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296)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陈恒面露诧异,没想到李贽如此急切,竟然已经在京师铺设车行。

朝廷这是缺钱到什么地步!?

李贽瞧出陈恒的异样,就坦然笑道:“看来这也不是朕要的猛药。”

这自然不是猛药,车行之事,重在便利出行,推动城内百姓的流动。随之而来的附带收入,才是财政的大头。古代的城池大小虽不如后世的市,可少了交通工具,走起来路来也是艰难的很。

这是一方良药、慢药。如果李贽抱着一下子收获甚多的想法,自然得非所愿。扬州有扬州的长处,放至全国,能比过它的也是不多。

因是第一次碰面,李贽在其后只说了自己叫内廷出面,组织车行之事的情况。就把话题放在闲聊上,可也没聊多久。李贽就起身离去,留下陈恒跟李贤独坐。

到这一步,算是李贽为两人留下独处的空间,也是李贽今日这般行径的真正目的。李贤确实是个温厚的性子,也不似李贽那般急性子。只在花园里,跟陈恒谈着路上的见闻。

约莫说了半个时辰,陈恒才得了空,被内宦领出宫。到了宫门口,日头已是午后,好不容易跟信达、柳湘莲汇合。

三人正要去城里找个客栈,想做暂时歇脚。一辆马车已经停在他们面前,车上跳下一个管事打扮的人,朗声问:“可是扬州府泰兴县的陈恒老爷。”

“正是在下。”陈恒上前一步作答。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京师还有这么多熟人。

“我是礼部尚书韦大人家的管事,奉老爷之命,特来请陈老爷过府一叙。”

好家伙,林伯父,你真可谓是料事如神。

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恒、贾宝玉、柳湘莲、薛蟠。

这个时期的官员,还算是幸福的。双龙御朝虽叫大臣们左右为难,两党相争之下,拉拢人的手段却是一套套的上。前两年太上皇想了省亲的主意,后头李贽就改了文官的休沐制度。

缝八而沐的新规,就在大臣们欢呼声中上线。甭管李贽是出于什么目的,朝中的百官确实因此得到实惠。

随着管家停下马车,陈恒才领着信达、柳湘莲下车,就被下人引进府内。李贽赏赐给韦应宏的这套宅子十分气派,才走进去,就能看到照壁后的绿意葱翠。

“陈老爷,您这边请。”

下人在前头迎着路,带着三人走过几个弯折,就来到家里的中堂。第一次见面,能设在此处,已经可见韦应宏对陈恒的重视。

今日在家休息,韦应宏穿着最受中年男人喜爱的道袍,这种宽衣大袖的打扮,其实是追求所谓的魏晋风骨。因实在风雅,深受士子们的喜爱。

脚上的天青色云头鞋,藏在衣摆之下,系在腰间的蓝色丝绦笔直垂下,末梢的流苏上有白玉小珠两颗。陈恒多看了几眼,心中轻笑一声:这条丝绦是秋浦街的货物。

戴着东坡巾的韦应宏已经蓄须,坐在中堂的上座,对着进来的少年郎笑道:“你乡试高中后,如海就常常写信给我,叫我在京师多多关照你。他本以为会是年后,肯定没想到陛下会把日子提到今天。”

见前任扬州知府笑得如此猖狂,陈恒也是面露笑意,持手作揖道:“见过大人。”

“诶。”韦应宏起身拉住陈恒,笑着将他引到位置上,“我算起来也是你府试的座师,怎么,连句老师也不愿意叫?”

陈恒笑着从命,改口道:“老师。”

“师有长幼,我比如海痴长几岁。”韦应宏不住点头,示意学生赶紧入座,自己摇头晃脑的回去之际,得意道,“你既然叫如海一声伯父,不如索性喊我一声大伯吧。”

即使知道韦应宏是在开玩笑,陈恒还是有些傻眼。没想到韦、林二人的世交竟然如此深厚,更没想到韦应宏是这样的性子。

“哈哈哈哈。”韦应宏见陈恒呆愣,又畅快的笑过声。这个解元,当年是被他点中。如今再见,昔日稚子已是自成风采,韦应宏心中不免得意。

其后的两人,拿着扬州的变化开始说道。听着秋浦街的一应改变,韦应宏也是唏嘘不已。扬州是他政治生涯不能抹去的一笔,有林如海这个后继者,是他的幸运。

几番对谈下来,因扬州、林如海结缘的两人难免心生亲切。中堂内的笑声传到外头,自然也被等候的信达、湘莲听见。后者感觉今日的行程,实在是奇妙的很。

人才下了船,就被请进宫。自己虽是等在宫门处,可这份见驾的惊喜还是影响到柳湘莲。他是没想到,自己也有一日能站在宫门外等人。

等陈恒离开宫门,他们又被礼部尚书请来。前后两次,自己虽都只能做个陪客,柳湘莲却也见证了陈恒的不凡。突然明白过来,辛伯父为何会叫自己去扬州见一见这个少年。

两年的时间,柳湘莲认识了陈恒的才华和能干。到了今天,他却突然发现这个读书人的能量。

尤其是听到对方跟当朝礼部尚书谈笑风生,柳湘莲心中不禁想过,怕是他那个旁系祖父过来,也不可能有这份待遇。

此事倒是柳湘莲想差了。自古文武有别,理国公断然不可能来礼部尚书家做客。御史台里的大人,可不是吃干饭的。

中堂内的笑声渐渐停下,韦应宏喝过一杯茶,又关心道:“见了圣驾,感觉如何?”

这话看似在问陈恒的心情,其实也是打听此次面圣的情况。眼下是在中堂说话,陈恒斟酌下言词,就道:“陛下圣明威严,太子宽厚仁德。”

陈恒这样一说,韦应宏心中就已经有数。知道这次见面情况不错,心情也是好起来。他又道:“如海之前将你造的车送抵宫中,才为你家中请来赏赐。本来陛下还想赏你一套宅子,供你在京师居住。不过我担心皇恩厚重,多了惹来非议。就替你婉拒了,你不会怪为师吧。”

“有劳老师照拂、顾全。”陈恒岂是这种不识抬举的人,他现在还是无功不受禄。李贽要是全凭自己心意做事,才是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见陈恒明白自己的苦心,韦应宏也是满意点头。林如海别的不说,教学生的功力可是真好。又见学生端坐,一言一行皆有不卑不亢之意,更是欢喜。

“你在京师若没有住处,可先住在我这。”

陈恒当即摇头,他可是记得尚书家里还有两个未嫁人的女孩子。韦应宏这样说是关照,自己要真应下来,反倒会给对方添麻烦。

“谢过老师关心,学生初来京师,还想在城里多转转。见见风土人情,游玩京师各处。前后出行,多有不便之处。还是先暂住会馆中为好。”

韦应宏一听,就懂了。当即也笑道:“你这心思,倒是跟如海一个模子刻出来。”

他当即留了陈恒吃饭,当后者带着信达、湘莲离开时,已是酉时左右。

扬州会馆设在城西,旁边就是金陵会馆,再旁边就是苏州会馆。这三处,都是设给本府进京赶考的举人所用。说到它们仨,倒是有一件趣事。

自苏、扬两地改乡试后,扬州人就琢磨要给自家的举子盖房设地。此事是应该的,苏州人也和扬州人一道,决定手拉手做个和睦邻居。

可偏巧,当时的金陵会馆还叫江南会馆。它们俩本来想躲远点,可一想,自己离得远了,家里的孩子要怎么找啊。那不行,得把会馆建过去。

如今的扬州人财大气粗,修会馆时,只一门心想着大气、大气、大气。苏州就不一样了,它看看三妹家,觉得比钱比不过,又看了看中间的江南会馆。便想了个鬼主意,起名叫江南总会。

这可好,金陵毕竟是大哥。哪里容得下二弟胡闹。两方人吵来吵去,最后告到御前。最后谁也没落着好。李贽下旨,改江南会馆为金陵会馆,改江南总会为苏州会馆。

如此作罢,苏州大胜而归,才命人抬出早已准备好的牌匾高挂。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