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419)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如果没有朱厚熜这皇明大学院,他原本的人生轨迹到了嘉靖年间已然穷困潦倒百病缠身,在嘉靖二年就病逝了。

但是他现在做了皇明大学院文艺院的院长,衣食无忧,也很清闲。

那二十年间身体累积的问题,也只不过延缓了一些。

此时,唐寅也已经卧榻在床。

“不许惦记那件事。”文徵明在他卧房里的床边坐着安慰他,“陛下既命你试绘那国旗,这国策会议上岂会有波澜?”

唐寅患得患失,只是喃喃说道:“于礼不合,于礼不合……”

国的概念在天子之上,唐寅重病缠身,只担心自己这最后一个作品会给自己的身后名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可能是他画过的最简单的一幅画了,但听皇帝向他讲述时说的话,这只怕也是他唐寅此生可能最重要的一幅画。

它会成为大明的国旗,以后出现在与大明有关的每一个角落。

可若将来皇帝大志未竟、后来者推翻一切时,他唐寅势必也饱受污蔑,被当做昏君身边的嬉臣,不知礼节廉耻只知媚上邀宠。

“……礼。”文徵明微微摇了摇头感叹了一下。

皇帝除了衍圣公,宣扬新学,连奉天殿这样宣示法统受命于天的三大殿名字都改了,他心里自有一套礼。

唐寅勉强笑着:“我只怕熬不过这个冬了。徵明,我之幼子,便托付给你了。”

他并没有亲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这个儿子是过继来的,现在才五岁。女儿已经出嫁,唐寅只放心不下他这个儿子。

香火,始终是重要的。

文徵明就不同了,他现在是皇明大学院的院长,是淑妃的父亲,被封了伯。他虽然也五十五了,但身体瞅着着实要康健太多。

这家伙确实长寿,一直到嘉靖三十八年才去世,高寿九十!

唐寅感觉自己应该托付了对的人。

文徵明见多年老友这一副托付后世的姿态,忍不住抹了抹眼泪。

正想再安慰安慰他,有宫里来人传旨。

“恭喜唐院长,贺喜唐院长。国策会议已议定,陛下有旨,请唐院长宽心养病。其后明报行、织造局还等着唐院长剖解那国旗寓意、协助织造呢。”

“已议定了?”唐寅惊喜交加,脸上有些异样的红。

“哎呦!”来传旨的人是懂颜色的,他惊问道,“唐院长,怎么数日不见,您这病又重了几分?”

“积重……难返。”唐寅确认了这个情况,于是微微喘了口气,“其中寓意……”

那需要自己来讲吗?皇帝知道,文徵明也知道。

提到了明报行,只怕是要在上面登了自己的大名,好叫天下人都知道这大明三辰旗出自他唐寅之手。

这一次又病倒,既有身体和天气的原因,也有绘制那三辰旗的原因。

一开始,他当然是务求精美,画了许多花纹图案点缀其间。

皇帝一次次说要简单些,他仍旧觉得皇帝所说的意义太大了,于是每每只是冥思苦想、取舍两难。

这个过程里,别看最终那旗帜的图案如此简单,对唐寅来说却耗了太多心力。

此刻听闻这事定了下来,他固然有一丝心喜,也更加忐忑。

那样的图案,传出去之后会不会被说“这还需要唐寅来画”?

过了片刻,他就洒然笑了笑:“烦请公公转告陛下,臣这回只怕是病再难愈了。若要在明报行上晓谕天下,还是命人尽快来问问臣吧。”

要是最终传出去,他唐寅最终病重而逝有几分原因是因为在这幅简单的画上“呕心沥血”,只怕也是千古一桩笑谈。

那就笑谈吧。

晚些时候,林希元亲自来了。

唐寅虚弱地抬起手臂,指了指卧房里放画轴的一个大瓶子。

“从四月里陛下交办此事,我画的数稿都在其中了,懋贞自可取阅。”

林希元拿了过来,一一打开看。

只见最开始还有五岳奇山、大江大河、神龙神兽,日月星辰各居诸方。

到后来,又有以九鼎承明日,星月拱卫左右的图案。

最后虽然只有日月星了,但又有好几版。从极尽纹饰,到最后只有纯色的图案。

“可知为何陛下最后要如此简单?”

林希元摇了摇头。

唐寅眼神恍惚了片刻,然后才说:“其意尊贵、显要,其用却颇多。要织造不知多少面,故而要简单、便宜。何况,大道至简,陛下说,简单的图案才能让大明诸多不能识字、不知典故的人一眼记住他们最熟悉的东西。日月合而为明,星分五角,五行相生不息。不论一星一角是一人一家又或一行一业,都是活在大明这片土地上。底色为红,陛下望君臣百姓都知其为华夏血脉传承不绝之意。”

凝视着林希元,唐寅最后才凝重地说:“日月星都用明黄,陛下也想告诉天下人。太祖起于微末,盖因续接华夏正统而尊为天子。君臣百姓心中有国,则人人尊贵。”

林希元心中一震:那现在还有的贱籍呢?

……

国策会议上的第二个议题,就是这个。

但引子却不是那些贱籍,而是军户。

“设诸企业后,匠户难题此后便交由企业来解决。”朱厚熜看向了杨一清等人,“边镇多有募兵,京营也是募兵。卫所军屯至今,屯出来了一场湖广三卫诸所叛乱。地方有治安司后,寻常匪患已能统一调度处置。借叛乱方定之机,各省都司先改募兵,再裁卫所,最后改了军户旧制。方向如此,细节如何,卿等共议。”

每个省都有数卫,在册的名额是“数万大军”。

过去军事力量上,都司有,臬司有,还有一些其他衙门。

有数万大军在,仍然是此起彼伏的剿匪不力。

现在各地都设了治安衙门,这就是一支对内部的缉盗治安力量。小伙匪徒,以后都将交给配合地方府县的治安局、治安署。

而每个省自然是能有一万精兵左右就堪称一股强大力量了。

许多人看向了崔元。

京营之外,五军都督府分区域督帅大明地方诸都司卫所。现在看来,以后每一军都督府底下分管的都司合起来,大概就相当于京营一营。

五军都督,显然会有更为难啃的对内对外作战任务。

要在各省都行募兵,这粮饷供应只是老生常谈的财计压力,但眼下如何让地方卫所将领服从才更难。

湖广三卫叛乱被平定了固然是好时机,新的三大营和朝廷的力量应该受到尊重,但地方卫所不只在安稳多年的诸省有,在边镇同样有。

边镇可乱不得。

国策会议上众臣各抒己见,而后是履新的军务总参谋杨一清说道:“先边镇,后诸省。边镇标兵先选如今京营充任一些,京营继续募练新兵。各省则先以公侯任五府都督,以侯伯任都司指挥,以县、乡二爵封任都司重将,另择优充任治安司、治安局、治安署一些。有些兵卒,也可转去用命。如此三年间,各地募兵皆成。”

王守仁也赞同道:“京营大军不必练而不用。去岁已建功,如今正宜弹压天下。辅以恩衔、功衔、爵衔先自军伍起,治安司上下多用其人,则大明诸军渐可焕然一新。”

想安稳一点的,去抓盗贼和地方流氓土匪恶霸。

诸省募兵,将来都是要光拿粮饷不干正事,是不能只知道图谋那一点卫所屯田之利和空饷的。

顺从,则先有爵衔可封。

抵抗,则有京营募兵弹压。

而各省的军事首脑及五府都督们,自然都是已经在这几年里经受了考验、忠于皇帝、从皇帝这里得到了重用提拔并且有心于建功立业的勋臣们。

各省总督在这,左布政使也在这。

军政两头都是自己人的话,卫所的问题看似很棘手,也终归能慢慢解决,只要下定决心。

朱厚熜点了点头:“太祖厘定天下百姓,定下诸多户籍种类,那是因为国初时久经战乱后人丁凋敝、百业不兴。如今已非国初,大明人力物力财力何止数倍于国初?民多而无田,百业兴而多脱逃,盖层层盘剥苦也。”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