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02)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结果,陈恒瞧了半天,都没看到山长的踪影,实在是放心不下,才憋不住问道。这事,徐堇侯来说最清楚。只见后者道:“去年入秋时,老山长得了一场大病,他家中的晚辈放心不下。就把山长接回老家,好生照顾调养了。”

陈恒一听,心中暗叫糟糕。裴怀贞的老家在江西那边,跟欧阳修是一个地方。从扬州过去,中间的路途,何止千山万水。

他心中正感伤着,徐堇侯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又道,“这封信是山长离开前,给你留下的。他说你回来的那天,交给你一阅即可。”

陈恒点点头,珍重的接过书信。他今日的行程简单,中午在书院里陪老师们吃个便饭。晚上就去王先明家里,陪夫子、师母再小酌一杯。

左右都不是急事,陈恒就坐在讲堂内,安心陪两位夫子聊天。如此聊过一阵,陈恒寻了个空隙,迫不及待的往讲堂后头走去,他要看一看山长留给自己的信。

谢绝了大家的陪同之意,陈恒独自站在崇仁馆前,见里面虽多了书画墨宝,大多还是旧时模样。他在馆内走上半圈,细数着往日光阴,最后还是不自觉的来到那株桃树前。

春风下,枝头上的纸鹤已经不见几只。剩下的纸鹤,也是褪去颜色,只做寻常状。可也不知道哪个学生开的头,竟然在树枝上系起长长的红绸带。

百条、千条的红带迎风飘舞,倒叫人有些神思恍惚。陈恒笑了笑,从怀里拿出裴怀贞的信。在散乱的日光树影中,取出信纸翻阅。斑点落纸,字迹亦是熟悉。

裴怀贞的话不多,只说自己知道陈恒辞官的缘由。他很为陈恒的决定高兴,也希望陈恒不要因此灰心丧气。人有得意时,自然会有失意的时候。各种经历,都是老天的安排,余者还需不忘初心、再接再厉才是。

话末,裴怀贞如此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岂不快哉!”

这是庄子的名句,恩师却将最后一句话,从殆己改成快哉。殷殷教导之意,只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出来。

到底是没瞒过恩师。陈恒叹一口气,他辞官后,一直不敢回乡,就是怕家里人为此担惊受怕。自己硬憋着一口气,在京师奋发努力。却为此错过跟恩师的见面,又叫人情何以堪,不感慨造化弄人呢。

“哎。”陈恒摇摇头,珍重的收好书信,将其贴放在自己胸口保存。独独望着树下的彩带、零星纸鹤,陷入久久的沉思。

……

……

有人追忆往昔,黯然神伤。自然有人锦上添花,以攀交情。陈恒虽不在家,陈家的大门却没少过人。往来的宾客不断,礼物更是不断。

这些人也不知道哪里攀上的关系,上门就说自己跟陈恒是旧识。单单送礼的还算好,有不少人是把银子包在布里,或是藏在盒子里。听到陈恒不在家也不急,放下礼物和名帖就跑。

信达在京师锻炼过一番,忙安排着家人登记好东西原主。他知道陈恒必然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事后少不得就要原路退回。

到了下午,府衙里的官差就跟保长一起上门,他们是来送二十两的牌坊银。进士及第,更是扬州头一号的状元公。这钱拿来,就是给陈家在街口修牌立碑用。

提到这事,陈丐山却有话说。如今陈恒大婚在即,家里的孙女婿亦是不少。往后还有几个孙子的婚事。一家人眼瞅着要住不下,他是有搬家择居的打算。

府衙的差役摆摆手,他就是来送个钱。老陈家的人,要住在哪里,要把牌坊修在哪里,都是他们自己的家事。

管着这条街的保长却急了,状元公一家要搬走,这可如何是好?他连连劝着陈丐山不要急,千万留在坊里不要走,宅子的事情他再去想办法。

留下这句话,保长都不等陈丐山弄明白意思,自己就匆匆起身告辞。到了这日晚霞十分,陈恒尚在王先明家中陪恩师饮酒。保长已经领着附近的几个主家上门,开口就是道。

“老陈哥,你别走。你们家可千万别走。这些人的房子,正好都要卖。我看过了,他们的屋子拆了院墙,就能跟你们家连在一起。改建起来,方便的很……”

陈丐山在此住了几年,又岂会不知附近的屋子卖不卖的情况。他敢肯定是保长一心想要留客,才想出来的办法,再一问这些人报出的价格。

有说五十两,有说一百两的。这价钱不说是抢了,简直就跟白送一样。陈丐山听的忙摇头,推说孙子不在家,自己也不好独自做主,这才礼貌的把客人送走。

第二百四十二章 见英莲

家里的事情,陈恒尚不知情。他此刻还领着两位弟弟,在王先明家里做客。自从林如海离开扬州后,王先明也搬出林府。自己在书院附近,租了一间院子以作生活。

现在没了外人,陈恒又拉着两个弟弟,不住给老师敬酒闲聊。王先明心情愉悦之下,也是饮少则醉。师生间的气氛,随着一句句攀谈,渐渐也找回昔日山溪村时的感觉。老情复新意,让人回味,也叫人追忆快哉。

陈恒又饮下一杯后,突然起身做礼道:“老师,弟子有一事,恳请恩师成全。”

“你这孩子,我说你今天可劲的灌为师酒,就知道你没憋好屁。”王先明笑骂一句,又慈爱的伸手将其挽起,笑问,“说说吧,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你这个状元郎,费尽心思、大动干戈。”

柳氏今日心情真是极好,既是因为相公的学生考中状元,更是因为他跟玉儿的好事将近。闻言,亦是作笑道:“怕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儿,恒儿这是有备而来啊。”

陈恒嘿笑一声,在夫子、师母前站直身子,沉声道:“学生想请夫子、师娘收英莲为义女。”

“什么?!”王先明脑子一下清醒过来,他怔怔的看了一眼陈恒,不敢置信道,“不妥不妥,陛下赐婚的大事情。我我,我不过是个老童生,怎么好出来当这个亲家,沾上这份龙气。”

陈恒闻言也不急躁,只在一旁耐心劝着。英莲上无老父,家中也没个兄弟姐妹在,只孤零零的跟母亲相依为命。他有这个想法,倒不是临时起意。

王先明被陈恒几番说服,已经有些意动。这毕竟是学生的终生大事,自己要是能参与其中,为陈恒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助力,倒也能成全一段师生佳话。

只是……王先明悄咪咪的看一眼柳氏,后者立即出声道:“看我作甚,恒儿能把这算盘打到你身上,还不是因为敬重你是他的蒙师。”师母笑着说完,又沉吟片刻,担忧道,“只是这事,你跟玉儿商量过没有。”

黛玉毕竟是正妻,虽有李贽的旨意在,这桩婚事无人敢说半个不字。可皇帝再大,也管不了小两口自己关上门过日子。婚后的日子是否和美,全在夫妻间是否敬重彼此上。

黛玉毕竟要喊自己一声姑姑,柳氏担心陈恒年纪轻,全凭着自己的性子做主。陈恒看出柳氏的担忧,立马回道:“这是玉儿提的主意,也有我的意思。”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听的柳氏眉开眼笑。她连连拍手道:“你们俩能有这份心思在,以后的日子,我们就真不用担心了。”

什么叫心里装着对方,什么叫事事考虑对方。恒儿的一句话,已经将两人对彼此的心意道明。

柳氏欣慰的点点头,又看向心思稍安的王先明,笑道:“当年嫁走一个,没想到老了,还能再嫁出去一个女儿。倒是福不独享,人间好事又成双。”

老夫老妻的默契,让王先明马上明白柳氏的意思。他亦是笑着点头:“好事成双,嫁妆也要成双啊。到头来,这点家底都要给这小子算过去。”

陈恒闻言,忙要开口解释。柳氏却跟王先明一起齐声道:“且住,你既然让我们认下英莲这孩子,就该听我们俩长辈的安排才是。”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