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64)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凭的你在这显摆能耐,万一把事情办砸了,我看你拿什么脸面来见老太太。

贾琏却假装没看见,他是真想再去扬州逛逛。那番灯红酒绿的盛景,没亲自去过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温柔乡。

憋了一肚子火的王熙凤,等到大家吃过饭,各自回房稍作歇息换衣时,就拉着贾琏一通埋怨,“你说说你,还没喝酒就耍起疯来。二太太那脸色,你看不出来?”

“我能不知道嘛,姑姑出嫁时,我可已经住在府里了。”贾琏坐在‘凤凤快乐椅’上,乐不可支的看着王熙凤挑选衣物。

她们一会要陪着老太太去听戏,平儿一连拿了几件衣服,王熙凤都觉得差点意思。最后还是贾琏拍板定了一套大红色,直说穿着喜庆。

王熙凤风情万种的白了男人一眼,道:“既然知道,你还揽下这活做甚。”

贾琏笑了笑,他还能不知道自家婆娘?

“你说,家里就我一个成年的嫡孙辈,我不去还有谁去?派个管事?别说老祖宗,光是姑姑看到,也得急眼。你是没碰到我那姑姑年轻的时候,那才是贾府心尖尖上的人物。”

“我听说。”贾琏压低着声音,“姑姑小时候还能骑在祖父背上呢,这样的宝贝人儿,你想让个管事去请?谁去都不好使,也就是我这样的晚辈,还能有几分薄面。”

这么说也是。王熙凤默不作声的点头,不过她倒想起另一件事来,“你说,姑姑给我们家那么多回礼,是什么意思?”

“你别说没看出礼单的名堂。”贾琏见她问的如此随意,可也猜到对方心中早就憋着这个疑问,只是不好表现的太过急切,才用如此漫不经心的语气,假装自己只是随意问问。

毕竟夫人口中的我们家,不是贾家,而是她的娘家——王家。

王熙凤露出微妙的笑容,那份礼单她拿过手后,只念了送给荣国府的东西,就又给合上,转交到鸳鸯手中。

这是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别人也不敢轻易使唤。

她会这么做,自然是看出姑姑给老王家的贵重名录。

在座的,有一半数一半,个个都是人精转世。王熙凤当时就觉得,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你说,姑姑家是不是有什么看法?”

王熙凤对外界的事务了解的不多,只好向贾琏求教。

见夫人难得虚心请教,贾琏不免摆摆谱。笑着翘起腿,只把话题往旁处拐,“你们王家也是想当然了,姑姑家是多清贵的文臣,怎么好跟武将来往过甚。文武相离,本就是自保之道。”

“再说,真要他们家亲密无间,还有我们贾家什么事。”

虽然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可王熙凤有点好,就是嫁给贾琏后,可以说是死心塌地为贾琏考虑。

“这么说,倒也是。”

“我可先说好,这次去姑姑家,我们没准备什么礼物。等明年我过去,你再支个几千两给我,我备些礼物,以咱们俩的名义单独送给姑姑,顺便我再去扬州城买个铺子。”

“好好的去那边买铺子做什么。”

“这你就不懂了吧,如今扬州城里,可是热闹的很。你只管给银子就是,交好了姑姑家,等他们以后来京师,还能少了我们的好处?”

“瞧你这话说的,我们敬她是因为她是我们至亲长辈。可别想着这些弯弯绕绕,没得说我们家眼界上不了台面。”

呵,贾琏轻笑一声,摇摇头。人家现在还只是个四品知府,等姑丈来了京师成了三品以上的大员,你就等着看什么叫门庭若市吧。

“平儿,把老太太上次给的首饰找来,我一会带着它去听戏。”王熙凤也不理他的作怪,只吩咐着自己的丫鬟。

“诶。”

……

……

年三十的烟火过后,扬州城内外的热闹还在继续。

跟家里人吃过年夜饭,陈恒拉着信达一起在屋内打棋谱。该读的书和文章,白天都已经做过。到了晚上,他索性拿出林伯父给的棋经慢慢研究。

叫陈恒气恼的是,信达在这方面好像也比自己有悟性。只看过几页,就下的有模有样。

陈恒连叫古怪,“不应当啊,我下棋就这么臭吗?”

信达也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些天赋。

两兄弟借着灯光,杀至深夜才以年长者的胜出作罢。

听着打更人报过新年第一天的时辰,信达合上窗户道,“二哥,准备睡吧。”

“好,可算是守完岁了。”陈恒笑着对弟弟拱手,“新年快乐,信达。”

“新……新年快乐,二哥。”这是什么古怪的祝词,信达听的直摇头。

两人并肩躺在一张床上,商讨着来年的计划。

“信达,有什么心愿吗?”

信达双手枕在脑后,他此时眼界虽宽,可心思到底还算简单,只说道:“就想一直跟着哥哥身边,别的还想不出来。”

“嗨,你个傻小子,不娶妻生子啦。”

“那也要跟着哥哥,等到二哥以后考中进士当了官,我就给哥哥跑腿打打下手。”

“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呢。”

进士啊,那是多遥远的事情,陈恒没有把计划做的那么远的习惯。

“那二哥呢,二哥有什么心愿?”

“哈哈哈。”陈恒大笑一声,“先过了院试,然后好好攒钱。等以后有机会,去京师看看别人家的热闹。”

那不是还要去京师,信达侧头看了陈恒一眼,忍不住好奇问。

“别人家是谁家?”

“快睡觉,快睡觉。”陈恒不想解释这其中的事情,打了个哈哈就应付过去。

“好。”

第一百三十八章 拜年

大年初一这天很是热闹。陈恒卯时就要起床,带着睡眼惺忪的弟弟赶到大堂,跟着家人一起准备祭祀的东西。

待诸事准备完毕,一家人就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牌位。等这两者件事情忙完,就是陈丐山、周氏坐在上首,接受一众晚辈的叩拜。

这三件事,都是要叩头的。不仅要磕头,在最后一拜时,还要可劲的说吉利话。

什么祝长辈健康长寿之类的话,只管挑好听的来。说的越多,陈丐山脸上的笑容就越多。爷爷、奶奶越高兴,给的压岁钱就越多。

等到拜完尊长,大房、二房的四位家长以及信达娘,也要坐在椅子上,接受孩子们的拜谢。一样的流程走过一遍,腰缠数贯的孩子们,就可以按照同辈间的长幼互拜了。

平辈之间就没有那么麻烦,陈恒跟陈青往弟弟妹妹面前一站,大家相互作过揖就算礼成。兄弟姐妹间互送的小礼物,此处就不用多做笔墨,只一旁的大人们看着十分喜悦,深觉自己家越来越兴旺。

今天头一件大事办完,大家就可以坐下来歇歇,等着周氏跟顾氏做好早饭。

昨夜的年夜饭还没吃完,顾氏挑了一盘肉干,就着一些青菜给家人做了肉丝面。口感自然不必多说,光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热闹的气氛就已经很舒适。

这是老陈家的人,在扬州的第一个新年。大家早上拜过年,都显得有些无所适从。陈丐山在这个时候,又开始回忆起山溪村的好来。

往年的今天,是走亲访友的好时候。村里各家的席面,那是要从初一一口气吃到初七,根本不愁没地方可去。

奶奶周氏倒觉得这样的日子最舒适,男人出去吃席带张嘴就够了。当家的女人可是要思考送什么礼,去年是不是送过自家什么?

这些琐碎的事情,处理起来十分麻烦,所以周氏十分珍惜今天的清闲。她跟两个儿媳、孙女、信达娘凑在一起,正商量着一会去哪里逛。

二叔陈淮津已经年过四十,好像突然意识到时间的压力。从刚刚开始,就一直拉着几个弟弟,叮嘱着他们要学习兄长的刻苦精神,不可荒废读书的好时候。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