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骗到缅北的那些年(302)

作者:破金 阅读记录

“这东掸邦是打算就此收手,还是趁机大举进攻勐能,这很重要,关系到咱们应该怎么部署。”

这俩人说完,我冲电话里问了一句:“勐冒那边什么情况?”

央荣的回答很简单:“百废待兴。”

“我依然维持着军管,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就连包有粮的儿子都来不及审。”

“勐冒现在什么都缺,缺人、缺钱、缺主心骨,完全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

这时,整个房间内,所有人都看向了我。

而我,在此时却看向了佤邦头人:“头人,说说你的看法。”

“我就别说了吧……毕竟刚上任,自己那一摊还没熟悉……”

半布拉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就别客气了,受命于大厦将倾,还救了咱们许爷的命,就算说错了也不会有人怪你的。”

佤邦头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故意表现的很实诚,说道:“要不我和邦康的佤族的头人联络一下?”

“东掸邦要是真想打勐能,其中所需要运输的物资不可能都让军队搬扛吧?”

“得雇向导吧?”

“佤族人一动,头人必然会得到消息。”

“我和邦康得佤族头人关系不错,当初也有不少生意往来,假如咱们无法从东掸邦高层得到情报,能不能通过底层动态来判断东掸邦的行动?”

“若是佤族被大批调动了,那东掸邦必然是要进攻勐能,他们嘴上不管说什么都是假的;要是佤族人一个没动,东掸邦也没雇人,他们就算喊破了嗓子,那也是吓唬人。”

那一秒,我总算找到了一个能帮上忙的助力,总算是有一摊不用自己操心了,转头看向了半布拉:“拨款!”

然后看向了佤族头人:“和你朋友说,我们勐能愿意为每条消息付钱,用一万美元到十万美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东掸邦入主邦康后的每一条动态,根据动态的严重性付款。”

头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达棒,钱就算了,既然他是邦康的佤族头人,想必这些钱也没办法打动他……我倒是听说啊……”

他不好意思的咽了口唾沫:“他对咱勐能村寨里的货特别感兴趣,能不能给个许诺,只要东掸邦不进攻勐能,从今天开始所有东掸邦的货都由他代理?”

我饶有深意的看了这位佤族头人一眼,这时候究竟是他想要村寨里的货还是人家想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谁能在这场战争里下足够大的本钱。

“我不同意。”偏偏我反其道而行之,而后起身,笑盈盈的看着佤族头人说道:“这件事太大,大到没有自己人参与我不放心,除非他同意愿意和你一起经营东掸邦的渠道。”

下一秒,半布拉和老鹞鹰眼睛都红了!

这是多大一笔钱他们谁心里没有算计?

这相当于把整个东掸邦的独家市场交给了两个佤族头人,这笔收入,将会是在勐能玩散货的老鹞鹰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可我付出的是钱么?

我买的是命!

“哎,不过咱们先说好,你们吃肉好歹也得给自己兄弟留碗汤,运输上的事,可不能给老鹞鹰和半布拉绕过去。”

我这句话说完,那哥俩冲着我马上抱拳:“多谢许爷!”

我的一句话,让勐能权贵尽露欢笑,可这点东西对我来说,偏偏又是那么微不足道……

可这个世界不就是这样么?

也许你视若生命的尊严,不过就是人家高层次人的一句话而已;也许你视若珍宝的女人,不过就是人家并不珍惜的双马尾加速器;你以为付出全部努力才能得到的财富,很可能就是人家去夜场的一次消费……

这个该死的世界什么时候公平过?

什么时候!

第356章 真正的百废待兴

佤邦的时代在落幕之前,我做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在治安营展开了佤族新兵的训练,并且让大黑他们着重培养几个熟悉地形的、战斗力强悍的给央荣送过去,这样,我才从西亚人那儿订购的单兵装备就能用得上了;

第二,我在勐能成立一个全新的独立部门,让女老师招来十几名专门学习法律的同学共同掌管,我并不参与其中,名曰——肃正局。

这个肃正局是干嘛的呢?首先,核对警察局递交的所有案件,并对案件进行复审,将已经可以结案的案件交给司法委准备宣判;其次,反贪,因为他的存在,彻底将警察局、司法委分割开,实施三权分立。

而且,对肃正局人员补充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要好家世,在缅北没有一个好家世你可能连书都读不上,剩下的才是好人品。

肃正局的成立给勐能司法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在这个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检方机构’的地区,司法委好几次都因为权力设定不清晰差点没和肃正局打起来,我,却恰巧在此时从中调解。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勐能发生什么案件之后,会由警察局进行侦破和抓捕,再交由肃正局复审,最终由司法委做出裁决。

至于相关法律,则完全交给了几个在仰光终身研究法律的老学究,他们拿出具体的章程后,再由警察局、肃正局、司法委三方根据勐能、勐冒两地民族特色、战争环境进行整改。

在此期间,我的办公室桌案上堆积着本人这辈子都未曾见过的如山卷宗,哪怕已经有专人将卷宗里的缅语翻译成了汉字,我依然看的头皮发麻。

最后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将卷宗一撇,爱几把怎么地怎么地吧,什么时候出问题了什么时候解决,我可懒得在这儿逐字逐句的去扣。

对,相比于雍正那种勤勉的帝王来说,我懒得几乎和万历一样,我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酷吏,甚至还需要一个商鞅、一个张居正……

好在如今的勐能百姓对于‘权力意识’的认知还很低,有点像是咱们国家六十年代的百姓,秉承着‘毕生不入官门’的思想,也让我落得了一身清闲。

只是,我真怕勐能发展得太快,要是按照现在的速度,等老百姓对‘权力意识’的认知达到八十年代水平,我估计就得忙得连喘口气儿的时间都没有。

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日子,还真就照这想法来的。

向来不互通的勐能和勐冒通车了,在我看来这不过就是两地百姓来回走动走动,看看亲戚,不应该对两座县城的统治造成任何影响才对……

可两县通车这件事刚一做成,从勐冒到勐能的汽车站就每天堆满了人!

理由是,在解决了战争问题的情况下,两县通车直接盘活了周遭所有村寨、城镇,小商贩们就像发现了商机一样开始从山里源源不断的往外运货,什么野生蘑菇、竹笋,野物穿山甲、鳄鱼,上百年的黄花梨、沉香木……对,央荣打电话来说,真有人扛着一整根木头来挤车的……因为,安全。

两辆绿皮车装着满满两台车的士兵护送一台大巴,并且沿山对所有隐藏势力进行清剿,要彻底清空勐冒周边所有小势力范畴的情况下,能不安全么?

老百姓一旦有了安全的环境,第一个想法就是挣钱,这玩意儿你拦都拦不住,几乎是大山里有什么就往外搬什么,全都疯了似的开始倒腾了起来。

他们这一动,竟然在勐能形成了一个偌大的市场,凡是咱们这边被禁止的,那勐能都是玩了命的往过送,谁不知道只要送过边境线就能大赚一笔啊?更何况勐能还有自成体系的老烟枪和鱼头在接生意……

我完全无法想象勐冒这五军交汇的多势力复杂环境下到底给民间憋成了什么样,央荣和我说几乎就在勐冒与勐能通车的第二天,勐冒就彻底人满为患了。因为勐冒是我老许的地头,而勐能,能直接出境!

如此一来算是彻底给老烟枪忙迷糊了,最高峰时期,带这些玩意儿钻山运货一天能走三趟!

上一篇:回档06 下一篇:看病吗,男朋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