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116)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通过开会秦月了解到,这家企业在世界上因其精明能干而著称。很多的船厂或者供应商接了他们的订单之后都会赔钱,因为他们在签合同之前不好好地掂量掂量自己是否能够履约。结果这家企业却秉承着违者必究的态度,十分地有契约精神。但Ray却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从这家企业拿到上数以千万欧元记的订单。这里主抓新建造订单的大老板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回又打算把什么卖给我们?”

秦月没想到这些做事严谨,甚至有些令人生畏的人却十分地谦逊。在聊项目的时候,Ray谈起中国国内的海工状况,Ray让秦月来讲,结果在秦月讲述的时候,他们都听得十分认真,尽管秦月知道他们在中国造了很多的船。在后来秦月拜访他们的时候,让秦月总结中国国内海工现状几乎成了惯例。秦月在觉得荣幸的同时,也越发地谨慎。因为这些不过是她的一家之言,未必就是全面的论述,但是有一点儿,她却很有信心,那就是作为一个好销售,她对市场的变动非常地敏感,见微知著,事实也一再地证明了她对市场走向的预测。这可能就是这些大老板坚持每次都要听她的一家之言的原因吧。

秦月他们出发去德国的时候,是早上的六点半,到汉堡之前已经在德国境内高速公路旁的一家服务站吃过一顿午饭了。话说,德国公厕的设施比荷兰公厕的设施更现代化,也更干净。嗯,饭店饭菜的性价比也更高。

他们去参观的那家工厂从汉堡出发还要再开两个钟头的车,好在他们与这家工厂设在汉堡的销售办公室里的销售人员会合之后,就把车停在了办公室所在办公楼的停车场里,换了对方的车。这家的销售人员是父子,秦月他们先认识的是那个儿子,他去过中国。当初秦月接待他的时候,吓了一跳,对方的样子分明是个没毕业的学生,干干净净单单纯纯的。可见到他老爸的时候,秦月发现他们父子俩的气质很像。德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别怪全世界都拿来开玩笑,的确是丁是丁,卯是卯。后来双方的来往多了,秦月在自己创业之后也代理他们公司的产品。在拿到了一个超过百万欧元的大订单之后,下一个订单也几乎是十拿九稳地握在了手中,可就因为对方死活不肯再象征性地降一点儿价格(完全不会伤及对方的利润),痛失了订单。秦月他们也把花在他们身上的力气省了下来,转到了其他的业务上去。因为在销售中不会变通是大忌。要知道他们的产品只有特种铸造的水下阀组,百万欧元的订单恐怕赶得上是他们公司一年的产值。

第五十八章 充实(5)

除了逛早市、赶集和淘换旧物之外,秦月也被朋友们邀请去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情,大多都是Ray的家人带她去的地方。

为了践诺,Ray的女儿在一次周末加班的时候带着秦月去了她工作的养老院。秦月到的时候就被那里的生命气息打动了。红砖盖的楼,室内墙壁也用的是红砖的图案做装饰,十分温暖。养老院像集体宿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单间,每个门外都有房主自己挂着的画或者其他的装饰品,艺术气息浓郁,尽管这里的老人大多数都不能生活自理,但却没有颓废之气,而是每个人都尽量地把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有盼望,有意思。

秦月穿着护士服跟在Ray女儿的身后。每个楼层有五个人负责,Ray的女儿是一个楼层的负责人。但她要做的事情却只比其他人要多,只是除了正常护理人员需要做的事情之外,还要负责把很多的信息归档和管理手下的人。

一天下来,秦月觉得这里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真的不小。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发药。她们推着装满药物的车,一家一家地走。药是前一天晚上住院医师分好了的,不过护理人员在发药的时候仍然有责任复查一遍。

接下去,她们要监督清洁工将每个房间的卫生打扫干净,而那些不能自理的人的清洁工作却归护理人员负责。这个工作十分地累人,因为很多老人完全不能站起来,全要护理人员托着,对女生的体力很有挑战性。

幸好这里的设施比较完备。每张床都可以用按钮将躺着的人扶起来变成坐姿,而且也有防水的轮椅可以直接推到淋浴的下面。这种轮椅还有气动功能,可以把坐着的人扶起来变成站姿。其他的和国内的养老院也差不多,每个房间里的不同位置上都设有若干紧急按钮,用于报警求救。屋内除了床、桌椅和衣柜之外、灶台和橱柜,可以供住户烧水做饭。

秦月她们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到一楼的餐厅里去喝水休息。那里也是到处都有色彩鲜艳明亮的装饰,这些装饰却只让人心生愉悦却并不让人感到喧闹。餐厅的一整面都是落地窗,外面的草地和花园如同餐厅的延伸部分,看了使人心情舒畅。有老人在外面的草地上散步,也有人坐在轮椅上在外面闭着眼睛晒太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