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1197)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张海华也透漏了一些情况。

“我建议啊。”

梁万明接过话茬道:“大家要是有空,其实可以去西亚医院那边转一转,看一看。”

“西亚医院作为一家新晋的二级丙等医院,医院规模不大,可中医科室却相当纯粹,年前由京都医院、东江省省中医医院等多家组成的考察调研小组参观西亚医院之后,考察组的青年医生基本上都留在了西亚医院。”

说着,梁万明问云珩:“当时留了多少人?”

“十四个。”

云珩老实的回答道。

“十四个人。”

梁万明笑着道:“当时前来的青年医生总共也就二十个人出头,最终14个人留在了西亚医院学习,这说明了什么?”

不少人又吃了一惊。

考察组来西华市的事情不少人都是知道的,可考察组的青年医生有那么多人留在了西亚医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也就冯兴平、张耿平以及马铁全等人知道。

今天梁万明爆料出这个消息,还真让不少人有点意外。

京都医院等几家医院那是什么水平,在坐的一群人还是清楚的。

要说大医院,现在西华市的西华医院和唐华医院在全国也算有些名气,可要说中医方面,西华市真的差了很多。

京都等几家医院的考察调研小组来了西华市,竟然有14位青年医生留在了西亚医院参观学习?

“梁主任,这么说考察组岂不是参观完西亚医院就解散了?”

牛主任发现了盲点。

总共也就那么多人,几乎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都留在了西亚医院,那考察组还有考察调研的必要吗?

“牛主任说的不错。”

马铁全笑着道:“考察组参观完西亚医院之后,确实原地解散了。”

其实马铁全很想帮老钱宣传一下,难民营......不对,难民团团长上任的事情,只是这个场合确实不怎么,再加上他现在是会长了,也不能表现的太那啥。

“我去!”

一些人都禁不住在心中爆了一句粗口。

这就很可怕了。

梁万明和马铁全的一些话,让一些人都有点蠢蠢欲动,是不是找机会去西亚医院转一转?

“小云你说两句吧。”

马铁全笑着对云珩道:“青年医生这一块,你很有发言权,你本身就是青年医生中的佼佼者,目前西亚医院中医科也都是青年医生,而且水平不错,说说你的想法和经验。”

“其实该说的刚才马主任和梁主任等人都说过了。”

云珩道:“中医有自己的医疗体系,可现代医学是不同的,可以借鉴,可以参考,但是不能去带入,中医药要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避免一些副作用或者医疗事故的出现。”

“这几年,每一次中医热兴起,最终都因为中医药产品给民众带来危害而收尾,正是因为很多中医药产品都脱离了中医的基础,盲目推广,盲目宣传,有的人并不适合,却依旧再用,出了事之后中医背锅。”

“我们西亚医院中医科起步晚,不过每一位青年医生都比较纯粹,每一方,每一诊都是建立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这样才能避免出错,减少出错。”

这一次云珩说的时候,不少人都听的很认真。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效果就不一样,穷逼说那就是吹牛逼,富豪说那就是经验之谈。

之前不少人还真有点轻视云珩,轻视西亚医院,小年轻,二级丙等医院,有什么好重视的,也就是因为是屈同文和季风文的学生,马铁全等人捧一捧。

可京都几家医院考察组的医生们都留下了,这可不仅仅是屈同文和季风文的学生的身份可以办到的。

考察组的青年医生肯定都是佼佼者,眼高于顶,要不是西亚医院真的有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能留下?

现在的年轻人,有的可是非常傲气的,一些人还就瞧不起某老的学生,某老的孙子,也就是出身好,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了考察组的事情,所有人都对云珩和西亚医院重视起来了。

这一次云珩在说话,不少人都认真了不少。

虽然张海华说了,大多数人都五十多了,走到头了,可不少人最起码还有七八年的医疗生涯呢,这几年要是能做出成绩,没人愿意摸鱼。

医生这个职业不是退休了就没事了,影响力大的,退休了反而更吃香,更有地位。

第678章 一个人,一家医院

“你们云医生今天不在?”

洪双民走进值班室,值班室里面是任学东和田增明。

“咦,洪院长您怎么在,没去开会?”

田增明惊讶了一下。

田增明这个惊讶是真的惊讶,而不是装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