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47)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但是在这家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船厂上,秦月看到的却是,很多有经验的工人,只有详细图纸,在没有施工图纸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着安装的工作。这种做法对工人的要求相当地高。每个技术工人都需要至少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秦月注意到船厂员工的年龄跨度很大,几乎每个年龄段的都有。有些人不知自己这辈子都在这家船厂上工作,连他们的父辈都是为这家船厂上效力的。

造船和其他的所有工业一样,建造的质量和效果千差万别。秦月打量着眼前的电缆托盘,听着旁边的几个男人在那里念叨,此处按照图纸应该没有这个托盘,可是为了不让固定在船上的电缆看起来太乱,有时候,船厂会专门焊接一个托盘出来,将电缆扎成砸,放在托盘上,这样船上看起来会利索很多,在检修的时候也会更有效率。

参观完船厂的时候,秦月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人对船厂硬件设施的了解程度和对自己造船的信心。在室内船台上有一艘即将交付的船。这艘船的两侧几乎贴着墙,秦月在最窄处走过的时候,得侧着身子才行。设想一下,整条船下水的时候会多么地惊险!

B先生领他们参观完船厂之后,就把他们交给了一个项目经理,让他们感受一下他们的项目进度会。秦月他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环境不亚于厂长办公室的舒适程度。墙上挂着各种渔船相关的大照片,就连桌子中间摆放的零食都是荷兰最著名的甜品蜂蜜沃芙,最可爱的是这甜品被做成了挖泥船的样式。秦月非常喜欢吃,刚开始是喜欢它的样子,后来则是爱上了它的味道。

项目进度会是秦月到荷兰之后度过的最愉快的四十分钟,因为大家说的是荷兰语,无需翻译。其实他们谈话的内容,秦月猜了个十之八九。因为这里的项目进度会和国内的没什么区别,都是总结前期工作和遗留问题,重申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和问题的解决方法。荷兰语中在造船方面的专业词汇跟英语差不太多,一听就懂。所有的与会人员都很放松,项目经理非常有效率,一句废话都没有,其他人也都是几句话就把和自己相关的事宜交代清楚。离开会议室时,秦月的感觉是意犹未尽。

他们按照B的嘱咐回到了他的办公楼,随后跟着他去食堂吃午饭。他们去的时候人已经不多了。食堂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在一座办公楼的一层,取餐的方式是半自助的。他们每个人都先拿一个托盘和被餐巾纸卷好了放在餐盘旁的刀叉与勺子,然后随着队伍路过一排餐柜,自己从里面拿爱吃的东西。荷兰食物的种类真心不多,面包,汤,炸肉丸子,鱼和沙拉,当然还有调料,嗯,有的时候还专门有一个区域里专门提供各式各样的奶酪。饮料也的种类包括各种瓶装的果汁,酸奶和牛奶。不要误会,这里的酸奶不是国人常喝的酸奶,当然那种酸奶这里也有,而是被荷兰人叫做“sour milk”的一种奶制品。秦月他们几个都是第一次喝。非常地浓稠,像是没有放糖的自制酸奶,应该也是发酵的。直到今日,N年过去了,秦月仍然没有弄清楚此酸奶和彼酸奶的区别。

荷兰的农牧业非常发达,规模大小不一饲养牛羊的牧场很多。他们在来的路上,房厂长就无限感慨地说,“我真的羡慕这里的牛羊啊!”他的话其实也没有错。因为在马路的两侧,总有大片大片的牧场,牧场上面除了远远的有一两座小房子以外,根本就没见到什么人。入目的都是散漫地在草场上一边吃草,一边闲逛地牛羊。

秦月最羡慕的是自行车道上,偶尔被他们的车子超过的那些人。那些骑手大多数是家长,因为车上都带着孩子。有的家长看起来很年轻,有的看起来应该是爷爷那一辈的。总之,在清晨的微风里,树叶缝隙间闪烁的金光中,大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小孩儿去上学。看起来丝毫不让人感到匆忙,只让人觉得温馨。秦月最喜欢的一幕是三辆自行车顺成一排。前面的那辆最高上面很显然是个妈妈,后面的那辆是一个看起来刚上小学的男孩,在后面是一辆后轮还有两个辅助轮子的自行车,上面的孩子在国内应该还在上幼儿园。秦月的脑海中想到的是鸭妈妈领着一排小鸭子要下和的样子。妈妈的自行车配有倒视镜,可以看着后面的孩子是否安全。荷兰人真的很高,秦月目测了一下,觉得自己如果去蹬妈妈骑的那辆车,一定够不着车蹬子。按她一米六八的个头恐怕只能骑中间那辆车了。

下午,B先生让他的助理陪着他们去附近的一家疏浚博物馆参观。这家博物馆建在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完全不像其他的博物馆位于闹市区。博物馆不大,里面用照片和文字讲述了荷兰疏浚的历史,以及疏浚船只的建造史。秦月向B的助理打听,结果他的回答正如秦月所料,这家博物馆就是HDM出资建立的。尽管如此,秦月仍对该博物馆的选址表示无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