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120)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在答应Ray邀约的时候,秦月明说自己的工作重点仍然将是HDM,而且在业务上她也不愿意做任何与之竞争的事情,Ray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他说,他自己仍持有不少HDM的股份,每年年底都还有分红可拿,况且市场那么大,他们两个又都是那么优秀的销售人员,难道还愁公司的订单吗?秦月听了就没在多说什么。

于是,一个月之后,秦月有了自己的公司,尽管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但这种可以自己做主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从心理上,她已经开始慢慢地与HDM分离。在拿到了高达上亿RMB订单之后,在美国休斯顿的海事展HDM的展台上看着一群陌生的同事,心里想着,够了。是时候彻底离开HDM了。

那些新的同事,有些是HDM并购进来的企业中的销售人员,有些是新招聘进来的员工。并购进来的人还好,他们原来毕竟还算是海工圈子里的人,可那些新招进来的人,完全不在状态,对公司没有一丝的归属感。你不相信的,你永远都做不好。秦月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反正她已经向HDM和自己都证明了自己卓越的销售能力,她的新老板们看到新订单后都十分地震惊。

脱离了HDM的束缚,秦月如鱼得水开始了自由的销售工作,于此同时她也给自己加码,打算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两年半的神学课程。

海工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很多以前在海事展上认识的人主动找上门来,让秦月的公司代理他们的产品。经过三个股东的讨论,他们签订了一批独家代理协议和项目代理协议。于是新公司的收入在短期内不断地攀升。他们如今拿到手的有效订单类型包括设备销售、技术转让、提供工程服务、审图费用、企业咨询等等。

原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秦月开始不断地出差和参加海事展。有时候在海事展上作为展商遇到HDM以前的老同事也会坐下来聊一聊,大家都会打听她新公司的运转状况,在听到他们手上的订单时,都很吃惊。

秦月发现大多数人为别人打工时不大上心,为自己工作时才会拼命,而她却恰恰相反。她本着小富即安的心态,看着不断加长的订单簿,皱皱眉就放开了,反正对她来说这些都只是数字而已,只要有衣有食,她就很知足,上帝总不能让她去讨饭。上帝爸爸一向照顾她,像牧羊人对待小羊,像父亲对待孩子,她没什么可忧虑的,只是有时候连续出差,让她身心疲惫。她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酒店、陌生的床上醒来时常常会反应一会儿,才能回过神来,自己到底是在哪里,是来做什么的。

秦月的确无法否认创业的好处,自己创业后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如果你心态端正,做事还算有章法的话,那么以前你所仰望的那些企业家也会慢慢地改变对你的态度,将你当成他们中的一员来看待。而你与他们之间平等的交流会给你带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人脉。

不过,真的很累啊!

第六十章 尾声

日子就这样蹒跚却又匆忙地过去。秦月顺利地拿到了道学硕士的学位(master of divinity),也就是说只要秦月愿意接受按立,就可以称为牧师。不过秦月清楚自己的长短,她是一个骨子里不安分的人,如果让她去教会里面服侍,教会还不够她拆的呢!而且,她知道自己的毛病,如果写下来的话,可以从天安门广场写到颐和园。还是别去祸害上帝的家了。

在过去的两年内,海上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市场一落千丈,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随着各国优惠政策的出台,如同朝阳一般地冉冉升起。国内五大能源集团和众多次一级的集团公司,纷纷在国际上通过入股、并购、合作等众多方式进行参与和抢滩。他们在国内也一口气将海上和陆地的风电资源分割一空。秦月拿着他们的各自版图拼起来的中国地图,感叹着,上场何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分明是群雄割据,诸侯并起的景象啊!

随着工作的推进,秦月应邀去荷兰接待来访的中国代表团。那些中字头的领导们听着荷兰政府召集来的风电行业各大企业的讲解,不断地点着头。这些企业从海上风电场建设的策划开始计算风机的摆放位置,季风洋流等因素对出电率的影响。最大的投入当然是风场的设备购买和安装费用。

然而成本远远不只这些。这些从企业投资的时候就开始计算风场的运营维护费用,除了风场本身的设备更换,还包括各种进行维护维修船只的运营和保养。说起来都是资本运作和所有与经验相关的细节之间的一场博弈。海上风场在并网发点之后多长时间能收回成本并开始盈利,少算一项都可能影响到大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