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霜河/原江天漠漠(217)

“我以为她想让我见证她登上阁主之位,便应下了,随着她上了天清阁。一路上,她再也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

“周阁主看见我很开心,让我坐在他的身边,很亲切地和我说话。比赛进行到黄昏,胜出的是那位武师兄,周阁主便站起来,问还有没有要挑战的?他问到第三遍时,薛季兰站了出来,说我要挑战。

“大家都很平静,好象就等着她站出来一样,但周阁主却很惊讶的样子。他看了看我,又看向薛季兰,问道:季兰,你想明白了?她说想明白了。周阁主又说:季兰,你是女子,如果继任阁主,需得终生不嫁,你可得想明白了。她沉默了一会,低声说:弟子想明白了,弟子愿意终生不嫁,将天清阁发扬光大。

“我当时呆坐在一边,心里一时清醒一时糊涂。周阁主再看了我一眼,又问她:季兰,你前天不是和我说,不想接任天清阁的阁主吗?因为你这样说,我才举行选拔大赛啊。

“我忽然间全明白过来了,我看向她,她也正看着我。可我没有勇气站起来,更没有勇气说话。她等了很久,转过头去,看着周阁主,说:师父,您一直对我寄予厚望,我不能辜负,我愿意继任阁主之位。”

九一、狂风吹沙始见金

谢朗听到这里,忽然间明白了方道之今天叫自己来说这些话的用意。他嗫嚅道:“方先生,我……”

方道之却没有停住回忆,他凝望着西面的天空,继续说了下去。也许他这一生,永远再也没有机会将这些事情说出来,只有这一刻,他才可以在阳光下,将压在心底的回忆晾晒出来。

“我回京后不久便成了亲,我的妻子性情温婉,勤俭持家,孝顺公婆,一切以我的意思为主。我又获得了先帝的器重,经常宣我入宫咨询国政,世人都尊称我一声‘方先生’。

“可我对一切都提不起什么精神,婉拒了先帝让我入朝为相的旨意,也不想收什么弟子,就住在这山上,听听佛钟,看看竹海。

“没多久,我听说她接任了阁主之位,便给她写了一封道贺的信,她也回了信。后来,我们一直有书信来往。

“当今陛下当年是景王,有一天来拜访我,忽然问我:这世上是否有人比我的学问更强?我说有,天清阁薛阁主便胜过我。没想到两个月后,陛下竟然将她请到了涑阳,让我们当着众人的面在王府内辩经论道。

“那天晚上,我夫人也应先皇后的邀请去了王府,她们坐在珠帘后观看了我与薛阁主的辩论。回来后,夫人忽然说了一句:难怪你说要让女儿多读点书。从此以后,我便很少再看见她笑。”

竹林上空缭绕着乳白色的雾,谢朗心头也似笼罩了一层这样的雾。他细想着方薛二人的往事,咀嚼出千般滋味来。

“明远,故薛先生去世之前两个月,给我写了最后一封信,拜托我照拂她的女儿阿蘅。”方道之转过身来,静静地看着谢朗。

谢朗心中迷乱成一团,怔立半晌,道:“方先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请说。”

谢朗轻声道:“自古人心最难猜测,如何分辨一个人的真心?”

方道之微笑道:“明远,用你的眼睛和心,不要用耳朵。不要听人怎么说,要看她是怎么做的,再用你的心去想。”

——她是如何待你的,你摸着自己的心好好想一想。

薛忱的话在耳边回响,谢朗身形微微摇晃了一下。

幽风吹过,杯中的清茶泛起了一层微波,象极了她总是如涟漪般稍纵即逝的微笑。

走出竹林时,青云寺的钟声悠然敲响。

谢朗从沉思中惊醒,抬起头,寺院内高大的佛塔清晰可见。阳光照在白色的塔尖上,耀出淡淡的光泽。

他想起亡母的长明灯供奉在青云寺内,便折向庙门。经过大殿、六祖殿,有一间小小的配殿,谢家供奉的长明灯便在这里。

谢朗往长明灯中添了油,在蒲团上跪了下来。他凝望着长明灯中微微跳跃的火焰,心头一片迷茫。

风从殿门外吹进来,数排长明灯齐齐暗了一下,谢朗不自禁地站了起来。风止,灯明,他又慢慢地跪回蒲团上。

磐钟再度敲响,谢朗才从蒲团上站起,默默地向长明灯合什,转身出了殿门。

他在寺庙内慢悠悠地走着,正想去找智惠方丈,才转过东耳房,忽然一愣,停住了脚步。

柏树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与智惠方丈说话。须发皆白的智惠象是正在劝解着她,而她仍然满面迷惘之色。

上一篇:青山接流水 下一篇:宅斗在异世

箫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