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6)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但是今年已经晚了,她现在是想要教身边这些孩子认识药草,等到明年开春,就能放手让他们去做。

淮山跟葛根都是三四年才能收获的药材,所以想要马上换钱,种植来不及,却可以搜寻滩地山坡里的野生药材,等到采挖回去,她再炮制一番,开春就能跟李家商行进行交易。

河西这片土地分界很明显,黄河以内的地方土地肥沃,是有名的粮仓。可一旦河水泛滥,造成的灾难也让人绝望。以外的地方虽不容易发生涝灾,可又面临冬季缺水的状况。

草原上的人还能迁徙,逐水而居,他们关内人就不行了,只能担水喝。所以水源就成了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

好的是关口不远有个大湖,目前看来水量还十分充沛,没有后来的黄沙漫漫寸草不生。

河水从大湖中流出,蜿蜒而过,注入大河大江。沿着河水开垦了不少土地,但是最好的田地是属于官家的,其次便是边城的豪强大族占据,真正流民和边民能拥有的良田不多,大部分都是平田和劣田。说是劣田还不如说是荒田,都是贫瘠到长不出作物来的干涸盐碱地。还有就是河边的沙滩地,石头不大但多而碎,要清理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想办法种植一些不挑的作物,勉强能裹腹罢了。

倒是山林坡地很受欢迎。很多流民过来就直接烧山,然后开垦成田地。说实话,看得陶倚君心惊胆战的,却又没办法阻止。她总不能对着人说你们这样会造成水土流失,以后这里牧场变沙漠的。别人不当她癫病犯了才怪。

不过陶倚君还是默默把这事儿记了下来,想要找个法子引导边民们保护这里的水土。

其实最好的就是发展药材种植。她记得她最初跟着老师来这边弄试验田,就是为了种植耐寒耐旱的粮食跟药材的。然而还没等研究成功她就来了这个时空,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察觉到自己已经发呆有一会儿了,陶倚君拍拍脸蛋,咳了一声。

“五郎,你带着几个孩子去山间转转,看到有药材或是不认识的记下来给我说。”五郎公输韧是个值得信赖的青年,他还能认识一点字,平时也跟陶倚君学习读书识字,随身带着几根竹简和一把刻刀,遇到重要的事情就会刻下来。

老孟年纪大了,没有那个耐心学习,好在他有一把子力气,跟着陶倚君出来基本都是他在出力搬东西。今次在河滩那里也采挖了不少甘草和野生枸杞子,全都是他背着的。

枸杞子很小,生长不良。想来也是,这里不是最合宜的生长地,能有这么一两株野生枸杞树已经很稀罕了,她还能指望品质优良?不过想想后来最有名的枸杞产地离这里也不远,说不定以后有机会过去看看,弄个枸杞园什么的,想想就心生愉悦。

陶倚君房里的陶罐里塞满了竹简,上面记了很多药材名,可不见得所有的药材都适合这个地方,首先水土气候温度就有要求,再一个她既然想要小规模种植,就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有药材都染指,只能选择最合宜最值钱的来种。

这个工程不小,说不得这几年都要耗在里面。

另外除了药材,她还需要种一些粮食,不然全靠买粮过活很容易受制于人。并且有些药材是需要套种的,总不能那么多田地让它空着吧。

一边想一边在脑袋里做规划,中途休息的时候,陶倚君还取了羊皮出来,用炭笔将自己的设想记下来。之所以用羊皮,是要画图,把自己现在拥有的地方都标注出来,然后注明每个地方的土壤结构,水源地远近,地形如何,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安排人进行种植。

看到大娘子在石头上写写画画,大大小小的几个男人男孩子们都不敢去打搅她,乖巧的在旁边生活煮汤热饼子。

“大娘子就该把你妹子带出来的,也能有个女郎照顾下她。”

老孟嘟囔了一句,眼睛看着少年里个头最高的那个孩子。他有着褐色的眼睛,深邃的五官和小麦色的皮肤,身体外表特征完全体现了他体内另一个血脉的来源。

作者有话要说:宝宝们,给点眼神啊!

第九章

“我妹子驽钝,总是做不好大娘子吩咐的事情。”少年皱眉,他心里也着急。身为奴隶,如果连主人吩咐的事情都做不完,那还有存在的必要?为了让阿娘和妹子能留下来,他只有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大娘子能看在他能干的份上,稍微容忍一下他阿娘和妹子。

“无妨,你那个妹子虽然听不懂官话,也不太会做事,但是人老实,大娘子不会轻易丢掉她的。”老孟也是苦过来的人,当即安慰了他一番,“大娘子下一次可能会要安排人带队去山上采挖草药,你多认一些,到时候出个头,让大娘子看到你的能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