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119)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如今集团大刀阔斧的搞关停并转这些MBA课程里的重组套路,又把一个好端端的扁平型企业硬生生地弄成了个垂直型的集团。即使退一万步讲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比以前还要强,可在这样公司里工作的幸福度和归属感却都没有了。再加上,上海分公司接到手上的订单已经全部交付,秦月接下来要拿到的大订单也将放到荷兰去生产,这家公司在荷兰总部人的眼里就越发地显得可有可无了。不出意外的,总部来人跟秦月公司里的人谈解约的事宜,因为他们决定关闭这家公司。

秦月帮助手下拿到了尽可能多的解约金,她对HR明确表示不愿意继续在这样的企业里效力下去。但是HR却是带着任务过来的,她的任务之一就是帮集团留下秦月。因为集团里的人眼睛不瞎,他们知道在过去拿到和将来会接的订单上,秦月都有着不可否认的贡献。然而,秦月的态度却很坚决。因为,当一个人不愁温饱的时候,他能获得的幸福感与金钱的多少关系就不大了。HR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联系总部。

新上任的海工部总经理,负责所有海工船只和设备销售的Albert,特意飞到中国来与秦月面谈。说实话,这是秦月没有想到的。但秦月却仍然没有吐口,她坚持自己已经离家太久了,要回临海市去。结果Albert却意外地提议,允许秦月在家里工作,只是项目需要的时候,她照旧出差就好。当然,一切因工产生的费用公司一概报销。不仅如此,如果她不喜欢在家上班,也可以在家的附近租一间办公室,租金仍然由公司承担。秦月听了心里多少有些感动,尽管她明白,Albert是指望着她继续给集团那订单,这样他的业绩也会好看些,但是对方已经退让到如此的地步,如果她再不接受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于是,秦月在将上海的事情料理清楚之后,就退了房子,提着行李回了家。

刚到家的头一个月,秦月很不适应,因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她每天都过的十分地规律。几点起床,在哪里吃早饭,几点上班,在哪里订盒饭,晚上又几点下班。出差都会去哪些城市,订的酒店都是哪几家。但是,现在她每天睡醒了,却发现是在自己的房子里,再想一下,原来她已经回了临海市。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月,她就觉得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虽然她仍然每天依旧追订单,但她和她的团队,现在却只能每周通过Skype在网上开会。于是她决定要找一个小办公室租下来,正好,从上海带回来的公司宣传册也不能总堆在她家的书房中。

妈妈和馒头都很高兴她能回来。秦月注意到馒头其实松了口气,这也难怪,因为上海的房价实在是太贵了,馒头实在秦月回来之前按照引进人才的待遇进了一所不错的学校。他的户口是山东户口,所以学校给了他一笔不小的安家基金。他用这笔钱付了首付,买下了他们如今住的房子。秦月在他买房的时候特意飞回来过两趟,房子是他们一起挑的,是个二手房,装修的风格十分宜家(IKEA),秦月一眼就相中了。房产证上虽然说是一百二十平方,地面的实际面积却有一百五十平不止,因为房子是顶层,有的房间的屋顶或者墙壁是斜坡,国家规定两米二一下的屋子不计入建筑面积,所以秦月他们算是捡了个漏。

客厅很大,有四十多平方,举架最高处接近五米,像是宽敞的别墅,楼上有个小阁楼,并没有跃层,室内却有几个小台阶,将屋子分出了层次。三室两厅两卫,秦月觉得如果没有意外,她不介意在这个房子里住到老。

秦月一边找办公室,一边琢磨着是否可以重新申请进修神学课程的资格,这样在不出差的时候,她就可以不浪费时间干呆着。也可以把当初搁置的事情有始有终地做完。

学校批准了她的申请,但是她必须重修课程,以前拿到手的那几个学分作废。秦月觉得校方的要求十分合理,因为中间毕竟耽误了那么长时间,即使当初学过了,现在也已经生疏了,的确有重修的必要。再者说,任何一门学科都会不断更新换代,神学也不例外。

就在这时,秦月接到了一个人的意外来电。Ray问她是否有意自己开办一家公司,因为他手上有一个很好的订单,需要国内的一家公司为荷兰的一个很好的客户提供中国国内的服务工程师,为他们在国内的安装调试提供服务。秦月思考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她现在时间紧张,没有时间去做日常管理,所以只能承担个名声,需要把工作交给别人去做。于是,秦月找到了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个家在临海市的商人,在加上Ray一起注册了一家公司,让那份服务订单落了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