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36)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秦月心中疑惑,“为什么非得这周过去?”

老妈顿了一下才回答,“这周我们组长请了美国的一个传道人过来。他们需要有人过来做翻译。”

秦月被气笑了,“那和我有什么关系?你们组长既然请了人来,就一定会找翻译的。教会里那么多人,懂英语的人不少。”

老妈急忙说道,“他们知道你是学英语专业的,又听我说过你以前经常做口译,所以直接求到我的头上来,我也不好拒绝。”

合着老妈是碍于面子才答应的。怎么着,也不能让老妈坐蜡不是?秦月便答应了下来。不过她严厉地警告老妈,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老妈已经后悔应承了这件事,自然是满口地答应,绝对不会再有下一次。

秦月的家在临海市的高新园区,附近有很多的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据秦妈妈说,他们的组长是工大建筑学院的院长,曾经出访过美国交流,认识了当地教会的一些人。这次那间美国教会的牧师到中国来事工,特意联系了组长,因为对方要在临海市停留两天,所以组长请对方来家里做客,并且给组员们讲一篇道。

秦月上次翻圣经的时候,还是去威廉家的那次。此时要她给布道会做口译,她心里实在没底,不得不把圣经找出来,做些准备,好歹对圣经的目录要熟悉起来。秦月一边背诵圣经目录中经卷的名称,一边嘀咕着,老妈真会给她添乱,好在明天还有一天的准备时间。她已经跟老妈说了,明天不去跟她做礼拜,要留在家里继续看圣经。老妈满脸愧疚地答应了下来。

秦月准备了一整天,终于把圣经的六十六卷经文的名称背了下来,又速度了旧约和新约的前几卷书。其实,圣经还是很有意思的。秦月不得不承认,每次读圣经,她都能读入了迷。这本被千百年时间印证了的经典巨著,是值得人花费时间和精力好好研读的。秦月想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才能得空,静下心来细细地品鉴圣经。

第十七章 以撒

秦月跟着妈妈到圣经学习小组组长家所在小区的时候,就知道这里的房价不会低。高档小区的标志之一就是物业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治安要好。进小区门业主都要刷卡。访客则需要对保安人员说明要去的人家姓名和门牌号,然后他们会用内线拨通户主的对讲设备加以确认后才放行。

进了门,楼间距很大,绿化比例很高,虽然小区内有多层,也有高层,但因为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又时有亭台隔断,院内的环境丝毫没有钢筋混凝土为主的冷硬与局促,反而有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祥和之气。秦月在心里嘀咕,组长不愧是搞设计出身的,对自身的居住环境要求还是蛮高的。按门铃通话,楼门被打开,进楼上电梯,一直快到顶层才出来。两梯三户,一看这里的房型就不小。

门开了,屋里已经有不少的人在了。秦月跟在妈妈的后面被一路热情地让进了屋。屋子恐怕得有二百平左右,四室两厅两卫。客厅就足有五十平米,非常宽敞,五明的设计,采光良好。窗户半开着,初秋的风静静地划过,吹散了室内的闷热。男女老少一屋子的人聚在客厅,三三两两地交谈着。卧室的门有关有开,里面隐隐戳戳的有人在交谈。

出于礼貌,秦月提了一个果篮来。她问过妈妈组长多大年纪了,妈妈说对方大约七十多岁了,仍被学校返聘回去,带博士生。秦月扫了一下客厅里的人,中年人居多,也有两三个年轻人,剩下的有两位老人,看上去像一对夫妇,妻子面貌平常,身体发福坐在轮椅上,丈夫却是难得一见的气度高华的老人,鹤发童颜,面貌儒雅之极,自诩见过世面的秦月也不由得感到惊艳。秦月觉得这位老先生恐怕就是这家的主人,徐老先生了。旁边的那位坐轮椅的就是他的发妻,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徐老太太了。

果篮进门的时候就已经交给接待她们的一个中年女人了。她身材高挑,长发用皮套扎在脑后,虽然面容不再年轻,却笑容和煦,让人看了就心生亲近之感。她让着秦月母女俩进了屋,又把她们带到了老人的面前,“爸,李阿姨和她女儿来了。”

老先生起身热情问候,秦月赶忙上前躬身问候,“徐伯伯好!徐伯母好!”老先生眼中含笑地打量着秦月,“今天的翻译就拜托你了!”“哪里,哪里!您客气!我尽力!”

秦月从进门的时候就开始找老外,到现在也没见到一张西方面孔,就猜想,如果对方不是还没到就是在屋里与人交谈。果不其然,两人话音未落,他们身后的房门就开了,从里面一前一后走出来两个中年人,一个是华人,另一个是老外。两个人的个头都不矮,老外更高一点。

同类小说推荐: