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刀,逍遥扇,绝代双骄江湖行(59)

作者:云兮风流 阅读记录

清晨,天蒙蒙亮,公鸡的啼叫,树上的鸟鸣,播撒在宁静的小山村,窗纸上,泛起了鱼肚白。

雪依醒来,睁开眼睛,发觉自己正抱着蓝沙沙胳膊,微微脸红,松了开来。蓝沙沙也醒了,向雪依微微一笑。虽然醒了,起床却还尚早,便睁着眼,享受着山村清晨的宁静。

天亮的时候,三人起了身,略微梳理了头发。

蓝沙沙取过一锭银子,足有五两重,轻轻放在枕下。

雪依点头,老夫妇确实不易,可惜也帮不了他们太多。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顷刻间也无法改变。

来到院子内,在井边打水洗了脸。江雨欣把风流也叫了起来。

老夫妇正做早饭,唤众人用过早点在上路,众人早起并不太饿,无意再叨扰,便辞别上路,打算到了前面城里再打尖歇息。

老妇人挽留几句,便也作罢,道:“几位大人路上慢走,若是见了我那不肖的孩儿,还请告诉他早点回来。”

风流点点头,道:“是了,还未请教长者尊姓大名。”

那老人道:“老汉姓黎,我那犬子叫做,黎慕新,在城里的衙门当值。”

风流点了点头,道:“记得了。”

揖别老人,牵回拴在院外的马车,便又上路了。

巳时时分,来到唐州城。两丈余高的城墙,宽阔的城门,进了城,是宽阔的青石大道。道路两旁,一间间商铺,招牌鲜亮,幌子随风飘着。

虽然已是巳时,但天气似乎并不太好,阴沉沉的,密云遮住了太阳,深秋初冬,颇有一丝凉意,空气中有一丝秋雨的气息。

行人也不多,城里并不热闹,大概没到赶集的日子,加上天气不好的缘故吧。

城门边贴着白纸告示,风吹日晒的,有半月之久了,上面的字迹有些斑驳,但也勉强可辨。雪依远远的看了下,见是追捕江洋大盗的悬赏令,什么“今有江洋大盗,打家劫舍,盗窃库银,罪大恶极”,“缉拿归案者,赏银千两”,雪依心想:“原来这里也不太平。”。

一行人肚中也有些饥饿,碰巧路边有个早点摊。火炉上煮着的茶叶蛋,飘散着诱人的香气。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咕咕冒着气泡的粥汤,雪依倒也有些饿了。

风流望了望众人,笑了下道:“大伙儿都饿了吧,停下来吃点早点吧,至少我是饿了。”

雪依道:“好啊,好啊,我要喝碗热汤。”说着指了指路边的摊位,一口架在火炉上煮着的铜锅,里面咕咕冒泡的热汤,虽未靠的近前,但已闻到香气浓郁,让人垂涎。

原来当地盛产一种羹汤,是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再加入西域传来的胡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浓汤,其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雪依之前在家,深居闺中,却是从未吃过。

第73章 卖粽老者

风流便把马车停靠在路边,一行人便在早点摊上,点了些早点,一边吃,一边看着过往的行人。

雪依喝了几口热汤,吃下一个肉包,便不饿了,抬头时,发现马路对面,站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

男孩浑身脏兮兮的,乞丐模样,头发蓬乱,手里捧着个豁边的瓷碗,脸上满是泥灰,只有牙齿倒是洁白的,衣衫不整,肚皮和小腿露在外面,冻得有点发红。

此刻男孩正眼巴巴的看着雪依,漆黑的眼眸里,满满的都是渴求,看他扁扁的肚子,不知多久没有吃饭了。

雪依心中不忍,便拿了两个肉包子,站起身来,走到马路对面,塞给那小男孩,道:“饿坏了吧,快吃吧。”

小男孩望着雪依,迟疑了一下,但终于相信这位漂亮姐姐是好心人,便抢过雪依中的肉包,向嘴里塞去。三下两下,一个包子便已下肚,似乎有些噎着,但还是吞下去了。

雪依叹道:“慢点吃,别噎着了,你爹妈呢?”

小男孩一边吃着肉包子,并不说话,但眼中已有泪花。雪依便没再问下去,她忽然想起了乐乐,也不知道她此刻在哪里了,她会不会也沦为乞儿。

回到早点摊位,风流也已经差不多吃完了,望着雪依笑道:“女菩萨又行善呢?”

雪依却没有笑意,有一丝伤感,道:“他年龄那么小,太可怜了。”

卖早点的大娘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道:“姑娘也是好心人啊,这孩子娘亲死的早,爹爹又被拉去充壮丁,不知死活。本来跟着奶奶一起住的,去年奶奶病逝了,就没人照看他了。”

风流叹了口气,道:“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天下的乞儿,便多如牛毛。”

那大娘接着道:“开始倒是施舍过他们几个肉包子,可来往的乞丐不少,小店本小,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先前有个衙役的捕快,倒是好心,经常救济他们一下,买点吃的,不过这几天却不见了他人。”

风流点了点头,取过银子结了账,一共二十五文钱。风流又多给了一锭银子,道:“日后能帮就帮一些吧,孩子还小,别饿坏了。”卖早点的大娘接过应允了,口中却不住叹息感慨。

吃过早点,又稍事歇息一下,风流问过行人城东门方位,便又起行。一阵风吹过,天似乎又阴冷了几分。风流拉了拉衣襟,心想,去给几位妹子买两身厚实的衣服也好。

风流正思忖着,却听闻远处一个老者声音:“姑娘,你的帕子掉了啊。”

雪依循声望去,却见说话的是前面十字路口处一位摆摊卖热粽子的老大爷。她低下头,却发现适才自己吃过早点,擦拭的手帕不小心掉落在地上。雪依便向那老人一笑,俯身捡了起来。

那卖粽子的老大爷又招呼道:“几位客官,天冷,买几只热粽子吧。”

十字路口,青石道旁,老大爷年过半百,须发灰白,但是一双眼睛却乌漆明亮。一身宽大的破布衣衫下,是瘦弱的身骨;粗布麻鞋,右脚鞋子前端,还破了个小洞。

他身前,一辆架子板车上,载着个铁皮箍起来的火炉子,有三四尺高,炉子里面燃着炭火,炉子上摆着个铁锅,温热的水,冒着白腾腾的热气,煮着一个个箬叶包好了的粽子。火炉边,挂着一个装水的竹筒。老大爷取过竹筒,打开盖子喝了一口水,又把竹筒放好,从一旁的布袋里取过一个冷馒头,用放到了炉子边上烤着。

却原来他虽然卖热粽子,自己却舍不得吃上一只,而是把随身带的冷馒头热一热,就着冷水吃。

他的手,干枯而皲裂,像是干枯的老树皮,指甲里满是炭灰。

天似乎又冷了几分,老大爷煮着的粽子似乎也更香甜了几分。

风流好久没吃粽子了,倒想买几个尝尝,无奈刚吃过早饭,并不太饿。正想要不要买几个路上带着,又怕凉了不好吃。

这时却见一队官差,走上前去,在老大爷的摊前停下了,风流心中一动,便没有上前搭话,而是避让在一旁观看。

四个官差,穿着衙门的朱红官服,腰间悬着单刀。为首的一名官差,三十岁余,中等身材,微微消瘦,但很结实。他走到卖粽子的老大爷面前,一只脚踏在了架子板车横木上,冷冷的打量着卖粽子的老大爷,一双眼眸中,暗藏着嘲笑不屑之意。

老大爷头也不抬,似乎不敢与他对视,低声道:“几位官差大人,可要买几只粽子?老汉这里的粽子,煮得香甜的紧。”

带队的官差冷笑一声,道:“也好,忙了一大早,还没吃饭,给哥几个一人整上一个,你这粽子怎么卖?”

老大爷忙道:“大人们要吃,岂敢要钱,这点粽子不值钱的。”他一边说话,一边赶忙用长筷子从铁锅里挑出一个之前煮熟了的大粽子,用竹叶包起来,恭敬的递给那带队的官差。

煮熟了的粽子,轻轻剥开了外面的箬叶,香甜可口的糯米,冒着丝丝的热气,像是白胖胖的婴儿一样惹人喜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