火起。但面对此次惨败,这份冷静就显得弥足珍贵。

“是啊。拿酒来,本藩想喝两杯。”郑成功叹道。

“自酌吗?”董氏问道。郑成功没回答。

“我作陪。”一旁的林统云插嘴道。

“有统云作陪便好,眼下本藩不想和其他将军说话。来,坐。”郑成功言罢,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累了,太累了。”

郑成功寻常可不会以软弱示人。林统云为其斟酒,安慰道:“人生在世,总会有累的时候。偶尔随性而为,在人前示弱,何尝不是解脱……”

“依你之言,本藩不够随性?”郑成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并非你不愿随性,而是生来就不能随性。”林统云答道。郑成功从不允许自己随心而动。他明明是中日混血,却不得不将“复兴明室”喊得比任何一个汉人都要响亮。

“本藩若随性而为,岂能率领这十万大军,怕是早就跟随我父,向满人皇帝下跪了。”

“何必固执于一条道路。”

“本藩眼前只有这条路,再无其他了。别只顾说,喝些。”郑成功亲手为好友斟满酒。

林统云轻轻抿了一口,皱眉道:“此酒下肚,好似灼烧五脏六腑,像是我家乡长崎所产。”

“本藩七岁离日,不知日本酒是什么滋味。”

“你想过回日本看看吗?”

“我倒一直想故地重游,再看一眼平户……”

“这有何难?我陪你一起便是。”

“真就这般随性吗?”郑成功落寞地笑了。

“世间之道千千万,你如能悟到这点就好。”

“你想劝我去各地看看,放宽视野。放心,我眼下虽身心俱疲,但眼光所至,却比以往都要广阔许多。”

两人秉烛夜谈,无主从之别,地位高低,仿佛回到了在平户的沙滩上你追我赶的童年,壶中美酒不知添了多少轮。两人的妻子静静地在一旁伺候。她们知道,这场酒宴只属于这对交心的挚友,再容不下其他人。

深夜,远方传来连天炮声,郑成功不禁放下酒杯,茫然道:“是啊,战争还未结束。”

或许是断后的黄安、吴豪正在炮击追杀而来的敌船。

“暂时将战事抛诸脑后如何?”林统云道。

“做不到啊,甘辉眼下还生死不明。”郑成功仰望漫天的繁星。原本阴霾的天空在郑军败局已定的那一刻,竟奇迹般地转晴了。

如心有灵犀一般,此刻身陷清营的甘辉也仰望着繁星,心系国姓爷的安危。身旁的清军正偷偷饮酒,欢声笑语。其中一个士卒看不过眼,呵斥道:“军营里严禁饮酒,你们别太出格了!”

“喝杯庆功酒而已。”

“违反军纪,小心你的皮!”

“怎么会,咱可打了胜仗,大将军不会怪罪的。”

“可国姓爷跑了!大将军心里可不怎么高兴?”

“别急火,俺不喝了便是。”

士卒们的争吵一五一十地落在了甘辉的耳朵里,他如释重负。国姓爷逃出去了。若眼前有一信使能替自己给国姓爷传个话,他会这般劝说:事到如今,北伐已无从谈起,大帅可退而争两广、云南,占据西南,再和满洲皇帝争夺天下。

还有一言,他不忍心说,却不得不说:此次战败,国姓爷您该负主要责任!

郑成功不顾形势,强行北伐,有意气用事之嫌。

最后,甘辉担忧起郑成功尚未痊愈的病,在心中向繁星祈盼:上天有眼,只求国姓爷能福享百年。

清军诚心祈盼勇将甘辉能归降。他们甚至卸去对其的禁锢,以贵客之礼待之。

“甘将军之智勇,痛哉,惜哉!”清军总督郎廷佐在其面前做痛心疾首状。

“何惜之有?”甘辉早就看穿了对方的企图,似笑非笑道。

“如此智勇,用于祸乱天下,而非安定天下,于世间而言岂非痛惜?”

“此言大谬!甘某为天下之大义已用尽智勇,如今只剩这具垂老残躯。甘某只求总督枭去甘辉之首,成全甘某之大义!”甘辉慷慨陈词道。

清军不死心,派降将余新来劝降。甘辉怒斥余新道:“余新小儿,此次战败皆拜你所赐,你竟然还有颜面劝我投敌,无耻至极!”

自那之后,甘辉便滴水不进。清军百般劝降无果,最终还是成全了甘辉的义节。

观音山惨败的翌日,即七月二十四,国姓爷集结残兵于镇江,确认了伤亡情况。没能现身镇江,或战死或失踪的主将如下:

中提督 甘辉

左武卫 林胜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