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83)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你个不着羞的小子,有这样问我媳妇的吗?陈恒翻翻白眼,他是胜利者心态作祟,懒得跟犯酸气的傻子计较。黛玉却是点点头,又摇摇头,对着宝钗道:“我这表哥,怕是要劳好嫂子操心了。”

宝钗心头亦是叹气。大家都知道自己的难处,都体谅自己的难处。唯独宝玉一心一意,只想着心头那点破事。倒把她弄得发火作怪不是,体谅度人也不是。

“他就是偶尔糊涂,操心倒算不上。真要说起来,平日里,还是他照顾我多些。”话里话外,薛宝钗都顾及着宝玉的颜面。

连陈恒听的也是动容,不住暗道。此女若不是身在薛家,该有一番自己的广阔天地。

可惜,可惜啊。

黛玉回来了,贾琏仍是坐在陈恒的旁边。只是信达等人往下移了一个位置,将黛玉引入左侧位置。夫妇二人虽隔着些距离,可其中一人开口陪着亲戚闲聊时,另一人的目光都始终在对方身上。

这般模样,就是贾琏看着,也是暗想自己平日对王熙凤是否太糟了?可一想,王熙凤的泼辣性子,又觉得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大雍朝的娘们,哪有管着相公养妾氏。醋劲那么大,活该受些苦,吃些冷眼。

林黛玉一到,宝钗的话可就多起来。大家说笑一阵,听闻黛玉是放心不下陈恒,才提前回来。更是痴笑对方的新妇姿态,陈恒听的更是乐呵,说道:“卿卿爱我。”

他是多坏的心思,当着宝玉的面,将此话得意的说上三遍,直气的宝玉暗自神伤。临到晚饭时辰,大家移了位置,又去到席面上开桌。

因家中还有个二夫人在,又需要柳湘莲等人作陪。今日的家宴,也是分坐前后两处。

后院处,宝钗见黛玉跟英莲之间,情同姐妹。一时不知道对方是逢场作戏,还是平日真就如此。

她有意问了英莲的几句出生来历,听说是姑苏孤女,家世可怜,更曾落入歹人之手。她这才明白,为何黛玉如此待此女。

原来是个没威胁的……

可宝钗心中亦有疑惑,这样出生的人家,寻个妾氏的名分打发就是。陈恒不懂事,稀里糊涂找陛下求道旨意来。林妹妹怎么不劝着拦着,反倒让这样的人家,跟自己平起平坐,共享陈家夫人之名。

黛玉不知宝钗心中所想,她被两人簇拥在中间,只想着照顾客人。她们的身后,只留着紫鹃、莺儿、雪雁伺候。

咦,怎么少了个晴雯?原来这丫头,自己跟夫人请了命,到前头伺候老爷一桌去了。

嘿,也是个好瞧热闹的。

……

……

信达已经是家中外事总管,又是血缘至亲。之前陈家门第不够,信达出门在外不好上桌。现在到了自家地头,陈恒岂会让信达做些伺候的杂事。

今夜是他们家的信达、柳湘莲,一同陪着贾家两位公子饮酒。侍立的人有潘又安、晴雯两人。

对这俩人,贾琏、贾宝玉都是熟识。只是瞧着潘又安,贾琏倒想起今日来的另一件事。趁着大家吃饭饮酒,他赶忙从怀里拿出两份文书,递到妹夫面前,道:“这是老太太托我带给妹夫的东西。”

陈恒接过一看,果真是潘又安跟司棋的卖身契。他刚收下,贾琏就替‘新任主人家’教训起昔日久仆,放言道:“既然老太太开恩,让你去了我妹夫处。你还需记着家中往日的教导,事事尽心才好。”

“是,小人谨记二爷的教诲。”潘又安不敢多话,忙老实应着,仍旧一副奴仆姿态。

“司棋那丫头已经在来的路上,我们出来的急,没捎上她。等她到了松江,你自己记得好好待她。”贾琏拿着荣国府的公子身份,教训个没完。

可他的话,却听的潘又安心头一热。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是把表姐盼来。

“又安。”陈恒突然唤了一声,如梦初醒的潘又安,忙停下傻乐,凑到老爷身边。只见对方把刚到手的卖身契,直接交到潘又安手中,大方道:“拿去吧。”

“妹夫,你这……”贾琏很是吃惊。直接就把卖身契给对方,以后潘又安可就成了自由身。这样的人,用起来能放心?

贾宝玉在旁眨眨眼,他下意识的看向端着酒壶的晴雯。见姑娘脸上并无惊色,就知道陈恒此举不是第一次。

“无妨,我用人从来不讲这些。”陈恒摆摆手,真要这点识人之明都没有。就算拿着卖身契,也会被人背后捅刀子。

一番话,听的晴雯美目中涟漪阵阵。更觉得自家老爷,有种不同一般书生的豪气和恣意。见陈恒杯中酒已空,她赶忙上来倒上半杯,又劝道:“老爷慢些喝,夫人可惦记着你呢。”

陈恒点点头,趁着贾琏发愣之际,朝其问道:“我这有一事,想跟表兄打听一二。”

“是什么?”贾琏忙作笑,示意陈恒只管问。如今两人,正是要好的时候。别说打听事情,就是亲自办些事,贾琏都是愿意的很。

“这甄家的情况,表哥可否给我说上一些,也让我今后好打交道。”陈恒的手指微微点着酒杯。他记忆力好,忘不了当日在甄府的情景。

那日茅大庆刚行凶时,甄家大爷一直叫着包勇的名字,颇有几分急色。唯独在茅大庆冲向甄宝玉时,甄锡的声音短暂停顿。对方当时瞪大的双眼,一般人会以为他心忧弟弟的安危。

可只有陈恒看到,茅大庆被马银拦下时,甄锡目中的失望之色。

这甄家大爷,是想看甄宝玉死啊。

第二百七十九章 噩耗

初听陈恒说想更了解些甄家,贾琏心里还有些高兴。大家说来说去,到底是亲戚关系。若是陈恒能因为甄府寿宴上的宾客回心转意,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想法,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

“表妹都跟你说过什么?”贾琏先是寻问道,准备在黛玉的讲述上,再做额外补充。

陈恒让晴雯拿过酒壶,自己主动给贾琏倒上一杯,坦诚道:“玉儿倒是说过老国公跟甄家的关系,其他的事情,她自己也知道不是很清楚。”

贾琏饮下一杯酒,感觉一点温热在胸腔中扩散开。那份好为人师的一面,在酒兴的作用下,一点点被勾出来。

“那是咱们家跟甄家的关系。”贾琏的脸色微红,又颇为好言道,“我想想要怎么给你说甄家的事情。已故的义忠亲王,你可还记得?”

“怎么会不记得。”陈恒说笑着间,微妙的看了柳湘莲一眼。后者心领神会,又起身给贾琏倒酒。陈恒则继续道,“十年前坏事的那位。京师里的百姓,现在还在议论老亲王抄家时,从王府里搬出来的金山银山呢。”

这义忠亲王身上,原书中还有桩知名的疑案。秦可卿下葬时,用的棺材就是薛蟠为义忠亲王,置办的万年不坏的棺木。只因义忠亲王是抄家死的,全家上下都是戴罪之身。连那口提前备好的棺材,也成了个摆设。最后被贾珍拿去,用来给秦可卿下葬。

关于这义忠亲王的来历,陈恒只知道他是宗室,算是太上皇的堂弟,当今圣上的叔叔。不过只从义忠的封号,也可以看出他跟太上皇的关系,就好像忠顺亲王跟李贽的感情。

忠这个封号,从来不是乱给的。

贾琏又饮了一杯酒,才接话道:“义忠亲王跟太上皇虽不是同胞所出,感情却是极好。当年太上皇四下江南时,头一次的下榻地,就是义忠亲王举荐的甄家。”

“前些年薨逝的甄老太妃,你还记得不?”见到陈恒点头,贾琏才继续道,“也是义忠亲王当了回月老,在甄府时,私下引荐给太上皇,才成了一桩好事。”

陈恒总算是露出惊讶之色,没想到还有这桩隐事。他忍不住道上一句:“那这义忠亲王对甄家倒是够好的。”

“妹夫,你有所不知。义忠亲王的封地,就是在金陵城。而这甄家祖上,原本就是世世代代跟着义忠亲王这一支。是到了甄家后人手里,慢慢发迹、起势。义忠亲王才开了恩,准许甄家脱身返籍,自立门户。”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