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侯君(32)

作者:蝴蝶seba 阅读记录

「幽州在燕云最西,华州离我们可远了。叩开雁回关,之后就是一马平川,可以一直杀到黄河,和京城遥遥相对了。再说…」她苦笑,「我们还真没打过大仗。最少是万人以上的大仗…咱们都没打过。」

阿史那默然。他是个出色的黑鸱,擅长侦查隐藏,搞暗杀突袭有一套,但战场上却被怕死的北蛮主子当成亲兵。亲临数万人的大仗…他的确没有这种经验。

「我懂了,他们这是抢功来着。」阿史那领悟过来,冷笑两声,「他们以为自己是谁?楚屠?」

商议了半天,事实上没有更好的结论。这时代的燕云十六州和另一个时空不太相同,规模大得多,沿着边境,像是个巨大的楔子,从西而东,斜斜的插入北蛮和西域的交接处。

华州更是重中之重,楚王准备围歼北蛮子主力时,就改驻守华州。之后他和顺的改往蜀中开府建衙,只要求华州的知军决不能动。

现在,却换了个吃惯荔枝的银样镴枪头。

「现在,只能祈祷了。」李瑞忧心忡忡的说,「希望长了翅膀的流言,能让京城哪个有风骨有远见的达官贵人知晓,让皇帝心底有数吧…」

从某方面来说,李瑞的愿望达成了。「流言」果然传入馥亲王的耳中,又有超过数量太过巨大的毛皮量辅证…听说,安北知军樊和馥亲王交情甚好,说不定也去求证了…

于是这个跛腿亲王亲自上阵,直达天听了。

可是后续却不太妙。正为新法收尾的翼帝,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边关的坏消息,何况只是臆测…疑心病很重的翼帝对自己的儿女特别严厉,在朝的文官直斥穷兵黩武,坚持只是蛮夷无食,规模很小的打草谷,打够了,「贼当自去」,甚至建议朝廷对北蛮赈灾,以德服人云云。最后馥亲王倒是辩倒了当朝首相,但首相气得厥过去,馥亲王被罚站了一天一夜,饬令回家闭门思过。

至于她的警告,当然也就没有人理睬了。

结果,长庆十一年,注定是大燕的灾厄之年。也不是像大燕君臣想象的,规模很小打草谷。

能够聪明到先和大燕换取春天粮食的北蛮子毕竟是少数,而从北蛮草原一直到关中的春雨,是历年来最稀少的。好不容易熬过雪灾的北蛮子,又面临了春草不足、饥荒不已的窘境。

北蛮大可汗当机立断,向西域已将对北蛮称臣的小国高昌,打劫了一批粮草,用这个做基础,南寇边关。已经从部落制走入封建社会的北蛮轻而易举的集结了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华州,急叩雁回关,群龙无首的情形下,雁回关陷落,燕云震动,华州岌岌可危。

但梁恒居然没被惩处…因为他以「天时恶劣、行路艰难」,直到雁回关陷落,还在半路上晃悠,尚未抵达华州呢。

等消息到了翼帝案前,还是已然建国的北蛮派来使者,君臣才知道雁回关已经不姓慕容了。现在还在打生打死,没有南下,使者是说北蛮饥馑无奈,愿献关乞和…粮食么,堂堂天朝上国,当然也得意思意思一下。

事实上是,安北知军樊和领着附近几州知军,跨州作战,死缠烂打的阻住了北蛮子进主中原的意图。

慌了手脚的翼帝,终于不淡定了。但重文轻武这么多年,终于出现了严重的恶果。在北蛮使者强大的金钱攻势下,举朝文官几乎都赞成议和「赈灾」,原本只是文官嘴花花的「以德服人」的构想,立刻变成了现实。

翼帝甚至很「体贴」的没有动用燕云诸军屯的储粮,而向京城四周征粮,一时之间,京畿粮价飞涨得可怕。翼帝却只求赶紧打发了北蛮子,给了一个天文数字的粮草。

这是个很坏的开头,让全燕云诸军哗然,几乎闹起军变。大燕立国三百余年,就算曾经出现迟暮之气,但有一点上承汉武,决不可撼,这是边关诸军的魂魄和气节所在。

犯大燕者,虽远必诛!没有妥协、没有和亲,只有一个字,打!

雁回关是陷落了,但华州并没有尽失,没瞧见燕云诸军正在打死打活的硬要打回来吗?朝廷却败坏了三百余年的气节,屈膝和谈!

焦头烂额的翼帝没空理这些粗鲁军汉,直接发给兵部处理。那个完全不晓军事的兵部尚书,自以为聪明的将燕云诸路军队,胡乱的互调一通,使「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成了。反正领军的跟大头兵不熟,上下不能勾结,军变就闹不起来。他觉得这是个高明的主意,事实上是将大燕往悬崖边更推进了一步。

但长庆十一年的灾难,却没有因为北蛮退出关外而花钱消灾。干旱的春天才过去没多久,关中掀起百年难见的蝗灾,赤地千里。而这场恐怖蝗灾的结尾,却是结束在更大的灾难──仲夏暴起连月豪雨,黄河溃堤,将幸存的蝗虫逼得北飞,一路肆虐到北蛮草原,彻底恢复生机,蹂躏了好不容易才抢饱肚子的北蛮子。

当真应验了馥亲王哀哀上告的话语:「天灾若至,蛮饱腹而燕民饥死。」

焦头烂额之余,恼羞成怒的翼帝虽然把火泄在馥亲王身上,心底也明白事态已经恶化到难以控制了。安抚灾民之余,她也明白,今年妥协,总不能年年妥协…再多的家底也折腾不了几年。

虽然很肉痛好不容易丰盈起来的家底,她还是下诏给「天子之剑」,她忌惮却也唯一信赖的军神楚王。

楚王痛快的应诏,并且上表表示,他一走蜀中虚空,所以要先让回纥知道点厉害,预计初春至边关统帅诸军。

翼帝终于放心了…却没放心太久。

长庆十二年春,北蛮使者入京,要求大燕再次赈灾,不然要自己南下来取…因为长庆十一年冬天的雪灾更胜前年。原本这么无礼的要求,信心满满的翼帝打算拒绝…

但是另一个更令她震惊的消息传来了!

封在蜀地永镇的「天子之剑」楚王,在驱逐西北回纥的入侵时旧伤复发,不幸殒落,燕朝痛失护国军神。

翼帝傻了。她现在才知道,不管她多猜忌、将楚王封得多远,在内心深处,她唯一信赖的武将,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皇兄…

她能找出几个她信赖的将领…但都太年轻。敏于内政讷于军事的缺点终于曝露出来,她苦涩的咽下重文轻武的后果。

所以,她采纳了首辅的建议,再次议和「赈灾」。并且基于对武人的恐惧,将蜀军尽调入京,让兵部尚书使「巧计」,扣留软禁了楚王遗留下来的骄悍将属。

至此,大燕渐有糜烂之势。因为,长庆十二年,又再次的千里大旱。而两次对北蛮子「赈灾」,好不容易动完内政大手术积攒下来的一点家底,也折腾的差不多了。反而真正需要赈灾的大燕百姓强度不足。

于是,饥饿的百姓民变四起,水土不服又被扣留将领、吝刻军饷的蜀军被派去剿匪,往往与民变军合流…

宛如惊弓之鸟的翼帝,更疑神疑鬼,彻底猜忌手握军权的将帅,多有制肘。

像是这样还不够似的,长庆十二年冬,北蛮子连续遭到第三年强烈雪灾,范围之广,甚至连西域都被涵盖了数国。

游牧民族的抗灾力,至此彻底被打垮了。果决的北蛮大可汗,神速的攻陷了高昌,抢夺了高昌最后一点粮食,甚至连人口都没放过,活生生把人当作军粮,并且集起大军,意图灭燕。

三年的雪灾,已经折腾完了他们最后的种马种羊,西域诸国都贫瘠,养不起北蛮子众多人口…只有南方富庶得流油的大燕,才是他们唯一的生路!

很悲惨的是,直到这个时候,大燕还不知道北蛮建国已久,对于国号为韩的蛮夷嗤之以鼻。只知道饥寒交迫的北蛮子,发疯似的团结起来大寇边关,燕云似乎处处烽火…

大燕为之震荡!

梁恒所守的雁回关,这次再也不能推群龙无首了…却还是一战而溃。但溃败的缘故非常搞笑…因为梁恒放弃坚关高墙的优势,出关野战,以燕人的短处,试图撼动饥饿得吃人肉的北蛮铁骑,下场当然是非常悲惨…

上一篇:亚马逊女王 下一篇:妖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