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536)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他表达着另一套俺答这个“胜者”的说辞:

虞台岭大败明军,一天破堡,两日内连克两城,宣府前线至少三万余大军、怀来一带超过五万常驻后备援军被他牵制在这里毫不能动弹。

可以说,他承受的压力最大。而衮必里克败于区区一个羸弱的大同西路之手,博迪自己要在燕山西麓里磨磨蹭蹭、希望用龙门卫城再次消耗土默特部的实力,俺答听闻鄂尔多斯部大败、担心大同援军再到宣府,他后撤何错之有?

是博迪身为汗庭之主,格局太小!

是他以汗庭之名发起的这次南征,有俺答牵制住明军主力,他博迪为什么不快速突袭延庆州或宣府南面?

大明皇帝只要一往后撤,那就是败局已成。

在大同明军已经击败衮必里克、随时能从大同抄土默特部后路的情况下,俺答为什么不能撤?

“依卿等所说,擒住博迪后放回到草原,对大明才更有利?”

“自然如此。博迪或死或被擒,北元都会另立新主。俺答自然不能立刻问鼎汗位,反而北元新主必须倚重右翼抵御我大明。”杨一清这些老政治家从政治需要剖析这场战争,“反而博迪若回,他虽有一败,却仍是北元之主。右翼已然坐大,左翼则更需拥戴他与右翼抗衡。俺答也不能利用北元新主需要先慑服左翼的时间,在没有后背威胁的情况下继续寇边。”

朱厚熜在思索着。

在他心目中,这次作战计划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俺答,这个俺答的雄才大略,对大明的威胁大多了。

战场上的消息传递要花时间,更靠西面的俺答会提前那么一两天知道消息。

就这一两天的时间,博迪就身陷燕山了。

现在还是俺答实力不算雄厚的时期,但他已经在这次战事中随机应变,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

经此一战,杨一清他们同样认可了俺答对大明的威胁比博迪更大。但现在,他们却建议放回博迪,让他们先内耗起来。

博迪没死,那么俺答的“胜者”言辞就站不住脚了,至少博迪一定会记恨俺答。

“宣大边镇,需数年革旧弊、练新军!”杨一清继续说道,“博迪若死,北元新主第一件事不是对付右翼,而是收服左翼,甚至要倚重右翼收服左翼。这种局面,更有利于俺答。虽无大汗之名,却有大汗之实。如此一来,俺答不会给大明边镇喘息之机。”

现在有点半场开香槟的意思,毕竟博迪还活蹦乱跳着呢。

但毕竟,这件事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了:俺答已经全身而退,博迪则最好也只是大败而归、威望尽失。

草原上的格局必定因此改写,大明也需要有新的应对。

君臣之间商议了一阵,发现草原上最有可能的走势,将是俺答可能势不可挡地崛起:奉立幼主的北元汗庭,将只能更加依赖右翼三万户来抵挡大明。而右翼三万户,也必将是以俺答为首。只等俺答势力进一步扩张,同样有黄金家族血脉的俺答大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达延汗——博迪八岁的儿子,可还来不及有儿子。

杨一清他们觉得,大明连续两年有了大捷,接下来缺的只是时间而已。

原本俺答想一步步走到那种高度,没有十几年做不到,至少博迪还活着的时候很难做到。

但如果博迪死了,那可就不一样了。俺答可以不用成为名义上的大汗,却实际上成为北元实力最强的人,甚至调动北元汗庭的力量,作为名义上对北元之主臣服的交换。

察哈尔汗庭的权臣携着一个幼主,又能指望什么?保持住现在的地位和享受就好了。

所以博迪死了,大明反而得不到增强边镇实力的时间。

这次就算谋划已久,实际也胜得相当侥幸。从下一次开始,俺答可就不会这样做了,而是玩起草原骑兵最擅长的事:来去如风,劫掠资财、提升实力。

边镇连年遇战,还怎么革弊?

在杨一清等人的劝谏中,朱厚熜最终却抬起了头:“不!北元之主必须留在这里!”

……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但政治又是怎么实现统治秩序的艺术,而最有效的统治总是基于民心。

此刻在边镇,民心是将卒博取功勋的心,是边镇百姓从此信任边军能战胜鞑子、保卫他们的心。

对朱厚熜来说,这民心是他御驾亲征之后,有不世之功、立空前威望、震慑大明内外的心,是臣民对鞑虏从此不只是一味恐惧之心。

至于俺答不会给大明喘息之机,那有更多的解决方案。

御驾移向龙门卫,皇帝向边疆再靠近一步,已经到了边墙旁边。

傅铎移驻松树堡,李全礼从长安所推进向三岔口堡。一道道命令正不断发出,大家接到的命令是:先全力布防边墙,阻止鞑子从龙门所、独石口等边墙寨堡之外的边墙薄弱处夺路而逃。

现在,博迪的汗帐设在赤城。这里往东三十里,是激战正酣的龙门所。往北沿着龙门川百里外,就是通往坝上的独石口。西南方约摸六十里,是龙门卫城。位于龙门卫城与赤城堡之间的,是三岔口堡。

哨骑归营来报:“从汉人的长安所到宣府、张家口,他们的军队正在往这边包围。数量,总共不少于两万人。汉人的皇帝,也在往这边来。”

博迪的脸色比此刻的夜色更深重:那个羞辱他幼稚、却比他更年轻的汉人皇帝。

他是有一点后悔的,如果早一点从燕山中冲出去逼得那个汉人皇帝南撤,也许见风使舵的俺答就会全力出击。

但是从独石口和龙门所两路打进来,都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明军如此轻易放弃了这燕山西麓,博迪实则也谨慎了不少,以至于行军速度更慢了一些。

现在更加明显:这仿佛只是一个引诱他进入这燕山之中的圈套。

博迪不是那么相信衮必里克在大同西面败得那么惨,他只知道先是衮必里克败了,然后是俺答撤了。

勾结汉人,陷害大汗!

“独石口那边怎么样了?”

“……突然出现了一千五明军精锐,夺回了独石口。”

博迪紧紧捏着拳头:哪有什么会突然出现的精锐,这就是事先安排好的圈套!

至少俺答说的会从虞台岭一路尽快打穿到龙门卫,在他两天之内拿下了虞台岭和万全右卫之后就停下了!

博迪并不知道那一千五百人,是原先准备穿越群山、取了张镗在边墙外筹集的粮草后去堵截迟滞俺答退路的。

当俺答撤走之后,大明墩哨军得以立刻撒到边墙外更远的地方,找到了他们,下达了新的命令。

“大汗,从边墙找个地方出去吧!”有部将劝了,“您是大元的主人,不能继续在这里!”

此时此刻,北元仍旧沿用着忽必烈制定的国号。所谓蒙古,那也是大元的蒙古汗国。在大元之主的心目中,曾经还有大元的许多个汗国,包括这长城以南的汉人故地。

博迪大声呵斥:“找到一处边墙出去,在这里收获的奴隶、财货呢?不是更容易行军的陌生路线,大军的安全呢?”

军队的数量决定了,从更好断后、更易行走的老路线出去,才更加快速、安全。

也更符合北元之主的身份。

那样就是攻破了敌方城堡,满载而归,而不是仓皇之下夺路而逃。

“大汗,再犹豫下去就来不及了啊!他们可以在长城上,很快围满每一处城墙。汉人就像牛羊,太多了!”

骑兵其实很少在进来的时候就攻坚,基本都是找一处低矮的、残破的城墙,快速翻越进来。

走的时候同样如此。

只不过这回不一样,这一回是博迪处心积虑要提高自己威望的行动。花了这么多钱,带了这么多人,难道堂堂北元之主是来做贼的吗?

连俺答都是强攻了虞台岭、衮必里克都是攻破了迎恩堡进入大明的。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