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118)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在市政厅内,所有的人都站着,秦月站在角落里,看着远处新人的背影,在他们的面前是Ray的妻子宣读她采访他们后所写出来的祝福,两个人听着,时而大笑,时而流泪,周围来观礼的人也不时地鼓掌喝彩。

在市政厅登记结婚是类似于国人在民政局登记结婚,都可以拿到结婚证。但在荷兰,在教堂结婚也是合法的。荷兰有不少的教会特别像圣经使徒行传时期的教会,凡物公用,信徒不向国家纳税,而是向教会纳税,而他们的生老病死,教会也负责到底。秦月在荷兰期间就遇到过一个信徒家中失火的事情。教会出钱,信徒出力,在极短的时间内让那个信徒一家人重新有了住处。当然这笔支出远远高过这家信徒平日里纳税的额度,但却没有人介意,因为这里的运作方式跟保险公司一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都是从教会的基金里面支出。也有专业人员打理这个基金,让它不断升值,以抵抗通货膨胀。秦月听见这事的时候,目瞪口呆。因为这种做法几乎等于国中之国。她难以想象,荷兰这么一个主权国家竟然可以允许这种做法的存在。但转念一想,荷兰还是个君主立宪的国家,既然皇室还在,那么政府允许教会如此做也就不太难理解了。

历史上,荷兰一直都是个信仰纯正,信徒众多的国家。在新教徒受逼迫的时候,很多信仰的伟人都曾到荷兰避难,其中就包括留下信仰巨著《基督徒要义》的约翰加尔文,这本巨著影响极其深远。秦月当初阅览神学课程里面专门有一门就是对这本巨著的讲解。荷兰如今仍有一片区域被称为敬虔区,那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天主教徒仍然完全遵行天主教的所有教义。在那里住的女人终生都只穿裙子。秦月想起自己在二手服装店里遇到的那些服务人员,她们的确在很冷的天气里仍然坚持只穿裙子。后来,秦月去以色列的时候注意到即使是当地的女兵,也有两种制服,一种是裤子,一种是裙子。信奉传统犹太教派家庭出来的女生,即使是在穿军装的时候,也一定要穿裙子。秦月个人觉得女信徒穿裤子还是裙子都不重要,但却不能不尊重这些人坚持自己信仰的做法。

第五十九章 变故

当秦月回到国内的时候,她已经到上海将近两年了。一切都步入了正轨,接下来订单竞标的成功率也都不低。与此同时,馒头那边也顶着院长及其爪牙的压力,在改了论文四十遍之后,终于顺利毕业了。尽管院长想尽了方法拦阻馒头,馒头还是比他的学生提前毕业了大半年。整个过程非常地磨人,馒头的性子经过这件事,越发地沉稳。他也在上海找到了一所不错的学校,等到手上的合同到期就准备过来到上海和秦月团聚。然而这个时候HDM总部高层却开始了一系列的内部重组。

这一改变其实来的也不是特别突然。在秦月去荷兰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察觉了,因为Ray变得特别易怒和暴躁。在Ray和其他部门总经理交流的时候,秦月从一鳞半爪的谈话中得到的结论就是现在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市场已经开始呈现饱和状态,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萧条期,HDM所采取的第一举措就是更换带头人。也就是说秦月在国内接待的那个新上任不久的CEO被替换了下去,新的CEO是搞财务出身的,他的任务是增加集团股值,降低内部损耗,保持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企业的盈利依旧保持持续性增长。

秦月回国之后,从跟荷兰同事朋友以及Ray那里听到的消息判断出,这位CEO上台立刻大刀阔斧地对集团内部进行改革。他先着手将几个非核心的分公司卖掉。接着,他又将几个企业中与造船无关但却非常盈利的企业挂到市场中待价而沽。与此同时,他引进一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开始对集团内部进行重组,收回分公司总经理的众多权限,一时间,集团内部中层纷纷离职。没有人过惯了自己做主的日子,还会愿意被人束手束脚地管着。尤其是那些做销售出身的总经理,他们需要第一时间对市场的波动和客户的要求作出反应,但集团重组后新增加的层层审批制度却使得这一切都成为妄念。

不只是集团中层的管理人员离职,就连董事会中秦月认识的那些人,从B先生到Joop,也都开始退休的退休,辞职的辞职,因为如今的HDM已经变成了一个凡是都是会计和律师说了算的大机器生产企业,而不再是一个讲究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的地方。Ray在反复挣扎了半年多之后也辞了职,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当集团开始动荡的时候,秦月第一时间告诉馒头让他先不要急着过来,反而可以开始在临海市里面找找看有没有气氛比较好的高校可以去就职,他离开原来的学校是必然的。那里的人没什么心思教书或者搞科研,精力都放到内耗上面去了,秦月和馒头一致认为,那里不是他就处之地,尽管馒头的博导算是学校的一股清流,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的导师再好,也无法扭转整个学校的局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