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巅,星河之境(44)

作者:云迩 阅读记录

阿木尔接过,这是一本小小的证书,封面上分别用蒙语和汉语写了三个字:“烈士证。”翻开来,里面同样用双语写着:伊徳日布赫同志因保护集体财产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阿木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视线却渐渐模糊了,他反复抚摸着父亲的名字,一遍又一遍。

巴音看着他,小心说道:“你阿布是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因公殉职的,所以公社为他争取了烈士的资格。”

阿木尔闻言,收拾好情绪,把烈士证合起来,用兜帽包好,小心收进了胸口里。

巴音等他收拾完,才问道:“你来生产队是有什么事吗?”

阿木尔看着他,说道:“我想来生产队。”

巴音拍拍他的肩,叹道:“我猜你也回来,毕竟你家那么个情况……”沉吟了一会儿,又问道:“你想做马倌儿还是羊倌儿,马倌儿一天十七个工分,羊倌儿一天十三个工分。”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长大

“牧马。”阿木尔毫不迟疑地回答了他。

巴音看着眼前这个少年,他面貌清俊,身材颀长,也因为话少,更显得沉默内敛,和人们传统印象中粗犷外放的蒙古人形象并不相符,但没有人会怀疑他不是一个蒙古人,他身上有蒙古人特有的坚韧和精悍。他长得更像他的母亲,可是在这一刻,他的脸却和记忆中伊徳日布赫的脸重合了,是同样的坚毅和果敢。

巴音知道他是一个优秀的驯马手,也早就知道他会是这个选择。他只是觉得惆怅,他偶尔想起来,都无法接受伊徳日布赫已经离去的事实,有时候夜里梦到,突然惊醒,就再也睡不着。

内地的人不知道草原生存环境的恶劣,冬日是那样漫长,天气是那样寒冷,一年中只有半年的无霜期,沙尘暴、狂风暴雨、白灾……轮番上阵,牧人的孩子为什么那样少,是因为太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夭折了。草原上的老嬷嬷,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她养的孩子都全须全尾地长大了。伊徳日布赫和他都有一个愿景,希望孩子们的生存环境能够更好一些,可是如今阿木尔却要走他们的老路,成为一个牧民了。

他拍了拍他的肩,说道:“你明日便来吧,今天我帮你办好手续。”

阿木尔跟他点点头,转身离去,可刚到门口,外面就旋风一般卷进一个人来,一下冲到了他的身上。那人忙扶出手抱住了他的肩,在看清他之后,干脆把他抱进怀里,拥抱了下,又松开他,像竹筒倒豆子一般说道:“阿木尔,我去你家找你,孟和额吉说你来生产队了,你是不是要做马倌儿?”

……是那日苏,阿木尔看着他点点头。

“太好了,我跟你一起,”他冲到巴音面前,“巴音大叔,把我俩分到一个马队吧。”

那日苏去年就下了学,来生产队做了马倌儿,巴音有些不认同地责备道:“阿木尔要来军马队的,别瞎凑热闹。”

他嘿嘿一笑,“那就把我也分到军马队嘛。”

巴音嫌弃地冲他摆摆手,“你能做马倌儿就不错了,别得寸进尺。”生产队牛羊多,马匹少,马倌儿更抢手,大多牧民是要做羊倌儿的,不然马倌儿工分高,岂不是人人都要来做马倌儿?那日苏驯马的功夫不错,才让他进了马队。但阿木尔不同,他的父亲因公殉职,无论是作为烈士子女,还是这时候子承父业的规定,他都可以随便进哪个马队。

那日苏无赖一笑,缠着他道:“反正我要和阿木尔一个马队,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上学老不在一块儿,牧马可要在一起。”

巴音不堪其扰,推开他的手,“别胡闹……”想了想,到底没有说死,道,“我看看吧……”军马队少了伊徳日布赫一个中坚,他接替后,其实有些左右支绌,多一个人,说不定要顺利一些。

那日苏欢呼一声,“那我谢过大叔啦,”转头拉上阿木尔,昂首阔步往门外走了。

两人回到同住的浩特,那日苏在孟和家磨叽了一会儿,便回了自己家,但没过多久,他又骑着马回来了,老远就大声呼喊着:“阿木尔,快去换衣服!有新婚队伍要来你家歇脚了……”

初春的草原上,还是一片萧条,冰雪未化,草色未青,但有一片五彩缤纷的云却由远及近向这边飘来,近了才发现那是一支披红挂绿、载歌载舞的迎亲队伍。新娘和新郎一方你追我赶,都不肯落到后面去,琴声、歌声、笑声揉做一团,将初春的萧条都驱散了几分。

那日苏的额吉正在放羊,远远看见,便驱马迎了上去,问过好,祝过词,她向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远方的客人,在我们这里歇歇脚吧。我们浩特有户人家,去年刚刚失去了男主人,你们能为她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吉祥的旨意吗?”

上一篇:疯犬与玫瑰 下一篇:白月光倒贴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