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掌印太监的朱砂痣(165)

作者:话旧时 阅读记录

于是阳河巡抚又弹劾他尸位素餐,没半点自己的想法。

到八月中旬时,阳河忽然得到密报,说越安三皇子要一雪前耻,为王妃与妹妹报仇,故而召集大军,准备发兵阳河。

阳河位置最近越安,是其他重镇天然的屏障,不可轻忽对待,王咏难得地去找白总兵,请他和自己合写请求增兵的奏章。

白总兵拿来他写了一半的奏章,打开念道:“……臣得密报,心中不安……”

念着念着,他就冷笑说道:“去年越安大败亏输,今年从哪里弄人来?你不安个什么?”

他跟王咏作对,王咏暗叹一口气,找到巡抚,请他在奏章上署名。

巡抚是个单纯的文人,又瞧不起宦官,天然更偏向白总兵,反而劝王咏不要小题大做。

王咏嘴上敷衍他,回头便派人驰送奏章,回京求援。

可朝堂上都是他的敌人,哪里肯支持他,不仅如此,大臣们联名上书,反叫皇帝把梁吉钱成璧,都调到太尚行省去了。

并且,皇帝还以王咏管军,没精力顾及西厂的理由,关了西厂,顺便把他御马监掌印太监的职位,拿去叫司礼监苏太监兼任了。

下去个王咏,朝臣还来不及高兴,便从内廷中得到消息,说贤妃嫡系,不太靠谱的苏小太监,接手管了御马监印。

然而撤王咏时皇帝发了狠话,正好卡在这个关头,让他们说不出反对苏太监的话来。

于是这本该激起又一轮弹劾的事件,最终波澜不惊地定下来了。

·

太尚、阳上两个行省,中间隔着个源中。从前三人虽然分开,到底还在一个地方上,可以守望相助。

王咏敢放任白总兵折腾的原因,就在于此,他时常向两人处去信,寻求帮助。

如今二人调离,如同砍断了他的臂膀,王咏的处境立刻尴尬起来。

援兵没要到,他勒令其余四处重镇,重点防御与越安接壤的地方。而在阳河,他又得和白总兵争兵权,一时间焦头烂额。

白总兵与他作对,还暗地里授意别处守将,也与他作对,明着赞同王咏,暗中不听他的话。

谁知九月时,良充重镇就受到了越安试探的侵袭,小败一场。

王咏这才知道兵败的前因后果,勃然大怒,直接把他们都弹劾了,还自劾自己掌控不足,无法节制地方,致有此祸。

皇帝的回应不几天便传回来了,良充官员一撸到底,不复再用,王咏自己也被记了罪,留待以后立功赎罪。

可这碍眼的白总兵依旧还在。

时间紧迫,兵力又不够,王咏听了手下智囊们建议,决定命偏将们分守阳河四周的六个要塞,自己和白总兵把剩下来能调动的兵,全都屯到城周,固守城池。

他想得挺完美,然而现实不可能是完美的,白总兵又在和他对着干。

王咏已经没心思和他扯皮了,干脆自己下达命令调动兵将。谁知他每每下令不久,白总兵又令他们回去。

不过一个人,一队兵,调了五天,依旧在两个地方之间来来回回地遛。

王咏实在忍不住怒气,直接在官衙里,和白总兵争吵起来。

两个人吵架吵了整整三天,巡抚压根就劝不住他们,可惜争执着的问题,仍然没得到最终结果。

到第四天时,王咏怒不可遏,上手和白总兵打了起来。

他如今十八/九岁年纪,而白总兵七十多岁,本来打一个老头不成问题。

可惜他俩一个身体孱弱,一个老当益壮,论身手体力半斤八两,拳脚相加半个多时辰,还没分出胜负。

两个人最后撕扯纠缠着滚在地上,互相饱以老拳,嘴里兀自喝骂不休。

有亲兵试探着提议,让两个管军的大官干脆分兵,各人做各人的,也省得争吵打斗。

白总兵有些意动,王咏却怒道:“不可!”

越安三皇子调大军前来攻打,还打着报仇的旗号,有哀兵之势。

而他们这里连援兵都没得到,兵力本就不占优势,胜负难料,近来还输了一场。

再分兵,那就没赢的希望了!

第82章 连遭贬谪

王咏咬死了不肯分兵,白总兵大怒。

他冷笑道:“王太监自己胡闹,还要拉着别人一起,就不怕被人弹劾吗?”

王咏手上忽然一僵,力气泄了点,被白总兵一把掀翻了。

他知道,白总兵实打实地在威胁他。

而他临来阳上时,虽早与皇帝暗中说好,那些嫡系和同盟一个个被免官,被贬谪,全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可如今他远离京城一年有余,朝中形式变换莫测,弹劾他的人不计其数,各种有或没有的罪名,全都罗列其中。

他与从前到底是不一样了,没办法及时去皇帝面前分辩。对于朝中汹涌而来的恶意,他鞭长莫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