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96)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高中时期,馒头一门心思学习,对寝室里卧谈会关于女生的内容一笑置之。上了大学之后,仍然想考回清华圆梦的馒头更没有跟同龄人多做交流,一边忙学业,一边忙打工。直到他遇见了秦月。秦月也差不多。从小到大只喜欢看书。偶尔抬头看看周围的小伙伴,除了觉得他们幼稚之外,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她偶尔找人聊天,也都是至少比她大十几岁的人。高中坐通勤车上学的时候,她交友范围包括同学的妈妈和退休多年的老头。那两位,一个是大企业的掌舵人,一个是当年南京日报英文版的主编。也就是跟这样的人聊天,秦月才觉得心里舒坦。

两个婚恋菜鸟就这样成了家。沈老师主持的婚礼,她恨不得将申命记里所有的福分都倾倒在这两个孩子身上,在婚礼上,在上帝的神坛面前,大声地为他们祝福。来参加婚礼的,信主不信主的人都很感动。

两个人结婚的时候,馒头已经顺利地考上了博士,并拿到了聘书,会一边读博,一边任教。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学校特批了一个公寓给他俩住。馒头结婚当天特别高兴,可秦月却兴奋不起来。在她看来,婚礼只是一个开始,婚姻幸福与否跟婚礼没多大关系,而在他们以后每天的过法。因此,举办完婚礼的当天,一回家,秦月就先换了衣服,又卸了妆,洗了头。穿着一身休闲的衣服和馒头下楼去买喜糖。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娘跟秦月很熟,却不大认识馒头。她一边帮他们称各类的糖果,一边打量他们俩。结果发现馒头仍然西装笔挺,头上身上还有着金灿灿的碎屑,一副新郎官的样子。而两个人此刻却和谐地在一起买喜糖,反应过来他们俩刚刚结婚的老板娘尖叫了起来,搞得周围的人以为秦月他们抢劫,令人哭笑不得。

新公寓在一个筒子楼的一楼,不朝阳,很冷。一室一厅一卫。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很好了。妈妈不希望秦月搬出去住,建议他们跟她住在一起。可秦月想了想刚上完的婚前辅导课程内容,还是决定两个人搬出去单过,只是尽可能每周都回来看妈妈。

秦月结婚的事情非常低调,并没有惊动公司里的人。她觉得这是她自己的事,没必要弄得人尽皆知,也没有请婚假,因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不在这么几天的功夫。

婚后,秦月觉得除了需要张罗两个人的饭食之外,跟自己单身的时候没什么区别,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正事忙,晚上回家后,他们也都不看电视,都各自守着电脑和手机,不是工作就是看小说。秦月很喜欢这种氛围,觉得像男女混寝,似乎回到了跟桃子在一起厮混的日子。不过那时候桃子照顾她,现在轮到她照顾馒头。学校里最不缺的就是吃饭的地方。一日三餐都可以在食堂和小饭店解决。尽管如此,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秦月还是喜欢自己做顿饭,看着馒头吃得欢快的样子,秦月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和满足。她猜想,投喂小动物和饲养丈夫之间恐怕有着相似之处,都很治愈。

秦月很感谢上帝在自己职业生涯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候,能有婚姻的幸福来平衡。

合资公司里里外外已经闹的不可开交。大环境崩盘的前提之下,船厂对合资公司的不满,北办对合资公司的落井下石,荷兰方对合资公司未达销售额度的批评蜂拥而至。秦月每天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都耗在协调这些矛盾上,身心俱疲。

沈老师这个时候给秦月来电话问她还想不想读神学?以前秦月曾跟她说过,想系统地了解自己的信仰体系,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听道,或者全靠自学。这种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脱产入校就学,另一种是远程授课。沈老师说这个学校是秦月下乡时见过的陈老师推荐的-----芝加哥神学院。秦月听了十分心动就跟馒头商量。馒头不希望新婚妻子离家,就建议她远程上课。秦月估算了一下他俩目前的收入,到国外留学的确困难,就听取了馒头的意见,并且决定辞职,离开那个争吵不休的工作环境,因为每天去上班摄取的都是负能量,晚上回家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清除掉那些负面影响。秦月也没打算在家里闲待着,她向一些外企投简历,参加面试,被一家意大利服装品牌看中,愿意聘用她做他们的培训主管。

其实,秦月心里是有遗憾的。因为海工行业很有意思,可合资公司的确让她失望。

就在她离开合资公司准备休息一周后入职意大利企业的时候,意外地,她收到了Ray的来信。对方说他打算在中国上海开分公司,问她愿不愿意去那里做二把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