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人+番外(29)

作者:胡马川穹 阅读记录

束腰平板起翅的银锭上刻有铭文。

这是表明其来源、用途、重量及经手官员和银匠。周秉随手拿了一锭压着官印的银子问了一句,“这密密麻麻的,高县令最开始是怎么发现少了的?”

曲县丞苦着一张麻皮脸,“自从这笔款子到了通州府,高县令一天少说要看个三回。进出库房要经过三道门,每道门的钥匙都是他自己贴身收藏。最外头由县衙里的衙役轮值,每两个时辰换一班岗。负责轮值的名单都是由高县令亲自拟定,并没有特别指定谁……”

连轮值的人都是随机的,这个意思就是通州县的保卫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

曲县丞比划了一下,“这么大一个箱子可以放上两千五百两银子,五十两铸的足秤官银,码放整齐后齐箱沿儿满满的。上下正好五层,多一块少一块一眼就看得出来。

燃灯塔定在五月开工,高县令带着书吏进去取第一批银子买工料,结果就发现了好几个箱子都短缺了一层,粗略一加就是整整五千两……”

周秉细细一看,果然如此。

曲县丞不等他问,就直说,“核查过好几遍,的的确确差了五千两。这盗匪也是奇怪,既然手段这么高妙且不为知,怎么不趁机多拿一些?”

贼不走空,但见着巨财不拿完也有违常理。

所以这些人才疑心银子是高县令一时发晕拿的,到处叫屈不过是贼喊捉贼的小把戏。

不过也有些说不过去,谁都知道修缮工事是个肥差。高县令只要用心找个平帐的高手,就可以安安稳稳的落不少油水。还不损及名声半分,犯得着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不智,且愚蠢。

周秉一眼都没有多看曲县丞,只把扁平的银锭捏在手心里把玩。

银锭又温又凉,仅仅看着就给人一种踏实的厚重。这年头什么都没有银子来的可靠,难怪有这么多人削尖了脑袋要往自己口袋里划拉。

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却说不出怪异之处在哪里?

从前的他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人心,只要顺着对方一贯的思路行事,什么诡异无常都有最初的起因……

周秉手里拿着两块略有些发乌的银锭沿着那些沉重的木箱子慢慢走,银锭不时磕绊在一起,发出细小的摩擦声。在寂静的库房里,竟然让人觉得瘆得慌。

曲县丞个头偏矮,虽然努力挺直胸膛,却只能卑微的仰着头看着眼前的青年在不大的地方转圈子。心里正不是滋味儿,忽然间就觉得这人在某一个瞬间突兀地绷紧了后脊梁,脸上的神情极其难以形容。

像雨夜后的枯枝无声开满了花,像寂寥的潭水被细风拂动了澜漪……

曲县丞年轻时也是有几分诗才的,这时候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诗句来形容这份……惊艳。

正发懵的当口,就见青年撩起眼皮儿淡淡问了一句,“你先前说……高县令每回清点库银的时候,都要让一个书吏陪同,这个书吏叫什么名字?现在在什么地方?”

曲县丞一脸的莫名其妙。

“难道大人还怀疑那个书吏?恐怕是找错人了,那人叫杜良升,是高夫人的娘家表哥。性子很老实风评不错,尤其胆子小,平常连个蚂蚁都不忍心踩死。跟在高大人身边好几年了,算得上是高大人的贴己……”

贴己人背后捅刀子更利索。

青年冷哼了一句,曲县丞并没有听清。这时候他脑袋迷迷糊糊的像揣了团浆糊,然后就见青年又意味莫名的瞟过来一眼。

曲县丞猛地打了个激灵,才眀自自己也勉强算半个高县令的贴己人,这位周百户最早怀疑的多半还有自己……

早就听说锦衣卫的番子办起案子来六亲不认,有时为了建功竟拉了良民去顶罪。如今这是个无头案,这位难不成想把自己弄上去交差?

遗失朝廷的库银,那可是杀头的死罪!

曲县丞吓了一身冷汗,嚅嚅地辩解,“出事前,我从未正经进过这个库房,就是想做手脚也轮不到我。最开始我是恨高县令待人苛刻,可时日久了就觉得这个人虽然迂腐却也不无可取之处,对百姓来说算个好官。”

曲县丞战战兢兢地,“再说我想害他,绝不会用这等下作手段。”

这不是坏人前程,这是要人命。

这时候他再不觉得周秉的举手投足清逸出尘像个仙人了,想到自己险些被这个不分青红皂白的煞星记挂上,就从心底冒出一股寒气,十二万分的后悔先前还有攀附的妄想。

——果然是野地里的毒果子,越鲜妍好看!

周秉有意无意的盯着他瞧,“……我也只是这么一说,相信这位杜书吏的家里,你也去查看过吧,他身上有什么可疑之处?”

这道对人犯一般的探寻目光实在让人受不了,曲县丞脸都胀红了,被这一针见血戳得生疼。

官场上大家顾及面子,从来没有人这么下过脸。

俗话说罪不及妻女,在朝庭没有最后定案之前,任何朝官吏亲眷使的手段都有些见不得人。所以得知县衙里的人竟然敢明目张胆的搜查过妻子的居处,高鄂才会那般讶异。

曲县丞遮遮掩掩地咳了一声。

“……高大人极得民心,我去高夫人的居处叨扰一趟已经招了不少人的口水。杜良升在附近赁了个小院,我不敢再自找麻烦,只派人远远地盯了几天,前前后后也看不出什么异常。”

既然做了就不怕别人说,周秉对这种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文人脾气看不上眼,也没当回事儿。转头招了招手,朝那人大大方方地阐明自己的主意。

“……蒙了麻袋把人悄悄弄进来打一顿,只要不伤及筋骨就死不了。弄清楚事儿若是和他不相干,瞅无人时悄悄放回去就行了。”

蒙了麻袋……不伤及筋骨……死不了就行……

曲县丞被这份明目张胆的酷烈粗暴吓呆了,一时疑心自己听错了。心想不愧是锦衣卫出来的官老爷,合着自己往日那些引以为傲的种种手段心机,在这人面前跟玩儿似的!

周秉却是越想越合适,退出库房时又嘱咐了几句,

小旗谢永立刻带着两个缇骑消失无踪。

面对曲县丞的欲言又止,周秉还难得好心回头解释了一句,“……问两句话罢了,又没说这银子就是杜良升拿的!”

曲县丞看稀罕似的看着他,想劝他一句“千万莫要伤及无辜”。

又觉着自己说出口的话,这个时而像神仙一般冷清寡言,时而像孩童一样残忍天真的人多半不会听。

锦衣卫的人办差果然利索,不过小半个时辰就把人悄悄弄来了。

但是被强行掳来的杜良升嘴巴却比想象的要硬。

开始时除了叫冤枉什么都不肯说,最后眯着一双细眼,大概是认出这些人并不是通州县衙的差役,就干脆抱着房门犟着头大骂这些人草菅人命,他要一头撞死在县衙的石狮子前……

十八岁的周秉见了这个阵仗会慌了手脚,因为文人要顾及清誉。

但早换了芯子的周秉什么都不在乎。

他也不准备青史留名,从前的他连祸国弄权怙宠肆恶的名声他都不怕,一个小小的草菅人命又算得了什么?

周秉已经活了一辈子,知道脸面是个最不值钱的玩意。于是坐在石阶前的交椅上,随意挥了挥手,“抽他一顿鞭子,念在他也是个读书人的份上留给他两分面子,别抽脸……”

杜良升大概三十岁,一副细细瘦瘦的文人模样,整张脸窄得只有巴掌宽,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村气。

他很年轻时中了举人,正意气风发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命不好。接二连三地遇到祸事,然后几回春闱都名落孙山。

眼看高不成低不就岁数也大了,偏偏又不甘心就此罢手,最后只得靠表妹高夫人的关系到高鄂身边谋一个钱粮书吏的职位……

杜良升被人踩住肩膀,滚得浑身是泥,却还是昂头大骂,“尔等走狗拿不到真凶,就拿我们这些无辜之人泄愤,知不知道廉耻二字怎么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