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7)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就这样两个人约好的是一座商城里的一个咖啡屋。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这座商城后面有个停车场。同学到的时候,秦月已经帮他点好了东西。两个人一人一杯鲜榨的果汁,中间摆着几碟精致的小点心。同学是个微微发福的中年人,白胖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人看上去并不精明,但谁又是看上去的样子呢?同学坐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一个信封交给了她。秦月拿起信封道谢,直接放进了手提包里。用信封装报酬这件事中外没有什么差别。秦月以前被人推荐给外方做口译的时候,也曾收到过用信封装的美金。

她和同学并不熟,两个人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同学脸上的笑好像端不住了,低着头一边喝东西,一边纠结着什么。秦月心里一动,莫不是……

果然,同学终于鼓足了勇气,跟秦月重提了邀请她去合资公司工作一事。说完了,屏着一口气等着她的答复,好像她的回答关乎他的生死似的。秦月看得心里一软,在社会上混饭吃,谁都不容易。一个全新的行业,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秦月思忖着,要不就试试看?总不会比现在更差。也许忙起来,晚上会睡得好一点儿。如果干不下去,她总能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的。这一点她从不担心。想到这里,秦月点了点头,说了声好。同学整个人松了下来,眉开眼笑地开始介绍他们的厂子。秦月暗暗好笑,现在她能够区分对方的真笑和假笑了。

第四章 上船

秦月今天是真的开了眼界。她跟在威廉的身后,走过一架铁质的扶梯,就从岸上到了钻井平台上。威廉对她这个菜鸟不断地扫着盲。他告诉她说,造船就跟拼模型差不多,先把需要用到的钢板买齐了,切割,折叠,焊接,然后制成组成船体的模块(block or section),最后再将这些部分焊接到一起,就形成了整个的船体。里面的设备,管线等等有一部分可以在制作模块的时候就装进去了,这样做被称为预舾装(pre-outfitting)。预舾装的程度越高,建造的周期越短,后期的工作难度越低。因为一旦船体组合完毕,各种焊接工作将变得格外艰难。等到船体建好了,就要把一些核心设备安装进去了,什么主机啦,推进器了等等。然后要将这些设备的电线和液压管路连接,再进行全船的调试。调试工作如果顺利的话,这艘船就可以试航了。当然,这就是一般的流程,每艘船都不一样,所以建造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应该大同小异。

造船好像听起来很简单,但影响造船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却非常多。而且船只越大,船型越复杂,这些因素就越多。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核心设备(通常都是供货期较长的设备)能否按期交付或者质量是否能够过关,船东是否按合同准时付款给船厂,船厂是否能有效控制供应商等等等等。

以前造船大多数都是摸索着进行建造,没有什么设计精确的图纸。但现在海工船只可以大到像一座移动的城镇,仅钢板的价格,质量和总重都会影响到整艘船最后的价格和功能。设想一下,一艘船如果载重十万吨,设计的自重是一万吨,可最后自重却成了二万吨,那就意味着要少载一万吨的货物,租借该船只的直接损失就很大;而且船只自重的增加,会对船上所有的动力设备都增加负担损耗,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如果船只过重的话,甚至根本无法航行,这种事情听起来荒谬,可的确发生过。

船只的设计大致分为: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详细设计最重要。基础设计只是粗略地描述出该船的使用目的和主要功能。而详细设计则基本上等于在电脑建模上将这艘船完整地造了出来。如果建模完善准确,将所有的信息都录入在内的话,那么生产设计就变得非常简单,直接从3D建模上就可以生成2D的生产图纸,交付船厂,编纂生产工艺,开始施工了。

然而,复杂的船只设计周期很长,可能长达一年多的时间,甚至更久。但如果船期催促得紧,就要在设计刚进入详细设计,建模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开始施工了。所以设计就像一个人的大脑,工厂就像他的身体和四肢一样。两相配合默契,人才可以行动自如。而在现实生活中,单在设计上就能常常出问题。船的设计包括:船体结构的设计,电气,液压,管路,舾装,设备等等。每个部分的设计和掌控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专才之上还要有全才统管。否则每个人只专注自己眼前的工作,就会和其他人的设计产生冲突。所以这些设计人员至少每周都要在一起开会,将设计拿出来看看是否相互碰撞(collide)。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