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114)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除了这些跟人实习的日常之外,Ray兴致好的时候还带着秦月去了几个兄弟公司,有的在他管辖之下,有的只是单纯的关系好。这些公司有一些是专门生产海工工具的,比如打桩锤或者立桩器等等。那些设备有卖有租,在海工市场上十分抢手。老板是一个比Ray还要有个性的大叔,两个人脾气十分相投。

他俩聊天时,秦月才听明白对方这么拽的底气到底在哪里,原来对方有这家公司的股份,所以他才不管那些管理层的瞎BB,只做对自己这家子公司最有利的商务决策。

其实Ray也有一点儿股份,不过不是他负责的分公司的,而是HDM集团公司的。HDM在若干年前船市不好的时候,曾经频临破产,那个时候HDM的总裁,在HDM工作了四十多年的HDM之父,号召内部员工对企业股份进行认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不少管理人员和公司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出了钱,公司度过了难关,股值飞涨,每年单分红一项就十分可观。当然,这些员工,如果想离职的话,公司会按照市价购买这些股份,以防公司决策权被稀释。

HDM的组织方式其实和美国很像,每个州都相对独立,有自己的法律,只要不和宪法相冲突就行。这种组织结构的长处是每个公司规模都不大,占据的市场有都是很独特的一块,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时间很短,跟客户大多处成了朋友关系,所以十分便于销售和企业的盈利以及技术的革新。这种组织结构从集团角度上看,是属于扁平型的,从分公司到集团董事会只有一步之遥。秦月当初学管理的时候,就十分中意这种管理模式,而不是阶级分明的机械化大生产模式。

然而,有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上市的集团型企业,却更喜欢垂直型管理模式。他们通过定期并购其他中小型企业,来拓宽市场,消灭竞争,为股市提供利好信息,提高股值,方便资本大幅度升值。而吞进来的企业最后的下场如何,是否能够与集团良好融合并创造出更多的利润,通常没了下文。

秦月每次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都觉得股市像是一个听童话的地方,一旦听说谁跟谁要结婚(并购),股值就开始疯长,而两个人一旦真的结了婚,人们就不再关心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一概相信,他们从此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童话结局。

当然,这种事情得分谁去看。如果在操纵者的手中,它就是揽财的利器。秦月后来独立创业,曾帮助两个集团公司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决策层考虑的最大利益来源就是他们合作可以在股市上带来的拉动。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在荷兰的秦月基本上实习完毕之后,又一次开始了出差的生涯。

第五十六章 充实(3)

Ray十分有创意地将出差分成两类,一个是国内的出差,一个是国外的出差。这个说法秦月还是第一次听到,不过鉴于出差的英文叫business trip,反正远近都是因为商务的原因出去走一趟,她也就不再计较这种说法了。

荷兰很小,用荷兰人自己的话说,从南到北,一直开车,五个钟头就出国了,由西到东,三个钟头就掉海里了。尽管如此,一天跑两三家客户和供应商的秦月,每晚回家仍然感到精疲力竭,总要缓一会儿才有力气写会议纪要和拜访报告。

在国内跑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众多的客户和供应商中,秦月印象最深的是合资公司所建造的开体驳船的船东。

他们的船队远远不只是挖泥船,还有很多用于开采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船只,以及填海造陆,修建堤坝所需要的特种工程船只。秦月一边听人介绍,一边看墙壁上的公司历史简介,内心感叹这个家族企业完全不像国内那些富不及三代的私企,已经留存了上百年了。他们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肯为未来投资,当他们看好了一块未来的市场,即使那个市场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成熟,他们就已经愿意为能将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买单。这种做法在那些上市公司或者普通的股份公司中很难做到。因为所有的股东都紧紧盯着每年的收益率,投资的回收期,根本就不会有耐心等上那么久。

可是,有些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都需要时间。在国外虽然也有先进的实验室和部分高校对一些前沿技术进行研究,但更多的科技更新却都是由企业完成的。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也是最好的催化剂,它将回馈那些为它提供合意产品的企业与个人。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研发新产品,将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市场的丰厚回馈也将补偿企业的忠诚付出。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良性循环。但在国内,科研的重担却仍主要放在科研单位与高校的身上,技术与产品脱节,投入与市场回报断裂,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高校科研成果造假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市场的验证。不信你就把假冒伪劣的科技产品放到市场上试试?看看打脸的时间来的会不会太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