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63)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可惜他们没逛多久,春雁、雪雁就并肩寻来,原来林伯父已经操办完本次祭典,正准备带着各位官员回府,把现场留给老百姓们。

临别之际,林黛玉笑着扬了扬手中的花灯,“多谢兄长相赠花灯。”

这丫头,就是喜欢机灵古怪。陈恒摇摇头,叮嘱道,“天黑,注意点脚下的路。”

“花灯照的可亮了呢。”

笑声飘散在黑夜,林妹妹一走,宝琴自然要跟上。宝琴一走,薛蝌也不好多待。

两个好友约定后明日的闲事,才各自惜别。

等到他们都走后,陈恒又在四处逛了会,才被寻来的信达找着。原来是奶奶她们忙好祈福的事宜,也准备带着一家人回去。陈恒自然不敢多待,赶忙跑去跟家人汇合。

回去的路上,陈清岳悄悄求着哥哥,“哥,你别把薛大哥给我们银子的事,告诉爷爷他们可以吗?”

“为什么?”陈恒有些意外,这也不是不可说之事。

“哥哥,你傻啊。这让爷爷他们知道了,我们的压岁铜钱不就少了?”陈清岳回答又急又恼,哀叹自家兄长只会读书,脑子就是不开窍。

“哈哈哈。”陈恒笑过一声,他这个做兄长的,回答的也是有趣。“回去把为政篇背给我听,我就答应你。”

“……”

……

……

小年夜过完,贾琏总算得了机会回家。离年关也就七八日的功夫,路上抓紧点时间还能在大年三十那天到家。

回家过年是大事,林如海跟贾氏都没有劝他多留。只备好带回去的礼物,让贾琏一并带着过去。

这里面也有各家的讲究,贾氏是个有心思的。贾老太太的礼物最贴心,两个哥哥的礼物最寻常,几个晚辈的礼物倒是些惊喜的小玩意,唯独王子腾家的回礼最贵重。

贾琏坐在回京的官船上,看着姑姑手写的礼单,就回味过来。

他又不是个傻子,世家公子在这方面,心中都是门清。

姑姑这方回礼,比王家的贺礼还要贵重一分。这是说什么,就是告诉老王家。谢谢你们的好意,情我承下了,礼我可是给你们家回了。不多不少,就多一分。

贾琏轻笑一声,所以说世家的学问都藏在这些暗处。姑姑要是回的多了,那就成了巴结,下官讨好上官。要是送的少了,就是告诉对方这份交情可以结下,以后逢年过节多走动。

要是直接收了不回,那就成了林家在上,王家在下。

唯独这多出一分,才最耐人寻味。自己这姑姑,是借着礼单之口,告诉王家。

以后没啥事,别来沾边。你要还要执意送礼,传出去,别人还当你们老王家是来林家打秋风的。

贾琏笑了笑,把这些俗事抛在身后。

他是完全不在意林家对王家的态度,按说这样才好呢。

这样他们才能靠着贾家联系到一起,贾家才能成为一文一武的纽带。

“可惜啊。”贾琏收好礼单,很是惋惜道,“得找个机会,再来扬州一次。”

这次来扬州,连青楼都不敢多待,岂不是白瞎了好行程。

下次来,得先偷偷玩上个把月再说。

贾琏的遗憾,不知何时能弥补。可等他回到贾府,却有另一番热闹在等着他。

第一百三十七章 想念女儿的老太太

贾琏前脚才迈进荣国府,贾老太太的人就已经来找他。贾琏这一路,都是坐船而来。精神头也算不上疲乏,又是大年三十这天,干脆略作收拾就往贾老太太跟前寻去。

后堂的屋内真是热闹的很,不仅仅是大房、二房的媳妇,几个孙子、孙女也都坐在一处玩闹。

鸳鸯领着贾琏进来时,一直心神不定的贾老太太,见到这个孙子,连忙招手道:“好孩子,好孩子,快到这里来。”

贾琏有些迟疑,这份热情平日可就只有那个宝贝弟弟才能享有。他步步上前,就被贾老太太抓住手,拉到自己跟前坐下。

给贾琏搬来凳子的鸳鸯又悄悄退到老太太身后,王熙凤已经端来一杯茶水,递给自家的男人。

待贾琏喝完茶,等急了的贾老太太便迫不及待问,“好孩子,你姑姑那边怎么样啊?”

贾琏是什么样的性子,他就把自己在扬州的见闻往实了说。都不需要夸大,光是听到庙会上,林如海跟贾氏领着城内的官员、家属为扬州祈福的热闹,贾老太太就听的眉开眼笑。

贾老太太这辈子是极其幸福的,小时候经历了史家最风光的时候。等过了及笄之年,又嫁到更富贵繁华的贾府。里外里,前半生就没受过半点委屈、苦难。

等她为荣国府生育了两儿一女,头上的长辈慢慢过世。她的日子过的更是舒坦,贾代善又是个脑子聪明的,家里的大小事务不说安排妥当,基本也没啥烦心事需要老太太费心。

等到贾代善因为从军积累下的伤势早早过世,儿子们娶的媳妇又可以帮着她管家。可以这么说,贾老太太这辈子,就是时下女人最羡慕的一生。

出生富贵,娘家给力,夫君又体贴争气,儿子们虽然没什么本事,可也称不上烂泥。他们这样的人家,只要守着本分,就足以长长久久的富贵下去。

该说不说,这老太太的运道真是一等一的好。

只是她活到这个岁数,唯二放心不下的两件事,其中一个就是远在扬州的宝贝女儿。

如今听到女儿的好消息,贾老太太的心情也是极好。见到老祖宗脸上的笑意,贾琏顺势拿出贾氏准备的礼单。

贾老太太赶紧拿过来一看,瞧到女儿的心思,当即开心道:“你们来看看,快来看看,我就说敏儿最懂我,都来瞧瞧她送的东西。”

瞧见老人家跟个小孩子一样想要显摆,几个儿孙晚辈都笑着凑上来看热闹。其中得了先的自然是王熙凤,她拿过礼单照着上面的字念着贾敏准备的礼物。

大家一听人人都有份礼物,连几个春儿都有些害羞腼腆,对这个没什么记忆的亲姑姑,都存了极好的印象。

王熙凤自然知道该说什么话,指着礼单道:“老祖宗,我平日只听你夸自家姑姑怎么好,如今见了礼单,才晓得姑姑的细致心思。这每一样东西,是算准了你的游玩解乏,真真是叫人只能道个好字。”

原来贾敏也猜到自家缺不了吃穿用度,送的东西都是贾老太太平日能拿来把玩的奇物。都说人越老性子越好玩,这些奇物正合了老太太的心思。

要知道,林家送来的东西,都是扬州的盐商费劲心思淘来的好东西。不少物件,就连在京城的贾家也是闻所未闻。

贾老太太听的更是一个满意,看着自己的孙媳妇,正欲逗弄晚辈几句。一旁的王夫人却突然插话道:“后厨的饭菜,可都准备好了?琏儿赶了一路,我们不如先开了席,让这孩子垫垫肚子。”

王熙凤一听,也笑着点头,“早备下了,就等着太太你吩咐呢。”

席面上,贾老太太的身边自然坐着最爱的孙子——宝玉,只另一头倒是难得由贾琏陪着。吃饭的间隙,难免继续聊着林家的家事。

听到什么报纸、织坊此类的新鲜事情,贾老太太兴致缺缺,旁人倒听的十分投入。

只讲到贾氏的两个孩子,都在平安健康长大,模样也是像极了贾敏跟贾代善。贾老太太就开始垂泪,这大好的日子,只吓的大家放下筷子上来安慰。

众人哄了半天,老太太才道出缘由。

“我啊,想你们姑姑了。她这一去扬州,就是七八年的光景,我连见都见不到。哎……”

贾琏眉宇一动,笑道:“老祖宗,这有何难。等过完年,我再去趟扬州,保准把姑姑给您请来。”

瞧瞧你这法螺吹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孙大圣转世呢。王熙凤哪能不知道自家男人的本事,频频给他使眼色。

好你个呆子,这姑姑要是想回来,腿长在她身上,她能不自己回来?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