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旧时光/玛丽苏病例报告(141)

余婷婷笑嘻嘻地指着他的耳朵说,二舅,你耳根子真软。

余玲玲笑了,余周周也觉得很有趣,却不小心看到舅妈变色的脸和外婆的苦笑。

“我先出去抽根烟,周周你好好看着输液瓶。”他又唠叨了一遍,就拿起外套站起身出了门。

周周坐在椅子边看着外婆安详的睡脸,轻轻地叹了口气。

外婆,你不要生病太久,一定要尽快好起来。

因为久病床前无孝子。

14岁的余周周,已经学会了幼稚而婉转的刻薄。

------------------------------------------------------

外婆生病的这件事情,她一直叙叙地讲给陈桉。从细碎的拌嘴到每一次争吵,家长里短的评判挑理。有时候她会觉得在一个“外人”面前这样揭自家人的短是很难为情的,然而那个过年时候还颇为和睦的大家庭浮现出背后的斑斑点点,让尚且不能淡然地平视“大人”的余周周心头忧虑重重,她只能在写给陈桉的信里面讲述这些,让所有的阴郁都从笔端流泻出去。

信里面不再只有只言片语的感慨,她要尽量详细地梳理清楚来龙去脉,好像这样就能搞清楚,究竟谁才是对的。

比如三舅妈强烈反对轮岗,一再坚持请保姆或者护工照顾,而大舅则认为这么多子女都有手有脚却非要外人来照顾,这传出去简直是笑话。

比如二舅妈担心因为大舅家的余乔是唯一的孙子,所以房子的归属最终会落到他身上。

比如妈妈很反感二舅妈临阵脱逃找工作的行为,认为他们一家三口是外婆家的常住民,外婆还一手把余玲玲带大,出去找那几百块钱工资的工作,还不如不雇佣外人,而是大家每个月付给二舅妈工钱;但二舅却回护着妻子,认为这是性质不同的事情——至于哪里性质不同,他们从来没有吵出个结果。

比如……

“陈桉,他们再吵下去,我觉得我都憔悴了。”

恩,就是这个词,连疲惫都不足以形容。就是憔悴。

终于外婆情况好了很多,神智清明,只是行动不便,仍然需要卧床。余周周一直不知道那些里里外外压抑着的争吵声究竟有多少传入了昏睡中的外婆耳朵里面,但是外婆脸上是一贯的平静,她靠在床头的软垫上,在腰后塞上软枕头,把儿女都叫到面前,对于他们的争执,她只字未提。

“请个护工过来吧,人家比较专业,也省得耽误你们的时间,我不想拖累你们。”

“妈,这怎么能叫拖累?”大舅的脸更黑了,“不管外人怎么专业,也不可能有自己儿女伺候得尽心尽力。万一再摊上不干活又欺负老人的那种……”

余周周看到三舅妈匆忙想要反驳的表情,在心里对大舅的提议打了个叉。

“我还能说能动呢,眼睛也还能看得见,又不是老年痴呆,怎么可能被欺负?”外婆朝大舅微笑了一下,然后敛起笑意继续说,“我离死还有段日子呢。”

最后那句话很轻,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神色复杂。

“你爸留下的钱,和我自己手里的钱,还有退休工资和养老保险,应该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用不着你们往里贴钱,大不了,还有房子呢。”

那天外婆没有说很多话,可是说完了却是一副非常疲惫的样子。她重新躺下去,大人们神色各异地退出了房间。余周周一直觉得外婆的话里面充满了各种弦外之音,但是她听不懂。

“陈桉,可是有一点我是明白的。”

“我觉得,外婆在用遗产牵制他们。”

“我一直特别崇拜外婆。”

“可是现在我觉得她很可怜。自己养大的儿女,最后却要用这种方式才能让他们消停地听话。看样子是家长的威严,可是实际上却那么无力。付出最多的父母,却最悲哀。子女欠父母,又被自己的子女所亏欠……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这样转圈欠账,生生不息。”

“所以她养了这些孩子,究竟为什么?如果我们能早一步知道这条路最终能够会通向这样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还要走下去?”

余周周停下笔,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好像有些愤怒和躁动的种子在她一向懂事平静的内心萌发,挣扎着破土。

成长是这样一个模仿与拒绝模仿的过程。

她从同龄人身上看到此时此刻的自己,从陈桉和妈妈的身上选择自己未来想要成为或者拒绝成为的人,然而最终,却只能在谷爷爷和外婆身上看到同样的死亡与无能为力。

外婆的眼皮动了动,醒了过来。

上一篇:登天的感觉 下一篇:我们

八月长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