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88)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就在她发愣的时候,对方似乎也觉得她眼熟,直接伸手去拉她脖子上挂的吊牌。秦月本能地用手一挡,因为对方这个动作非常地失礼,近乎冒犯。陌生人有陌生人的舒适距离,熟人有熟人的舒适距离,亲人有亲人的舒适距离。每个人之间都有默认的舒适距离。这个人可倒好,跟人之间完全没有距离,而且这样的动作,对方做起来想当然到一定程度,秦月几乎怀疑是不是自己小题大做了。她不希望气氛弄僵,说了句,这上面的信息不是我的。又提醒了对方自己的身份,对方这才恍然大悟,指着她说,你就是那天晚宴上给A做翻译的那个女生!好,两个人虽然以前也见过几面,这次总算是真正认识了对方,估计不会再忘了。

秦月指着旁边的模型,请教对方那是什么设备,对方给她解释,那是他们卖给在巴西开采石油的辅助设备,装在FPSO的船尾,收放输油软管用的。秦月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为零。她强行地记下了对方所说的一切,然后跟对方要了一份相关的资料。对方把他们分公司的一本宣传册送给了她,并顺手递给了她几个小纪念品,上面都有他们分公司的logo。这些小纪念品都很别出心裁,有名片样式的U盘,有配有U盘的激光笔,还有魔方样式的手电筒。秦月道了谢,把这些礼物和宣传册都收进了背包,决定先把整个海事展的五个大厅都转一遍再回来。

房厂长刚才过来的路上就已经有了抵触的情绪,秦月不知道是因为北办的排挤还是他不会说英语的缘故,总之刚才他丢下一句,我随便走走,就不见了。Adam正和一个荷兰人聊得火热。秦月在这里继续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就想趁这个机会好好了解一下这个行业。于是她打开刚才的展览册,翻到平面图那一页,决定由远及近地走回来,就出发了。

位置最偏的那个大厅,只满了三分之二。都是国内的一些厂家,租的大多是最小的面积,五六平米那个样子,一个展台,后面一张桌子,两三把椅子,墙上贴满了宣传图片。秦月挨各看下去,有生产轴承的,阀门的,管路的,配电柜的,仪器仪表的,等等等等,总之都是船用的部件。

这个大厅里还有几个展台的租借者很特别:有船级社,有海工杂志社或新媒体,甚至还有专门做船舶和设备模型的。

到了另一个展厅的时候,显然人气旺了不少。这个厅的中心,由几个中国的造船集团或者重工企业占据着。每个展台都有漂亮的船模,和充足的宣传资料。他们周围的展台也都是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船用核心设备商。到这些展台来参观的人都很多,有他们下游向他们推销产品,自荐做他们供应商的,也有他们上游,对他们设备感兴趣的,还有同行,甚至竞争对手。大家都以礼相待,至少面上做得很大方。有的造船集团或重工企业的子公司就是设备供应商,他们一起参展,公用logo,显得声势浩大,气势逼人。秦月看得非常高兴,一路收集了不少的宣传册,打算回头做了一个备忘,看看国产的设备都有哪些,是否有和国外供应商抗衡的能力。

半个小时后她逛完了D和E两个展厅,绕过C区,走向A区。

第四十三章 脉络

A,B,C逛完已经中午了,秦月找了一家快餐店要了一份盒饭吃。吃饭的人很多,她等了一会儿才有空位。秦月放下了盒饭,又把背上的双肩包摘了下来,才坐下来,抱着背包吃饭。她的背包已经装满了资料,让她感到遗憾的是,那些资料大多数是英文的。刚才在外国展商的展厅里一圈走下来,秦月已经慢慢地捋清了这个行业的脉络。

首先,自然资源或者社会资源是一切的起点。比如说有海上石油、天然气需要开采,或者海上风能需要加以利用;或者有的国家或地区要填海造陆,或者建设大坝,需要为大坝打下根基,或者建设跨海大桥,海上生态岛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人去施工,这个施工者(或者这些施工者),通常被叫做Contractor(承包商)。他们需要计算施工的收益是多少,成本又要花多少。如果他们手上有现成的船只和设备,那就再好不过了,可如果他们手上没有,就需要投资购买或建造。工程越特殊,对船只和设备的要求也就越高,成本也就越高。这些天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无论国内也好,国外也罢,一般都是国有的。国内的这些资源,一般会分包给大型的国有企业去开发建设,然后利润上缴。而国外的这些资源,有很多时候,政府会直接以招标的形式,将其出卖或者长期(至少五十年起步)出租给企业或个人,而这些人财力雄厚的可能会自己开采或建设,但更多的人为了加快成本回收速度,提高收益率,会将这些资源继续地分包下去。但不管怎样,干活的人都需要相应的船只和设备,而拥有船只和设备的人通常被称为船东(fleet owner)。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