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21)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第二天到机场时,秦月看着司机拿着接人的牌子,楞了一下。那牌子上端端正正地打印着Adam护照上的名字。她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背包,里面有她手写的一张接机牌,与司机手上举着的那个木头做的有把手的牌子根本就没法比。秦月问司机这个接机牌哪里来的,司机告诉她,船厂接人的时候都用这种牌子,上面贴上印有客人姓名的打印纸就行了。没等秦月继续问下去,司机就直接揭晓了答案,Adam的姓名是他跟陈瑞要来的,当时秦月不在场,他就麻烦陈瑞直接打印了出来。秦月心里一时间涌起了无数个感叹号。她没想到船厂连司机的工作都做得这么细致和主动。陈瑞的做法也让她很感动。尽管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房副厂长还没有决定到底让他俩中的哪一个去接机,但陈瑞悄悄地配合了司机师傅的工作,却没吱声,这种公心很能看映出她的人品和心地来。秦月觉得自己以后不能再大大咧咧地下去了,工作上也好,人情往来也罢,都得考虑得更加周全,这样才不辜负身边这些同事的优秀。

第十章 河蚌

来往临海市的老外不多,Adam出来的时候,秦月和司机就已经注意到他了。高高的个子,浅棕色的头发,穿着深绿色的长风衣牛仔裤,背着包,推着行李箱,大步地走着,直到走到秦月这些被栏杆挡在外面的接机人附近,才停下来,迅速地扫过那些接机牌。看到秦月举着的牌子时,停了下来,抬头与她对视笑了出来。秦月看到的是一双浅蓝的眼睛。确认了对方的身份,司机赶忙过去帮对方推行李走在了前头,Adam就和秦月跟在后面,聊了起来。

Adam的英文不错,没什么口音。这是秦月见到的第三个荷兰人,至此,她才彻底地放下心来。今后与荷兰人打交道,不用担心听不懂对方的英语了。以前秦月做口译的时候,曾经接触过印度人,那次的经历简直是不堪回首啊!

到了车上,秦月继续地update Adam,让他知道为他的入职和入驻,合资公司已经做好了哪些准备,还有哪些事情是需要他来决定或者承担的。Adam和秦月坐在过道的两旁,Adam听她讲话时微微地侧着身子,一边听一边点着头,秦月无法不注意到他的脸。

三十五岁的脸上,眼角皱纹已生。深陷的眼窝,高挺的鼻子,薄唇抿得紧紧的。长相称不上英俊,只能算得上是端正,秦月在心里判断着。不过她也知道这只是她个人的审美,谁知道Adam在欧洲算不算的上是美男呢?秦月想起,大学时期那个没教过他们班的外教娶的那个中国老婆,黄黄的肤色,高高的颧骨,细眉狭目,十足十国人眼中的丑女,却被那个老外当作美人。那是在文化差异上,现实给秦月上的第一堂课,如此的生动,让她久不能忘。

秦月终于说完了该说的话,问Adam,他打算先忙哪些事情?Adam略一思忖,就说,先去酒店,把行李放下,然后到合资公司点个卯,就直奔船厂。他想在第一时间亲眼看见项目的建造进度,也想见见孙工。好在,Adam的打算并不绕路,不到半个小时,他们就到了与船厂有长期协议的酒店。Adam办了入住,放下行李就下了楼,继续朝着合资公司一路奔了过去。

合资公司已经装修完毕,分上下两层,下面有六张桌子,秦月、陈瑞和林姐常会过来用到上面的电脑,其他的三张桌子,一张是给会计用的,可他一天到晚地在外头跑,所以来办公室的时候不多,一张是孙工的,可孙工常驻船厂,极少过来,一张则是给Adam留的。不过看样子,Adam将来到合资公司上班的时候不会太多。

楼上是房副厂长的领地,除了他的办公桌和书架之外,还有一个区域是可以召开全员大会的地方。后来,员工大会没开过几次,中荷双方的董事会倒是常用这个地方。

Adam上楼扫了一眼,办公室里除了林姐之外就没有别人。他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那张桌子,没说话,就朝林姐点了点头。整个过程中,秦月除了指给Adam各处都是谁的地盘之外,就没再吱声,看着Adam楼上楼下地各处逡巡。

离开合资公司后,又开了将近一个钟头的车,一行人才到了船厂。时已近午,秦月先带着Adam去了合资公司船厂办公室。

孙工每天去施工现场已经有段日子了,办公室里的设备齐全,除了秦月跟威廉那次上船的时候穿戴的那些东西之外,还添加了和旷工戴的一样的射灯,可以为到没有灯光的船体内部检测时提供照明,此外还有一个不小的工具箱,和数码相机。On-site inspection(现场监造)工作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留证。只要船厂不放假,工人仍在施工,他们就要去施工现场,检查切割和焊接的质量,将所观察到的记录到进度报告里并附上照片,尤其是不合格的地方。这些报告每天都会发给船厂的项目经理,报告中所指出的施工问题,在现场的时候合资公司建造人员就已经跟船厂的工人沟通过了,但必须有人监督更正的结果,这是船厂项目组的责任。船厂项目经理每周都向合资公司的项目经理提供一份进度报告,里面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过去一周的建造进度、成果与内容;当前这周的建造计划和下周的建造安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