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55)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终于把所有的景点赶完了,Adam带着他们几个乘地铁到了火车站。时间还早,Adam直接带他们进了一家酒吧。天已经暗了下来,酒吧里的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他们坐在靠墙的位置上。这一天逛下来,从买东西问价讲价,到看指示牌,秦月在不经意间发现Adam的法语没有他说的那么好。很多的时候,他的语法都是错的。最开始的时候,秦月还叫不准,听见了也只是皱皱眉头,到后来她听不下去了,就问Adam,是不是应该这么说?Adam的耳朵一下子就红了,只是催促她,赶快逛,还有很多地方。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个家伙只会用法语动词的原形,不知道怎么根据时态语态将动词变形。秦月就没再多说什么,反正标不标准也不重要,能说明白就行。

到了酒吧的时候,周围的人基本都是法国人。点单的时候,秦月叫了杯茶。一行人这才开始对此次巴黎之旅作总起结来。

几个中国男人都很满意。秦月跟Adam感慨,应该在巴黎住一段时间才能好好地感受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值得看的地方太多了,还是静态旅游适合看明白她。巴黎的人美,建筑美,食物美,语言美,无处不美。秦月话音未落,Adam就抗议地说,他们造船不如我们!秦月笑得险些岔气。这个骄傲的荷兰人,原来一直闷闷地跟法国人较劲啊,难怪他走到哪儿都是一脸赌气的样子。

秦月跟他说,巴黎唯一的缺点就是曝光过度,游客太多,过于喧闹,就像煮沸了的水,一刻都停不下来。感觉就像是个绝世美女不停地说话,影响了她的气质。

秦月想去一趟洗手间,可四处打量了一下,却没看到指示牌,就琢磨着如何用法语问路。念叨了半天,结果刚起身打算找个人去问路,结果张嘴之前,就被人一路指向了地下室。原来,在她自己嘟囔的时候,周围的法国人早就听见了,真的很囧,却又很暖心。

回到鹿特丹的酒店,快到半夜了。在回城的路上,Adam跟秦月说起了一件事。他说B先生其实很担心他们这一行,因为以前他接待过一批中国人,结果其中一个却失踪了。后来大家怎么都找不到那个人,二十年后,那个人才给家里人写信报了平安。大家才最终确认那个人是故意成了黑户。秦月听了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她猜想当年那个人那么做一定是逼不得已,否则谁愿意背井离乡在异国成为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人呢?而且这么做对自己的家人又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啊!不过B先生也的确无需因噎废食,现在国内环境这么好,老百姓生活得也不错,有钱到荷兰来的人,没几个愿意冒这个险,付这份代价的。

明天他们就要回国了,航班是下午的,他们不用太赶。Adam不会过来送他们,不过B先生已经提前安排好送机的车子了。秦月在火车上向Adam道谢,并道别。再过一段日子,Adam就会回中国了,他们没几天就会再见。

第二十六章 蜕变

回国后仍是周六。这就是一路向东飞的好处了。秦月花了一个小时整理好了这趟出差的明细账之后,就上床休息了。

她不在家的这段日子,老妈还是很想她的。见她回来,整个人都高兴得发着光。

秦月听老妈说,这个礼拜日,也就是明天,他们小组长请了个第三代传道人到他家里去讲道。秦月原本打算明天陪老妈去小组的,可老妈心疼她,不让陪自己去了。秦月摆了摆手,明天再说,就晃荡着回屋睡觉了。

秦月从来没睡得这么沉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根本就是累昏过去了,还是因为终于回到了你自己熟悉的环境下,可以彻底放松下来。总之她恐怕一宿都没换姿势。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竖起耳朵仔细地听,发现妈妈尽量轻手轻脚地在外面忙活着。看了眼床头的闹表,快八点了,她一口气竟然睡了十几个钟头。

身上是劳累过后又休息充足的令人惬意的倦怠,整个人懒懒的,不愿意动弹。不过人应该是歇过来了。秦月缓了一会儿,才起床穿衣洗漱。收拾利索了,就跑到厨房,老妈已经把早饭摆上了,正犹豫着是不是要去叫她起来一起吃。两个人吃完了饭,收拾利索了,秦月就用手机叫了辆出租车。老妈想拦着她,结果没拦住。秦月苦着脸跟老妈撒娇,就当是可怜她好了,她今天没力气去挤公交。其实秦月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如果不打车的话,他们恐怕就要迟到了。其实小组长家离得不远,走路也就二十分钟,坐出租就更快了。他们到的时候,反而比别人早。

秦月把从荷兰带回来的一盒蜂蜜沃芙送给了妈妈的小组长作为礼物。对方笑呵呵地收下了,很欣慰的样子。秦月找了个角落坐着,看老妈跟周围的人聊天。偶尔的,秦月也起来帮忙搬个凳子,递一杯水什么的。可她就是不想太出头。工作上承担了很多的责任和压力是不得已的,到了教会里,她还是低调一点儿的好。又何况她还不是基督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