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97)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秦月听了之后心里十分矛盾。因为如果她接受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要离开临海市去一个陌生城市打拼,还意味着她需要从无到有地把一个企业建起来,无论是选址,注册还是招募员工。在这之后,她还得拿到足够的订单让这家企业盈利。因为按照Ray的意思,他除了偶尔会到中国来参与一下销售活动之外,一切都将交给她去做。秦月不知道对方怎么对她就那么地信任,但这的确是一个可以自己亲手裁衣的好机会。以往,她可以抱怨所在的公司或者企业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现在机会来了,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一个她心目中的理想企业。

秦月跟馒头商量,馒头听了这件事之后沉默了很久,才决定让秦月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这时候秦月才反应过来,如果她去了上海,那就意味着他们要两地分居。因为馒头还要几年才能毕业。不过她和馒头都知道,如果不让她去闯一闯,她是不会甘心的。于是,在这种心照不宣的情况下,海工菜鸟秦月登上了去上海的飞机。

第四十七章 立业

接下来的日子既忙碌,又充实。

秦月先找到了她在上海的大学同学,土生土长的好姐妹帮忙。巧的是,对方正好打算离职,结果就被秦月直接招了过来。这个同学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后来也学了管理,做事从来都是尽心尽力,人品好,能力强,秦月只觉得幸运。

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区,了解了一通上海每个区的招商政策,并亲自查看了对方提供的办公地点是否符合他们的需要。

他们最急切需要的是一个办公室,这样才有注册公司的资格。但这个办公室附近应该有适合生产的厂房,以及方便对重工设备运输的道路或者码头。这些条件都符合他们要求的地方算下来,只有三处,一处在临港,一处在金山,一处在闵行。

临港环境真的很好,可惜太远了,不好招员工。金山则是因为曾经有化工厂的缘故,所以空气里总是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所以也落了选。这下子只剩下闵行工业园区这个选择。秦月他们找到这里也是因为同行的推荐。最终他们在此处落地。

接着就是注册。秦月和老同学珠珠商量了一下决定先找一家会计公司帮忙打理一切注册事宜,并将未来的会计工作也交给对方去做。事情就这么成了。秦月在整个过程中对上海的工作女性佩服得五体投地。无论是政府各个区的招商部门经理,还是租给他们办公室和秦月公寓的房东都是女人。她们大多数都能独当一面,反应快、嘴皮子利索,脑子活络。以前在谈话中一直都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秦月,心甘情愿地退居二线,只出耳朵。唯一需要她做的就是点头或者摇头。

秦月的职务是销售经理,珠珠是运营经理。Ray是总经理。除此之外,他们又聘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做前台兼出纳,还有一个学机械出身并有工作经验的硕士做项目经理。这样,HDM动力控制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架子算是搭起来了。

Ray过来过一趟,见了见员工,又在办公室里坐了坐就拽着秦月开始出差。他带着秦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国内所有与他们产品相关的上游、下游和竞争对手走了个遍,又拜访了所有他们已经建立的客户关系。

秦月不得不暂停了神学课程,保留学分,等着新公司一切都走上正轨之后再继续完成学业。她很喜欢那些课程所学到的内容:神论、人论、基督论、圣灵论、摩西五经、保罗书信、释经学、讲道学、圣经旧约与考古、逻辑学、灵命建造等等。每门课都如同一扇全新的大门让秦月如同发现了所罗门的宝藏一样地兴奋。但每门课的要求也很高,又长长的阅读清单和论文要交。虽然是远程教学,可对教学成果的把控却毫不松懈,以保证教学质量。秦月正因为看重这次学习机会,才不想糊弄下去。因此她跟带她的导师申请休学,好在这方面学校和老师都还算灵活,批准了她的申请。这样,秦月才全力以赴地去跟Ray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海工人。

这一趟下来,秦月终于摸到了海工的大门。她建立了完备的档案,里面有与自己公司相关的各种信息。不仅如此,她还开始发挥中国人所擅长的关系定律,将自己认识的所有的人发散出去寻找行内的相关人员,还真让她找到了几个做这一行的代理,有的干得还不错。慢慢地开始有了自己的销售网络。秦月发现,她在克服了向陌生人推销产品这一心理障碍之后,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起来。每周她都有销售计划,每次与客户见面之后她都要写拜访报告(visiting report),里面包括了会见双方名字,职务;双塘会见的目的与谈话内容;以及会后要跟进的工作安排。她还与Ray商量了每年的销售目标(sales target),看着那个以欧元为单位的数字,咬着牙答应了下来。她这辈子都没承担过这么大的责任和压力,却不愿意退缩下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